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針對目前數學教學中對數學概念的處理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再給出合理化的建議和相應的對策,以期實現概念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概念教學;問題;對策
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概念的教學大都避繁就簡,采用“灌之”的方法,以及忽視概念的來龍去脈的探討等。目前的數學概念教學中,發現學生對概念一知半解,做題時手足無措,主要原因是在教學方法上出了問題。
一、 轉變概念的直接“給予”,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
數學概念的教學中,普遍存在“灌輸”結論的現象,這種重“結論”輕“形成過程”的概念教學,使學生對概念的學習和理解囫圇吞棗,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如《數軸》的教學,對于數軸的概念,教師會直接給出一個數軸,如:
給出圖形后,教師直接概括講述數軸的概念: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長度單位的直線。學生記住的是數軸這個概念本身,而對于數軸的形成過程知之甚少,形成概念教學的“缺口”,教師再給出判斷下面的圖形是否是數軸的問題,學生的回答,問題便凸顯。如:
由于對數軸的概念,缺乏形成過程的探究,學生對其理解支離破碎,因此,對于這三個圖形是否是數軸的問題,學生只能生搬硬套概念而解決問題,出錯率之高,不言自明。
改變這種給結果的概念教學的主要是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如《數軸》的教學,對于“數軸”的概念,應從與數軸極為相似的溫度計而入手,呈現給學生溫度計,讓學生觀察溫度的構成部分與特點,利用溫度計作為“數學模型”,提出零上5度怎么計數、零下5度又怎樣表達的問題,引導學生說出+5℃和-5℃。再引導學生想一想,是否可以用一條直線表示出+5℃和-5℃以及0℃,并且,可以在這條直線上可以讀出一些數字呢?如此的引導,學生的興趣立刻高漲了許多,紛紛自主思考和主動探究起來,激發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 力避簡化概念教學模式,注重概念過程的探究
初中數學概念教學中,存在“一個定義、三個注意”式的講解法,然后進行“概念”運用的大量的練習。如“數軸”的概念的教學,教師會給出概念后,緊接著強調三點:數軸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和長度單位。如此的“數軸”的概念的教學,簡化了概念的過程,是典型的“翻譯教材”、“照本宣科”的套路,課堂教學的重點,不是概念的探究,而是概念運用的應試教育。如“一次函數”的教學,教師采用“給”的方式,指出y=kx+b(k≠0)是一次函數。然后說“一次函數”的圖像是直線,經過平移y=kx的圖像|b|個單位而得到。如此教學,重結論的給出,輕過程的探究,學生學得一頭霧水,只好死記硬背概念、“方法”和“結論”。
改變這種“給”結論的教學概念的模式,應注重引導學生過程的探究。如y=kx+b是向上或者向下平移y=kx的圖像而得到。這個結論,應引導學生作圖而感悟得出。讓學生先作出y=kx的圖像,再做出y=kx+b的圖像,然后,通過觀察和比較,而得出兩個圖像的異同點,學生知且能其然知其所以然。
“數軸”的概念,學生初步了解了數軸的概念和表象之后,教師進一步設計活動,讓學生體驗探究“函數”內涵的本質,通過探究,歸納出數軸的數學語言標準的概念。如到底什么是數軸?如何畫數軸?在指導學生畫數軸的過程中,教師的進一步引導作用,仍然不可忽視,如先畫直線,提出為什么要畫直線,而不是曲線、虛線等,引導學生根據直觀感覺和想象而得出:畫直線讀、畫都方便,同時,也有美的感覺。對于畫正方向的一步,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規定向右的方向為正方向?原點向左、向右分別用同一個長度單位為一個點,分別記為-1、-2、-3…+1、+2、+3…再提出問題:向左、向右的長度單位為什么要單位長一樣?
數軸畫好后,教師再提出問題:你怎樣用數學語言概括出“數軸”的數學概念?如此的步步引導,耐心啟發,培養師生間的默契。
三、 改變忽視概念間聯系的弊端,注重概念間的異同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聯系又彼此區別的,數學概念間也是相互聯系也彼此相互有所不同。數學教學中,教師習慣于孤立講授每一個概念,忽視概念間的聯系與不同,不能把新概念與舊概念有機聯系起來,概念之間缺乏系統性、普遍聯系性。
如一次函數與二次函數、矩形與正方形和菱形等,這些概念既相似又相異,教學中,應從相似處入手,尋找不同點,強化知識間的聯系。對于相似又相異的這些概念的教學,教師應從本質上給以一針見血地指出,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是y=kx+b,而二次函數的解析式為y=ax2+bx+c,對于兩種函數的k、a的取值范圍,都是不等于0,再比較二者的不同——圖像不同,一次函數是直線,二次函數的圖像好似拋物線等。對于每一個數學概念,讓學生都如此清晰地把握,那么,學生混淆概念的機會就會降低和減少。如“線段、角的軸對稱”的教學,以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概念為基礎,讓學生從軸對稱的概念,不難推斷是線段的垂直平分線;角的對稱軸,就是角的平分線等,這樣,在新舊知識間找到聯系,新知識也降低難度,并且易于將數學概念構成知識體系。
總之,概念是數學思維的基本單位,是數學學習和發展的基礎。強化概念學習是提高數學綜合能力的關鍵。教師應力避傳統概念教學的弊端,采取相應的策略,提高概念教學的靈活性,從而發展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馬紅.淺談初中數學概念教學的優化策略[J].讀與寫(上,下旬),2016(23).
[2]薛希玲,石家信.論結合教學案例探析初中數學概念教學[J].學周刊,2016(24).
作者簡介:
錢穎,江蘇省新沂市,新沂市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