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倫
摘 要: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的階段,教育體制也隨之不斷深化改革,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舉措,其中包括大力鼓勵發展民辦高校教育。這給民辦高校帶來了極大的發展機遇和空間。本文通過闡述職業能力本位的內涵和基本理念,簡要研究職業能力導向下民辦高校的辦學優勢和可行性,以及對未來發展方向的建議,以期對未來民辦高校的職業能力貫徹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職業能力 民辦高校 辦學優勢 導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1-0-01
由于我國民辦高校的辦學體制、辦學理念和辦學資源相比于其他性質高校都較為靈活,在以職業能力為向導下,民辦高校可以有機處理“專才教育”和“通識教育”以及“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之間的相互融合,不斷發展和創新具有民辦高校特色的辦學模式,既改變了民辦高校濃重的職業性標簽,又彌補了民辦高校相比公立院校的非職業性缺陷。適應國家發展趨勢,滿足國家發展需要。
一、“職業能力”的內涵與基本理念
1.“職業能力”的內涵
職業能力是人們從事其職業的多種能力的綜合。職業能力測試是通過某些測試來預測下某人的職業定位以及適合的職業類型還有性格之類。通過職業測試能更好的確定一個人對其從事職業的綜合考量。職業能力可以定義為個體將所學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在特定的職業活動或情境中進行類化遷移與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職業任務的能力[1]。
2.“職業能力”的基本理念
由于職業能力是多種能力的綜合,因此,我們可以把職業能力分為以下三種:
2.1一般職業能力
一般職業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學習能力、文字和語言運用能力、數學運用能力、空間判斷能力、形體知覺能力、顏色分辨能力、手的靈巧度、手眼協調能力等。此外,任何職業崗位的工作都需要與人打交道,因此,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時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我們在職業活動中不可缺少的能力。
2.2專業能力
專業能力主要是指從事某一職業的專業能力。在求職過程中,招聘方最關注的就是求職者是否具備勝任崗位工作的專業能力。例如:你去應聘教學工作崗位,對方最看重你是否具備最基本的教學能力。
2.3職業綜合能力
這里主要介紹國際上普遍注重培養的“關鍵能力”,主要包括四個方面:跨職業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以及個人能力[2]。
二、“職業能力”導向下民辦高校的辦學優勢及可行性
1.有效融合“通識教育”與“專才教育”
當前我國的民辦高校主要實行“通識教育”和“專才教育”兩種教育模式:“通識教育”即傳授廣泛的、非功利性、非專業性的基礎知識,例如語文、數學、歷史、自然、科學等方面知識。開展“通識教育”可以多方面全方位的培養大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技巧和交際能力等,都是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養,但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大多缺乏專業素養,無法勝任較為專業性職業;“專才教育”即把學習幾乎所有重點放在專業知識的獲取上,過多的注重職業性,而忽略全面綜合發展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雖然各民辦高校的就業率在不斷提高,但大多數都是中微小型企業為保證基本勞動力而錄用,2016年“211”院校畢業生平均工資為4718元,而同為本科的民辦高校畢業生平均工資僅為3907,薪資遠遠低于其他性質大學畢業生[3]。針對這種現狀,在此改革時期的民辦高校緊緊抓住了轉變機遇,以職業能力為導向進行辦學活動,有效融合“通識教育”與“專才教育”,建議兩者相輔相成的新型教學模式,培養既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能,又在身心、品格等方面具有較好發展的新型人才,符合社會需求,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基礎力量。
2.有機結合“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
未來的社會發展需要的是交叉學科的人才,不應被自我專業所束縛,應該是具有良好學習能力和學習思維的新型人才。我國已經出臺一系列政策,幫助民辦高校加速轉型,部分教育學家認為:民辦高校要積極響應職業能力的導向,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大膽改革教師隊伍,強化“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并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和引導措施,對全面教師展開不斷學習培訓,輔以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完善的獎懲制度,促使師資力量的完備。
2.2鼓勵學生走出課堂,積極開展多樣性、多元性的校園活動,例如舉辦創新創業大賽、英語體驗節等,致力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2.3研發并落實新型學生培養方案,摒棄傳統落后的封閉式、灌輸式培養模式,要充分面向社會、面向企業,有機結合“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培養行業、企業以及社會發展真正需要的后備力量。
三、“職業能力”導向下民辦高校的辦學發展方向
根據《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民辦高校應在職業能力的導向下,把辦學思路轉變為服務當地經濟發展,把辦學定位轉變為培養應用型技術型人才,改進課程強化實踐,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職業能力導向下民辦高校的辦學過程中來。高校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改革教學目的、方式、內容以及手段,充分發揮民辦高校的優勢,緊跟國家教育體系改革步伐,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結束語
伴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高速發展,時代賦予了民辦高校越來越多的責任與使命,要求民辦高校要緊跟國家產業結構優化和經濟轉型的步伐,不斷進行改革與完善。由于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民辦高校的教育經費來源愈加廣泛,大大提升了民辦高校的基礎設施,更好地滿足門中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需求。在職業能力向導下進行民辦高校辦學,有利于適應時代潮流,培養出更有價值于社會發展、國家進步的人才。因此,對職業能力向導下的民辦高校辦學進行不斷探討與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時代意義。
參考文獻
[1]邵丹.職業能力導向下民辦高校的辦學優勢研究[J].現代交際,2017,(17):123-124.
[2]袁秋菊.民辦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研究——基于“職業能力本位”的思考[J].職教論壇,2015,(20):62-65.
[3]高立軍,趙麗,線靜等.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陜西民辦高校學生就業力提升研究[J].價值工程,2011,30(32):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