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銘
摘要:近年來,我國農村教育雖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從整體上來看,我國農村教育發展較低,城鄉教育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農村教育是農村發展的基礎力量,也是農村發展狀況的重要體現,是我國基礎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教育在義務教育普及下、教育投入、辦學模式等方面取得了可嘆的成就;但是隨著教育管理體制的確立以及農村稅費改革的實施,我國農村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經費、師資隊伍、教師工資待遇、教學內容和教學設備等方面都在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而這些現實的問題也就嚴重影響著農村教育的質量和發展。
關鍵詞:農村教育;教育現狀;基礎教育
一、農村教育現狀
雖農村教育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關注,國家相繼出臺并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如20世紀80年代的“一無二有”、“三教統籌”, 90年代的“普六普九”, 21世紀初的“兩基攻堅”和“兩免一補”等。三十年來,我國農村教育突飛猛進的發展著,新立起的教學大樓和住宿樓,以嶄新的姿態立在我國農村的土地上扎根農村基礎教育。截至2007年,我國已在農村地區全面普及了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基本上解決了農村孩子上學困難的問題,切實保障了所有適齡兒童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權利。農村基礎教育改革以前的落后,有了良好的開端,逐步向現代化教育的方向發展。但是在發展的同時,城鄉教育的不均衡現狀時有體現。
體現:1.師資力量薄弱
(1)教師年齡結構失衡。
師資結構不合理,農村教師老齡化現象和專業教師匱乏十分嚴重。大多農村學校45歲以上的教師平均占60%以上,年齡偏大,農村教師隊伍青黃不接。
(2)教師素質普遍不高
教師素質包括在多個方面,如學歷、職業道德、教學觀念、教學質量、科研能力等。近幾年,正規大中專畢業生紛紛外調,留在鄉鎮學校全日制本科畢業生更是少之又少。代課教師轉正后也成為一些民辦學校的教學主力,我國農村教師大部分都沒有接受正規的普通話培訓和考核,夾雜著的鄉音太濃,專業技能不達標,如:因沒有接觸新型教學設備,所以對電腦操作不熟練,制作課件也是零基礎,教育教學理念落后,缺乏正確領導學生和管理學生的能力,在教學上一味的傳統教學,很少有新的突破,對學生知識的鞏固訓練不能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教育創新。
(3)科目安排失衡,學科專業教師嚴重缺失。
在我國農村學校,數學和語文教師偏多,理化教師偏少,專業的音、體、美教師稀缺,很多學校開課不全,甚至大多數學校只開設了語文、數學、英語這三門課程,藝體課程較少,也沒有安排專配的教師,所以“一師多科”也就在此體現。
體現:2.教學資源不充沛
(1)網絡信息不發達
在發展相對好的城市之中他們的教學信息化相對發展些,每個學校有屬于自己的共享平臺,可以讓全校的教師交流教學經驗,使得全校的老師可以有很好學習借鑒,并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這樣整個學校的師資力量便會強大起來。可是在我國農村學校里息化相對于薄弱點,導致整個學校教學資源落后。
(2)教學設備不齊全
我國農學校里基本上都是粉筆、黑板為主要教學工具,先進的教學設備都還沒有添加。
(3)硬件設施不完善
學校的硬件設施落實不到位,農村學校的操場大部分是是水泥地有的還是原始的土地,塑膠跑道、籃球場、羽毛球場、各種健身器材等在農村學校可以說是稀罕了。
體現:3.家庭教育無法落實
(1)家長普遍文化水平較低
在農村學校實習見習會不難發現鄉鎮孩子們的家庭情況基本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父母在家務農,留在孩子身邊;第二類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帶,即留守兒童。
第一類家庭,這些家長一般是在城市里無法找到滿意的工作,不得不留在農村,一般來說他們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只有小學或者初中學歷,全家人靠務農或一些小生意為生。
另一類家庭,即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來帶。在現在社會教育中爺爺奶奶所學的文化知識可能還不及孩子的父母,加上常年待在農村,不能接受到現代社會的發展信息,所以由爺爺奶奶帶的孩子在教育上也是呈明顯的折扣。
(2)留守兒童現象
大多數農村家庭中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可能會讓孩子衣食無憂,更有呵護備至,溺愛有加,可他們代替不了父母的角色給不到孩子真正需要的精神上的關懷,造就這些孩子大多數抑郁和孤僻,不愿與人交流。
(3)家長態度不堅決
在農村里的父母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干擾,他們會覺得自己孩子讀書不行就出去打工掙錢為好,而也有一些家長為了孩子能上學砸鍋賣鐵也得供孩子上學。在城市里的父母大多都會讓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到好的教育,能夠上大學,這樣一來,因為家長的態度就讓孩子們輸在了起跑線上。
二、相關解決對策
(一)壯大教師隊伍,加強師資力量
1.引進優秀教師。為了使優秀的教師可以留在鄉村任教還需政府大力支持,支持的方向為優秀教師可以評優評先,獎勵豐厚。
2.提升現有教師素質。可以讓現有教師增加彼此的交流機會相互學習,為現有教師提供各種學習的機會、多參加學術活動,加強自我反思能力和教學手段以提升現有教師素質。
(二)豐富教學資源
若說師資力量是學校發展的硬道理,那豐富的教學資源便是這硬道理的實踐。
1.完善學校的硬件設施。如新裝運動場,增加健體育器材,夠齊教學器具,增加醫療設施等。只有做到德智體美全面教育,才能使孩子們更好的全面發展。
2.完善學校的信息化教學、辦公。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里如果孩子得不到新的知識他們就可能與世界脫軌,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或者說被時代淘汰。
(三)落實家庭教育
1.提高家長對教育的認知,更好的幫助孩子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所謂家長是孩子們最親近的老師,所以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認識是絕對的。
2.加快鄉鎮發展,減少往外流動的勞動力,減少留守兒童,讓孩子們在父母的關照下,身心能夠得到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王菲. 論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農學通報,2006(02)
[2]談松華.農村教育現狀、困難與對策[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1)
[3]曾祥明,何芳.當前我國農村教育現狀及其和諧建構---以江西省M村為例「J].三峽論壇,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