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杰
摘要:初中化學是學生在九年級才開始學習的學科,為了能引導學生快速入門并且對化學學習產生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一些問題,如要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出發,要重視概念的教學,要引導學生使用化學用語,要引導學生認識物質的分類,引導學生加強教物質結構關聯的認識,要創建真實的教學情境等等。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引導;注意問題;策略
化學是初中生在九年級才開始學習的學科,雖然化學知識在小學的科學課里也零星的介紹一些,但學生還沒系統的學過。并且初中化學是化學這門學科的最基礎部分,是學生將來進一步學習化學知識的起點。因此,一定要讓學生能輕松地學好。為了讓學生學起化學來不枯燥、感興趣,化學教師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很多問題,在此作簡單列舉。
一、重視化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當前很多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都是為了讓學生對付考試,讓學生死記硬背課本中的化學公式以及重點化學反應,完全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能動性,讓原本有趣的化學實驗課變成了枯燥了背誦課。為了培養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可以在教學時多進行一些實驗。比如,讓清水變成牛奶的實驗等等,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讓學生仔細觀察,并且把實驗原理解釋給學生聽,在學生集中注意聽課時,不僅可以讓學生理解實驗原理,還讓學生記住了實驗規律,進而讓學生對化學實驗產生興趣。在學生掌握實驗操作后,教師就可以通過物質的狀態變化進行講解,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內在規律,進而讓學生在之后的化學計算中減輕壓力。通過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潛移默化掌握化學的化學思維,在腦海中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二、重視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
初中化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其實是比較散落的點,但對于我們化學學習卻是最基礎的部分,因此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對概念的教學。對于一些概念,我們可以通過實驗、通過實物、通過實例,讓學生先行總結,讓學生的理解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但同時注意個別較抽象概念的理解我們并不能一步到位,因此對一些概念不能說得太死,以便于在今后的學習中進行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三、引導學生使用化學用語
化學用語也就是化學這門學科的專業術語,在初中化學部分主要有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而且這也是我們今后對化學學習的重要工具。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盡可能多的把這些抽象的化學術語與實際的物質、實際的反應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寫文字表達式,在文字的旁邊寫上物質的化學式,進而書寫化學方程式;反過來,再由化學方程式讓學生認識化學式,說明具體表示的是哪一種物質,該物質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等等。這樣反復的練習,可以使學生加深記憶,直至能夠順利掌握并使用。
四、引導學生認識物質分類
化學研究的對象是物質,但對于具體的物質,其結構、性質、變化規律等又各存不一致。如果逐一研究起來又比較困難,因此我們應將物質進行分類。以一類中的一種或幾種作為代表來學習,但同時還要注意分類的角度不一致,如我們從物質宏觀組成成分上,先說物質分為純凈物和混合物兩類;后來學習了元素,我們又把物質分為單質和化合物。因此在物質的分類上要說清是從哪一角度分類,分出的每一類其特點是什么;任意取出一種物質,應該能指出其屬于哪一類物質,該類物質的代表物質性質有哪些,或該類物質的性質應從哪些方面研究。這樣學生在學習時一通而皆通,掌握起來就較為方便,因此應重視物質分類的教學。
五、加強對結構性質關聯的認識
化學是通過微觀解釋宏觀性質的一門學科,和其他學科不同的思維方式就是宏觀和微觀的聯系。當前,化學標志已經成為了化學學科的通用標志,不僅可以通過微觀說明物質的構成和變化,還可以通過宏觀展示物質的形態和本質,可以說化學語言是連接宏觀和微觀的紐帶。因此,加強結構性質的關聯就是要強化化學中微觀、宏觀和標志三重世界的聯合。
例如,在關于“分子和原子”的內容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對具有微觀性的分子、原子這兩類物質有一個宏觀的認識,教師可以將玉米與芝麻這兩類物質相混合,使學生獲得關于分子、原子特征的啟發。當學生認識到分子與原子之間的區別之后,教師可以再進一步引導,“分子之間會不會存在間隔?”通過問題的思考與探究,使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在這一例子中,分子和原子屬于微觀世界中的物質,而玉米和芝麻則是宏觀世界中的物質,其中這兩組對象之間的特征差異就是“標志”。通過將三個要素相聯系,能夠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化學知識。
六、創建真實的問題情景
科學研究普遍都是由解決問題開始的,問題才是科學研究的起始,越真實的問題情景,越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讓學生通過自己已學到的知識解決有關問題,在不斷思考和討論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新知識。在進行化學物質的構成、性質和應用探究的過程中,進行實驗,是實現研究的主要手段,也是重要渠道。所以,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時,要通過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真實情景設立問題,才能增加學生的思考興趣。
比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學生“交警是運用乙醇的什么性質和化學原理來判斷司機到底有沒有酒后駕車?”“在制取氫氣時為什么只能將Zn作為材料,而不是使用Mg和Fe?”等等問題,學生在自主思考、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就會根據問題設立實驗目標進行實驗,在進行實驗和分析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自己的化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在清楚認識到關于物質的構成、性質、應用等等問題時,就可以依據科學探究中包括的設計方案、進行試驗、分析成果。最后產生結論,形成一套有步驟的研究模式,進而全面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試驗探究能力和相關化學素養。
參考文獻:
[1]侯宏娟.初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華夏教師,2018(01):67-68
[2]付其孟.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現狀、成因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3]徐茂坤,畢研成.例談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07):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