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瑩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情感教學一直處于較重要的地位,對小學生的語文教學中增加情感教育的因素能夠實現情感和教育的糅合,增加學生對語文課程以及生活的興趣,真正讓學生感受到素質教育的含義,從而更好的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個性品格。同時在教育過程中也要注重小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針對性、差異化的教學,文章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 情感教育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5-0048-02
引言
知識來源于生活的論斷早已為現代教學觀點所接受,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開展,利用豐富的教學工具進行語文教學已經成為主要的教學研究方向,具體到小學語文教學方面,利用情感進行教學更加直觀也更為深入的洞悉基本語文知識的來源和使用環境,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整體接受能力還不是很強的時候迫切需要情感來輔助教學,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給小學生的學習帶來巨大的便利。
1.情感教育的現實意義
1.1.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小學生由于年紀和認知方面的特點決定了其對外部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是其情感的本能流露。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學生觀察和體悟外界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因而對學生的教育中加上情感因素會使其更加注重對情感和自我認知的看法,引導其認識美并感受美,培養其自我控制能力和豐富的情感世界,故而學生的情感教育中人文素質教育具有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的重要意義。
1.2.探索小學語文教育的新方法
傳統的小學語文課程多以培養小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對情感的關照多是不夠的。但是教師如果不能很好的通過情感交流獲得與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共鳴是無法保證良好的教學質量的,故而應用情感教育便可實現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方式的變化,注重以情感去引導,使得學生真正融入語文知識的殿堂,豐富其情感體驗的同時也加強了教學質量。
2.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實施對策
2.1在語文課教學環節中設置生活情境
情感來源于生活,健全的情感必然充滿著對生活的熱愛。因而在教學中設置生活情境有助于小學生深入的理解情感之于生活以及情感對于自我發展的意義。在設置生活情境的同時也要明確該情景必須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情景,教師不可為了展現情景設計的能力而強化情景本身,加重了表演的成分就會使學生的注意力分散,起不到良好的知識教育的要求。
2.2在語文課教學環節中設置生活情境
為了達成良好的課堂氣氛,在教學中帶動情感交流和融合,維持語文課堂和諧美好的氛圍還可以由教師發動學生或學生自由組織生動的學習小組,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將其對于生活中的文化現象、語文知識的觀察與感悟進行主觀的闡述,同組的學生要積極思考,對別的同學的表述進行思考,指出良好或者不妥的地方,相互學習指正,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
2.3加強文章背景的情感描述
小學生的社會實踐經驗還較少,在儲備知識和智力的發展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小學語文的文章本就具有深刻的情感特性,比如《爬天都峰》寄予了一種對于自然的敬畏和崇敬的情感;《灰雀》寄予了一種對小動物以及自然界美好事物的愛護之情等。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發掘特定文章背后的情感基調,宣揚正面和陽光的情感主題,通過積極飽滿的熱情帶動學生對文章的學習興趣,最好的狀態是小學生通過對特定文章的學習表現出與文章主旨或相近旨趣類似的情感態度,對于文字宣揚和呈現的情感有正確且深刻的認識,這都對小學生的字詞識記和未來的文章寫作具有良好的輔助作用,能夠顯著的加強學生對正面、積極情感的認知。
2.4鍛煉學生們的想象能力
語文誠然可以鍛煉小學生們的諸多能力,但是對其最重要的還是通過語文的學習可以激發其內心的求知欲望與創造欲望,而小學生對于思維還沒有明確的掌握,對于如何進行創造性的思維仍然不確定,因而在其對于語文知識的認知中便缺少相應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一個人認識和創造的能力,語文的內涵并不只有字詞和閱讀,它還具有一整套邏輯,因而要在培養學生的語文知識應用能力之前首先培養其想象力,比如通過朗讀時的聲調變化想象文章中人物的情感變化等。
3.總結
總之,情感讓語文充滿活力,是語文教學的生命。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是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加強情操教育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李茂林.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6,(32):96-97.
[2]呂立尊.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5,(1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