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根華
【摘要】頂崗實習是我國工學結合職業教育模式的一項重要舉措,是人才培養能否滿足企業需求的關鍵一環,模具專業對應的由于是“三性”交集的行業,頂崗實習更顯重要。實習期間企業是培養人才的主要場所,由于企業經營目標與學校教學目標的差異性,一直以來頂崗實習校企合作中企業的積極性都不高,如何提升企業的積極性,如何加強頂崗實習時學生的管理,關鍵一點的是抓住學校與企業目的都要培養出企業留得下靠得上的人才。
【關鍵詞】模具專業 頂崗實習 企業積極性 頂崗管理 人才培養
一、前言
模具是工業制造的一種基礎性生產工具,行業屬于典型的單件小批生產模式。模具制造企業一方面具備典型的技術密集性、資本密集性的特征,同時卻又具有勞動密集性的部分特點。這“三性”交集注定了模具專業學生的技術知識、能力學習過程雖然與其它專業有所不同,而頂崗實習是所有職業院校各專業學生十分重要的一個學習階段和學習內容,是零距離培養企業需求人才的必要一環,對于具有三種密集性于一身的模具企業相對應的高職類模具專業的學生來說,自然也是必不能省且更加重要的階段。模具專業自2000年左右開辦起,近20年時間中涉及頂崗實習時都存在過大量的問題,尤其是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差、管理問題突出均優勝其它行業。
二、模具專業頂崗實習中企業參與積極性差的問題與對策
1.企業參與頂崗實習積極性差的問題
頂崗實習是我國工學結合開展職業教育的重要舉措,是將完成了學校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之后,將學生放入專業相對應的企業的實際崗位上與員工一起參加生產性勞動,從而學習掌握到相應的上崗技能。因此,學習的課堂已經不在學校而在企業,企業是培養人才的主體和主戰場,但是企業的社會職能是生產經營,目標指向利潤,擔任學生頂崗實習期間培養人才的職能時,積極性不高是可想而知的。
學生進入企業頂崗實習,企業要指定相關人員開展培訓,要像帶學徒一樣手把手教育,要占用機床設備的有效生產時間,總之是要化費時間與成本,而產出卻是不高且未定因素多,培養好的人才不一定能留在企業。尤其是模具企業因為是“三性”企業,這類人才培養真正成才要化費時間相對更久,成了才被挖的現象更嚴重,大多數企業都傾向于挖人才,而不是培養人才,因此模具企業開展頂崗實習參與到人才培養過程中來的積極性比其它行業企業更低。此外,在珠三角模具企業基本上都是私有民營企業,規模開始都不大,相比其它專業擁有幾萬人的大型企業、所有制性質多的行業,模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更加缺失。
2.提升企業參與頂崗實習積極性的對策
在如今企業用人成本高,招工難的情況下,將學生作為低成本人力使用的企業的確廣泛存在,如果學校企業頂崗實習以這種合作為基礎,學生的成才是無法實現的。頂崗實習的根本指向是人才的培養,是學校無法取代的崗位能力的培養,因此必須將人才培養成企業留得下的并且信任與重用的人才,這才是校企雙方合作的最堅實的基礎。
(1)選擇大型模具企業作為合作對象。選擇好合作對象,是頂崗實習培養好人才的最重要選擇,是提升企業積極性對策中的先決條件。在珠三角上萬的民營模具企業中,盡管中小模具企業眾多,但是在沖擊世界模具制造核心基地的三十多年奮斗過程中,依然產生了許多500人以上的大型模具企業,模具產值達到1.5億以上,這些企業的設計人員已達到100人以上。企業走過了為生存打拼的階段,正在世界范圍內匯集各類優秀的生產要素與市場,模具產品出口比例大,產品突出高精密度高附加值,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機床設備,基本進入了信息化管理階段,企業已經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對于人才的需求有饑渴的感覺,要求有一定企業忠誠度的高素質人才,同時他們已經充分意識到只有自己培養的人才才具有更多的企業忠誠度。
(2)第一次合作時選擇最好的學生。企業對于學校及專業培養能力的認識是通過進入企業的學生來獲得的,因此開始合作能否為長遠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一批進入企業的學生的素質是最關鍵的。由于模具企業是單件小批生產,設計制造過程充滿了不可知的因素,而工期又在合同簽訂時已經確定,因此設計制造過程中的完善與返工現象不可避免,企業臨時性決定加班是經常性的,因此模具企業選擇人才的第一素質是工作態度與吃苦精神。同時模具企業又是技術與資本密集型行業,進入的學生必須善于學習積極動腦的人。由此學校在企業首次自主模擬招聘頂崗實習學生時,應該招聘心理成熟工作態度好,對于技術有一定的接受能力的學生。
