摘 要: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對話學習策略時,要有明確的主旨,要重視對學生科學的引導,盡可能讓學生之間有交互的體驗,為學生個體學習提供更加高效的引導與教育方法。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對話學習;小學語文
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學是教與學的過程,也是作為教的主體與學的主體之間對話交流的過程。越來越多的教師正在認識到對話學習的重要性。從語文教學的引導性來說,對話學習有助于教師將個人的課堂設計理念等傳遞給學生,而學生則通過對話將自身的弱勢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充分顯露,讓教師知道學習所需,從而更好彌缺補漏。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由于學生理解能力等方面的薄弱,更加需要教師及時通過對話來了解學生的個體學習情況,更加需要教師利用對話來不斷根據學生情況調整教學策略。也只有這樣,教師才是學習策略的更科學地設計者,更有效的調整者,更高效的執行者。
一、 對話學習策略要有明確的主旨
一般地,對話學習是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思想與認知的互換,更是兩個角色間知識與理解的交流。魏書生先生認為,課堂教學中,老師與學生的對話交流要有目的性,要針對學生確立主旨以服務教學的需要。誠然,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方式,對話學習的主體應該是學生,因此,我們更需要考量學生在整個課堂學習中對話的需要,或者教師要洞察學生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更加有效的對話學習。
如在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王二小》一課學習中,大多數學生對王二小的故事本身興趣更加濃厚,而不是王二小這個人物所體現出來的可學習的精神。筆者在課中設計了主題為“假如我是王二小”的互動對話環節。在多媒體戰火環境的營造下,在鬼子進村音樂的渲染下,在亮閃閃的刺刀與可憎的侵略者表情畫面的相稱下,讓學生感受在隨時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將敵人引入包圍圈的勇敢與可貴。學生們紛紛發言,有的認為他不敢做王二小;有的則認為王二小是英雄,應該值得學習;有的覺得王二小最后犧牲了非常難過……這時,教師通過語言引導,讓學生統一認識,學習王二小的英勇無畏精神,學習他的愛國愛家鄉情結。可以說,這種對話進一步拉近了學生與課本主旨的距離,學生正在逐步走進課本,個人品格素養也在對話交流與學習中得以提升。
二、 對話學習策略要有科學的引導
對話學習策略的執行首先要保證師生之間學習關系的融洽性,要保證二者之間擁有相對平等的對話地位。同時,由于小學生生活經歷與認知實際的限制性,其對于文本理解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教學組織者的知識與認知優勢,在課堂教學存在死角或者陷入學習困境時,能夠通過巧妙的對話學習策略引導學生靠近學習主題,靠近文本主旨,進而使得教學活動在有限課堂時間內更容易達到教學目標。如在人教版二年級上冊《坐井觀天》一課學習中,學生對于有色彩感的畫面興趣較為濃厚,寓言中青蛙這個動物對學生的吸引力也較大。不過,如何引導學生能夠從豐富的畫面,過渡到豐滿的故事,再思考到這則寓言的寓意,是本課的重點更是難點所在。為此,筆者臨時設計與學生進行如下對話內容:
1. 青蛙在井底能否看到外面的世界?青蛙在井底與井上看到的天,哪個更大?
2. 你愿意當井底的青蛙,還是井上的青蛙?為什么?
在這些對話問題確立并呈現出來后,學生們立即展開了自主式的議論,對于井底之蛙與井上之蛙的區別感受頗深,對于井底青蛙的局限性也有一定認識。在討論與交流總結中,筆者順勢過渡到本則寓言的教育意義。如此,對話學習策略不僅是預設的,更是在學生學習情況發生變化后,教師為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做出的對話學習策略設計與調整。這種為主旨理解做出的對話策略的調整更符合學生實際,更加有效。
三、 對話學習策略要有體驗的交互
對話學習策略服務于語文教學,最大的價值就在于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動態,幫助教師適時調整教學策略,幫助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建立相對協調的知識傳遞機制。教師要在對話學習策略中更加注重學生對語文文本的理解深入程度,重視在對話過程中故事情境的創設。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學習中,大部分學生沒有經歷過地震或者對地震沒有準確的概念,對地震中的失蹤者與尋蹤者的希望與絕望的交織理解并不深入,更無法直接體會到父親找到兒子,且安然無恙時的激動心情。筆者依舊借助了多媒體,引導學生走入汶川地震,走入山河驟斷、風雨交加、斷壁殘垣的破敗恐怖世界,沒有道路,只有呼喚與啼哭。同時設置假設情境,讓學生換位父親,尋找自己最摯愛的兒子。同時在多媒體上呈現兩個問題:1.當你在風雨交加、饑腸轆轆中尋找一天無果時,什么樣的心情?2.當你在斷壁殘垣、絕望至極中突然看到兒子時,什么樣的心情?借助情境的體驗,讓學生們在問題的引導下說出真實心理,讓全班學生在情感體驗的交互中獲得主人公情感的深入理解。這堂課頓時讓學生覺得更加有趣、有味、有得。
總之,課程改革的中心點始終圍繞如何服務學生學習,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大對學生個體的關注,通過對話策略更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為課堂教學策略的調整提供參照。同時,更要嘗試建構更加有效的對話策略體系,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與質量。
參考文獻:
[1]尹遜才.小學語文課改十年的問題與反思[J].語文建設,2011,(3).
[2]黃宏容.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J].亞太教育,2016,(2).
作者簡介:
梁亞娜,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古城鎮校尉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