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對于數學的信心和熱情始終是小學數學重要的教學目標和重要任務。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可以引導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進行有效學習,同時突出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針對于此,本文深入研究了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學情境的創設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相關策略
一、 小學數學課堂數學中情境創設的意義
小學生往往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性格特點,對于“有趣、好玩、新鮮、奇特”等事物具有強烈的興趣和關注度,基于這一點,在小學數學中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獨特的心理特點,加強學生與知識之間重要的紐帶聯系,建構起知識和能力躍升的有效橋梁。一個成功的情境創設往往能夠極大程度地調動起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知識的熱情和興趣,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討論和思考環節,同時不斷地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通過積極構建出一個輕松和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該情境之下潛移默化地獲取知識、鍛煉科學思考能力,對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和未來素質的養成與提升具有指導意義。
二、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的相關策略
(一) 營造故事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將數學課堂知識以故事的形式傳達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對于高效課堂的打造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在數學課堂上模擬創設故事情境模式,需要事先在備課時認真選取合適的學習素材,時刻注意到所選素材緊密聯系學生實際生活,并且一定要有足夠的趣味性,通過簡單的聯系將課本內容編制成極具吸引力的小故事。教師在進行授課時穿插趣味故事的講解和分享,既能夠有效增加了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又對于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在趣味故事創設的數學情境下,學生基于對故事的興趣,思路緊跟教師節奏,注意力得到了集中,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也能夠進行積極的思考和深入討論,進而激活思維,從豐富的故事情節中產生強烈而濃厚的探究欲望,能力得到了拓展,對于所學知識的掌握也進一步得到了鞏固和加強。
(二) 模擬游戲情境,提高知識理解掌握度
數學對于學生學習來說,其趣味性極端重要,小學生在面對較為枯燥無味、抽象乏味的數學定理和性質時,往往會產生畏難心理,出現一系列的無助和退縮等負面情緒。游戲在學生中一直深受歡迎,教師要緊緊抓住這一特點,將適當合理的游戲應用于數學課堂的情境創建中,加深數學知識的趣味化程度,提高小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了解掌握程度。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自主地調動所學知識,不斷進行新知的探索和新式思考模式,活躍思維,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進行質數和合數相關內容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將全班同學劃分為不同的小組,每組進行比賽。教師在黑板上為每個組寫出10個100以內的自然數,然后讓每個組分辨出其中的質數和合數,速度最快和準確率最高的小組獲勝,在課堂上進行這樣的小組比拼游戲,可以充分地調動小組成員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思維敏捷程度,最終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游戲中加強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 再現生活情境,樹立學以致用的教育觀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小學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程度極高。因此,引導學生跳出課本教材的束縛,回歸真實生活,對于每一個小學數學教師都是極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和任務要求。讓學生能夠在數學課堂上時刻感受到數學與實際日常生活的聯系之密切,從而獲得數學學習的信心和熱情。
例如,在學習不同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相關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列舉生活中一些常見的事物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等長度單位的大小,從而獲取形象生動的數量估值準確度。再如,在講解幾何圖形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黑板、地面瓷磚、燈管、門、氣球等具體的事物,與課本中長方形、圓形、正方形等幾何圖形進行一一對應,進而熟練掌握不同圖形的特征和名稱。
(四) 創設懸念情境,引起學生求知欲望
數學教學中,教師經常組織有效合理的探究性學習,對于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質疑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特殊的心理狀態,提出一些富有挑戰性、具有一定思維含量的探究性問題,引導學生在獨立自主思考之后,充分進行小組討論,最后各小組派出代表進行全班匯總討論。教師通過故意設疑、制造懸念等教學方法,不斷促使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進而活躍思維大腦,培養創新意識,加深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深度和廣度,以便于能夠熟練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教師在進行“可能性”章節時,可以創設一個抽獎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商場為了回饋顧客,組織購物抽獎活動,在統計中發現,100名顧客中有15人獲得了二等獎,1人獲得了一等獎,其余人獲得了三等獎,試問如果讓兩名顧客進行抽獎,二人同時獲得二等獎的可能性有多大?教師通過設置如上的探究性問題,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題目信息的挖掘和處理,并且運用合理的方式進行問題的解決,這樣一來,學生的問題處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思維也得到充分拓展。
(五) 創設以學生為主體的情境,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小學數學課堂上,將課本書面知識遷移到生活情境中,引導學生動手實際操作相關問題,通過認真的觀察和直觀的體驗感受獲取知識,提高數學能力。同時可以提高學生在實際課堂上的參與度,充分體會到數學的趣味所在,突出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
例如,在進行立體圖形表面積計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將事先準備的圓柱體、長方體模型進行拆解,用刻度尺來衡量相關數據,然后進行公式的計算和數據的記錄,在這一過程中體會計算立體圖形表面積的一般思路,然后進行總結匯總。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相關的公式,而且也掌握了一種重要的數學方法。
三、 小結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課堂中情境的創設方式多種多樣,這需要教師不斷進行細心觀察學生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充分將所觀察到的特點和結論應用于課堂中多樣化情境的創設和布置中,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課堂氛圍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學以致用,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緊密聯系。相信在小學數學教師的不斷努力下,數學課堂的情境創設會不斷發揮著重要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方靜.關于小學數學情境創設的探討[J].考試周刊,2017,(6):72.
[2]吳麗環.小學數學情境創設的有效性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8):70-71.
[3]袁琳喆.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情境創設策略探究[J].速讀(中旬),2017,(11):222.
作者簡介:
薄金穎,遼寧省大石橋市,大石橋市溝沿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