(3)力促完成頂崗實習后的學生留在企業就業。在完成了近半年到一年的頂崗實習任務后,學生基本上掌握了企業生產流程中某個環節的工作技能,其工作態度生產能力以及具備的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潛能也被企業完全關注到,因此頂崗實習完成后在企業及學生的雙方選擇中,學校要力促有更多的人才留在企業。企業之所以愿意化費精力讓學生頂崗實習,關鍵想留下企業需要的有潛力的人才。而真正想從事模具專業的學生在進入大型模具企業頂崗實習后,留在企業工作的念頭也同樣足,因為在這種企業里不僅僅能學到更多的技能,積累更多的經驗,同時一旦被企業選中,則意味著企業充分考慮到了他的存在價值與上升的通道;此外,一般收入也比其它中等模具企業的收入要高。當然沒有被企業選擇的學生,因為在大型模具企業的學習,其自身的信心與能力使得他們進入其它模具企業尤其是中型模具企業可能性也更大了,一生從事模具行業的愿望也更加強烈。
(4)跟進人才的成長,促成學生成為企業重用之才。一般模具企業在一年頂崗實習后會有學生進入到模具設計與其它生產技術服務等重要崗位。但是因為是大型模具企業,選擇人才的標準往往更高,有的企業設計人員的選擇要在生產崗位二年以上,此時學生在成才過程中會有一段充滿迷茫與困惑的階段,除了企業的教育指導外,已經不是學生身份的他們其實也十分需要學校教師的精神鼓勵,學校必須本著對自己培養的學生有愛的責任感以及要與企業建立長遠關系的角度,來幫助學生盡快克服心理與思想的障礙,最終成為企業的重要人才。只有留下了學生在該企業并成為了企業發展依靠的有用人才,企業與學校的頂崗實習合作才算真正打下了扎實的基礎;留下來成為人才的數量越多,基礎就越牢靠。學校下屆學生的素質就算差些,有了首屆學生的基礎,以及正在成才的學長成長的啟示,再完善好學生頂崗實習的制度性管理,合作基礎可更加堅實。
三、模具專業頂崗實習中企業對學生的管理問題與對策
1.頂崗實習中企業對學生的管理問題
企業在頂崗實習期間對于學生的管理工作是校企雙方能否共同培養出企業想要的人才,實現企校學生三方共贏的重要手段。但是在頂崗實習階段,企業對于學生的管理依然存在許多問題。首先是對于學生的角色認識問題,頂崗實習的人員到底是學生還是員工;工作時間是完全與正式員工相同還是不同;學生實習時輪崗還是定崗培訓等都存在一定的迷惑,實踐過程中有許多的探索值得借鑒。
2.針對模具專業頂崗實習企業管理問題的對策
頂崗實習的學生有雙重身份,首先是學生同時也是準員工,在法律條文無明確界定時,學生的法律保護需要學校與企業共同協商擔負起來。首先是實習前簽訂校企學生三方認可的協議書,對學生的勞動保險、勞動報酬、工作時間等權力義務等明確下來,該學校承擔的義務責任不能推給企業,企業在使用培養發現人才的過程中也應該負起相應的責任。
工作時間安排與學習任務安排。頂崗實習的學生工作時間完全與員工一致還是有所差別一直存在爭議,具體實行時各個企業的做法不同。從學生角度,從學校到企業有一個身體生理的適應期;從企業角度,二種時間的安排有一定難度,且還需要從吃苦的角度選擇人的考慮。有的企業從在頂崗實習期間自始致終都是將學生與學徒分開來,工資是學徒的1/7左右,工作時間也穩定在每天八小時,不加班;有的則給定二個月的過渡期,過渡期內按上述進行,其后則與學徒相同;也有企業從開始起就將報酬與工作時間比照學徒執行。工作任務上,除了分散學徒式學習技能外,對于學生每個實習階段后再進行集中的技術技能、企業文化的學習也很有必要。
輪崗與定崗。模具企業一線有線切割電火花、數控銑加工中心機床切削加工崗位,也有模具裝配鉗工試模修模等崗位。是輪換崗位學習,還是在一個崗位的定崗培養都是值得探討的。輪崗可以學到全流程的制造操作技能,縱使都不算熟,但對于企業的了解更加全面;定崗學生可基本掌握該崗位的技能,頂崗實習期后可以獨立操作,但全面性的技能則差,對于今后長遠發展有不足。另一方面企業安排輪崗的難處會更大,培養的成本會更高,但也能發現全面性人才與某些崗位性的特定人才;安排在固定崗位實習,管理成本小,學生的勞動價值更加容易發揮出來。從模具人才的自身發展規律來看,模具鉗工的固定崗位實習有利于培養設計人才,機加工與鉗工輪修制則更加容易培養出企業今后的綜合性全能性人才。
思想工作。企業的學徒工可能對于思想工作并不重視,但是對于頂崗實習的學生卻十分重要。學生是從一個學校比較集中到一個企業,一個人的思想波動就能影響一批,因此除了學校老師的心理與思想指導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以及生產現場師傅的開導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黃亞妮.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發展研究,2006,(05).
[2]朱鴻翔,樊樂,孟祥山.區域產業政策背景下高職頂崗實習的多方作用研究[J].黑龍江教育,2017,(01).
[3]李軍雄,曾良驥.地方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0,(01).
本文系2014-2016年度廣州市先進制造技術特色專業學院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