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星 吳春梅
摘要:近年來,利益多樣,思想多元以及西方話語霸權的強勢滲透,嚴重削弱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領導作用。伴隨2016年12月7日在北京的召開,習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規律,遵循教書育人的規律,遵循學生成長的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關鍵詞: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引言:
習總書記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習總書記這一重要講話是新形勢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總綱領,也是全面推進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動指南。讓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思潮中占主導地位,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原理
(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會產生,事物始終在矛盾中運動。因事而化。具體的來說,就是把握思想的脈搏,積極回應學生的思想關切,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引領學生成才。正所謂“物有本末,事有終始。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要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方式,循序漸進的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積極引導學生的思想向健康,正確的方向發展,從而激勵廣大學生共同前進。
習總書記曾同各界的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曾經強調以科學的理論武裝青年的頭腦,把握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上面,建立在歷史規律的正確認識上,建立在對基本國情的準確把握上。
所以,做好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豐富的事實”引導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讓青年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信念,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定信仰者。
(二)聯系和發展的普遍性
馬克思主義關于食物普遍聯系的原理,要求人們善于分析事物的具體聯系,確立整體性,開放性觀念,從動態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聯系。
因時而進。即緊跟時代的脈絡,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捕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因時制宜,應時而動,瞬時而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理念,方針和原則關注時代的發展,緊跟時代的脈搏,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反映時代的特點。習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是以以歷史唯物主義為基礎,全面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進行深入研究的科學的理論體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時而進,核心內容之一就在于讓學生“正確認識時代素質和歷史使命,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前行的路,激勵學生自覺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國民和民族事業當中去,勇敢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
(三)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
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即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近年以來,“普世價值”,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西方價值觀和意識形態肆意泛濫,歷史虛無主義,新儒化思潮,民粹主義等錯誤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沉渣泛起,實質都是企圖改變馬克思主義的指導,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對此,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社會生活的形態也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從現實生活到網上生活。互聯網也成為人們思想交流的重要平臺,網絡上的生活也多姿多彩。但是,與此同時,網上的信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輿論也多方角逐。
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
(一)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根本屬性和內在要求是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黨性立場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即不掩飾歷史唯物主義的黨性和黨性是判斷真假馬克思主義的試金石,從黨性高度,對馬克思主義政黨組織建設,制度建設,作風建設,政治紀律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黨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這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想要解決規律,首先要解決好理念信念的問題。必須時時刻刻牢牢抓住,并且踐行到每一個細節的環節之中,不能有懈怠,自欺欺人。
(二)一元指導與多樣并存相統一
增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一元指導,并非不允許其他社會思潮存在。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經濟成分,社會組織形式,就業方式等多樣化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和文化等社會意識以及價值呈現日趨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并非放任自流,而是整合和亮出底線。其次,對政治問題的社會思潮,要亮出底線。馬克思主義在涉及重大原則是非問題上要旗幟鮮明的亮出底線,否則就會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
在一定程度上,一元指導對多樣并存發揮的是融合引導的作用。而這種融合引導,需要以并存為基礎,離開了“異”,離開了多樣并存,就失去了一元指導的功能和作用。可以說,一元指導是多樣并存的保障,多樣并存是為一元指導服務的,二者不是相互拆墻而是合作共贏的。
結束語:教育的方向和靈魂在立德,教育的本質在于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只有把“為誰培養人”這樣一個大是大非的問題解決好了,至于如何培養人就能很快找到方向、舉措和辦法。總書記強調教書育人規律,我的理解是,就是要擰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就是要把核心價值觀貫穿到日常教學和日常管理工作中去,就是要把那些長期形成的大家司空見慣的而又不當回事的非核心價值觀的東西驅趕出去,讓那些積極向上的給人強大鼓舞的始終充滿正能量的東西占據學生頭腦。
參考文獻:
[1]當前我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面臨的挑戰[J]. 馬晨,雷琳. 社會科學. 2008(01)
[2]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構[J]. 陳秉公. 馬克思主義研究. 2008(03)
[3]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嬗變與轉型[J]. 郁建興,陳建海. 北方論叢. 2008(01)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研究述評[J]. 姚會彥,陳炳. 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9(03)
[5]高校輿論環境的變化及其應對[J]. 劉慧群. 當代教育論壇(上半月刊).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