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榮榮
摘要: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是義務教學化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也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以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目標,同時注重科學探究,引導學生形成化學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科學素養
前言
教育部在2014年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2年版)》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因此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好的科學素養,已成為初中教師的首要任務。
一、科學素養的概述
從本質上說,科學素養是指在先天遺傳素質的基礎上,經過后天的教育和實踐而不斷發展起來的,認識自然和應用自然的規律解決日常生后和社會發展中實際問題的內在素質結構。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并且借鑒國際科學教育界關于科學素養的探索成果,提出科學素養概括為:(1)科學知識與技能;(2)科學探究過程,方法與能力;(3)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就是我國科學教育界所構建的“科學素養”三維度概念模型。
二、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科學素養的策略
(一)把培養科學素養作為初中課堂教學中至始至終的教學目標。傳統的課堂以講解知識為目的,通過教師講解基本的概念、基礎知識,學生進行識記、理解、掌握、會做題。忽略了學生是主體。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教學要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但是我們不可能時時要求學生去探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探究。因此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的指導。教師也需要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途徑來達到教學的目標,特別是選擇有利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實驗能力的方法,并將具體的方法落實在教學目標中。例如,“用探究、比較、分析的方法,讓學生學習堿的化學性質 ,并體驗形成結論的過程。”這個教學目標指向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結論,而是利用了科學的方法,遵從了獲得知識是一個感悟、理解、內化的過程。這樣獲得的知識才是活的、可運用于解決問題的科學知識。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整合的過程。可以先使教學內容問題化,如堿的化學性質學習時,可以先提出問題:(1)回憶實驗室檢驗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2)氫氧化鈣能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那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嗎?(3)根據已給的資料和實驗藥品設計實驗并得出結論;(4)那氫氧化鈉應該如何保存?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解決,證明了堿的化學性質。從而,因課程內容的“問題化”的解決而形成了“結構化”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運用了假設、實驗、推理、歸納等科學學習的方法。同時使學生體驗到自己所學的知識是有用、能解決問題的知識,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生成新知識、增長新才干。
(二)把科學實驗作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方式。化學實驗教學是全面實施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形式。因此,作為教、學的雙方面都必須重視實驗教學。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結合實際完成的八個實驗,例如:燃燒條件的探究,除了完成課本上實驗活動三以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直接從生活中最簡單的入手探究燃燒:如取一小片紙和一小塊石頭對比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可燃物。
除了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自主完成家庭小實驗。學生在家做完實驗,以小視頻的形式發給教師,教師給以及時的評價,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同時,運用好課本中提供的探究、調查研究、討論、資料卡片等。例如:學完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有一個對洗發劑和護法劑的酸堿性探究。通過對洗發用品pH的測定,通過討論、總結得出了一般情況下使用的洗發劑呈堿性,洗發后再用護發劑,進行酸堿中和,起到對頭發的保護作用。使學生再一次體驗到自己所學的知識是有用、能解決問題的知識,能夠使化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同時有效利用化學實驗中的一些“異常現象”,如:碳酸鈉為什么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氧化銅和鹽酸反應時為什么有時會出現溶液為綠色的現象;氫氧化鈉溶液濃度過大時,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等等課堂上不便于講解和探究。但是有一些學生學習上有余力,可以鼓勵他們通過查閱資料或通過網絡學習,激發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這也會為他們學習高中化學知識和課外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乃至對高中化學的科學素養的提高也有很好的幫助。
(三)把引導學生形成化學知識體系作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方法
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發現大部分的學生學習知識是零散的,沒有形成知識體系,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進行整合。可通過框圖、表格、口訣等形式進行梳理,逐步形成一個有系統、有深度、有層次的知識網絡。如:碳及其化合物種類較多,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也較為復雜,就可以形成一個C、CO、CO2、H2CO3、CaCO3 網絡圖(如下)。
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使知識形成體系,并學會從圖表、文字、數據中捕捉各種信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使其成為更具時代氣息的學生。
三、結束語
化學這門課程具有科學性、實踐性和趣味性,能為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條件。但要想初中學生學以致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以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目標,課堂教學內容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實施,注重科學探究,同時引導學生形成化學知識體系,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科學素養讀本[S].重慶出版社,2007.
[3]《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專用系列教材》編委會.學科專業知識 中學化學2012 最新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 2011.05.
[4]李亞軍.化學教學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1,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