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興穎
摘要:數學概念是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要內容,是每個新知識點的起源。因此重視并上好數學概念課是數學教師成功的第一步。在教學中,想要讓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并且靈活運用數學概念,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注意引入概念,形成運用概念的意識并隨時鞏固。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概念;對策研究
作為數學知識教學的基礎,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是整個小學數學教學的關鍵組成部分。概念的學習是小學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要內容,是學好其他數學知識的前提。因此,只有學生對數學概念進行熟練的掌握,奠定學習的基石,才能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增強學生對數學實際問題的解答能力。本文將結合作者自身的教學實踐,對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探索其中的解決對策研究。
一、利用教具開展概念教學
鑒于小學數學概念的抽象性和邏輯性比較強,因此筆者認為,在小學數學概念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積極利用教具或是其他現代教學技術等,以直觀、立體的方式將小學數學概念展現在學生面前,進而幫助其運用形象思維對數學概念進行理解和認知。比如,在開展除法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分發數學小棒等學習用具,要求學生將手中的小棒進行平分,保證每一堆小棒的數量均完全一致,而此種“學中做,做中學”的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興趣使得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數學教學當中,同時在實踐過程中,學生也能夠對平均分以及除法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與認知。
二、利用定義性概念教學要準確推敲
數學是一門嚴密而精確的科學,特別是有關概念具有更強的“壓縮性”。字里行間包含著深刻的內涵,豐富的思想內容和數學思想方法,因此在定義性概念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咬文嚼字、準確推敲關鍵詞語的涵義。例如在教學互質數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對幾組數,如“4和7”、“10和9”、“25和18”的公約數的觀察的基礎上,引入互質數“公約數只有1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的概念。然后,老師要引導學生認真推敲,對互質數的這個概念要弄清:(1)它是兩數之間的一種關系。(2)它是從公約數的個數這個角度提出來的。(3)關鍵詞“只有”的含義。從這三個方面揭示出互質數的本質屬性。教學中只有抓住這些屬性,逐項剖析,才能使互質數的特征活脫脫地展現出來。教師通過對“互質數”的詳細解讀,既抽象概括出“互質數”這個概念,又能為學生深刻理解掌握互質數奠定了基礎。
三、充分利用資源,豐富教學素材
由于數學與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實際,運用恰當的方式進行具體與抽象的轉化,即把抽象的內容轉化為學生的具體生活知識,在此基礎上又將其生活知識抽象為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小數意義》時,可以設計“猜教師身高,并將其準確表示在圖上”這樣一個教學環節。在課堂中教師可以發現,學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會有多種策略:有的學生利用估計表示出了一點七幾米;有的學生將第八條平均分成10份,涂若干份;有的學生將整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涂出七十幾份。通過具體的題目將其抽象出來,這樣的訓練有利于使學生的思維逐漸向抽象思維過渡,逐步緩解知識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的矛盾。還有,運用直觀并不是目的,它只是引起學生積極思維的一種手段,真正的目標是是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不僅僅停留在感性認識上,在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后,對所觀察的事物進行抽象概括,揭示概念的本質屬性,使認識產生飛躍,形成概念。我們都知道,學生生成材料有對錯之分,也有優劣之別,還有同一水平的不同表達方式。在課堂上,第一個學生不能準確地表示出1。7幾米,另兩位能正確表示,但方法不同,老師正是將三位學生的自主研究成果按序呈現,有利于讓學生感受引入兩位小數的必要性,以及深刻理解“小數的意義”,以此來提高教學的質量。
四、利用概念內在邏輯,逐步形成概念體系
數學概念邏輯性強,且具有一定的系統性,概念之間也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在概念教學中要善于利用概念間的內在聯系,對概念進行歸類、整理,形成一定的概念體系,促進學生建構良好的概念認知結構。首先,教師要根據概念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建構概念知識體系;其次,還要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在具體的知識情境中的不同意義,以及表現形式之間的相互轉化。例如:表示某個數的一半,可以用小數0。5來表示,用分數表示就是二分之一,用百分數表示就是50%,也可以通過對折來表示。同一數量關系可以計算題、文字題或應用題來表述。又如分數線這個概念,在初步認識這個概念時是把它作為平均分來認識。當學習了除法后,就可以把分數線看作運算符號。在學習了比的意義后,分數線就可以當作比號。所以,通過對概念系統化的過程,可以看出概念的組成是一個動態的知識結構。我們要在具體的練習中讓它逐步轉化為學生的認知能力與認知水平。
五、加強訓練,指導學以致用
“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是新課程標準所賦予我們新時期小學數學老師的任務。在實際教學中往往遇到學生會很熟練地背出概念內容,但不能進行靈活應用的現象。為此,教學中除了要重視數學概念的形成和獲得外,還要加強數學概念的應用訓練,以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數學來源于生活,就必然要回到生活中去。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學生用數學概念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訓練中體驗教學的價值,獲得成功的喜悅。例如,我們在教學“眾數”后,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情境:有一家公司,經理的月工資是8000元,2個部門主管每人的月工資是5000元,10個工人每人的月工資是1500元,你要選擇用平均數、中位數、還是眾數來反映這個公司員工的月工資水平,并說明理由。學生將學過的三種統計量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在“學數學”中“用數學”,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進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總之,要讓小學生掌握正確、清晰、完整的數學概念,必須在概念的教法上研究、學法上探討,從而提高概念教學的高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尹曉.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2,19
[2]童學.淺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2,12
[3]譚慧慧.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策略[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