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鵬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機械制造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之一,社會對機械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技工院校作為培養一線工作崗位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陣地,在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中需要不斷進行教學改革以適應社會經濟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文針對當前職教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對構建實踐教學體系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職業教育 機械類專業教學 實踐教學體系
隨著經濟與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國制造業已經開始由傳統的“制造”向“智造”轉型,進而使得我國機械制造業出現人才缺口。在這種背景下,我國技工院校面臨著較大的人才培養壓力,尤其是實踐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技工院校需要改變當前教學現狀,向適應社會需求、企業需求的方向發展。對技工院校機械專業教學進行調查分析發現,機械教學過于注重理論知識教學,忽視實踐教學環節,導致學生缺乏足夠的實踐操作技能,畢業步入工作崗位后很難適應崗位要求。因此,針對當前技工院校機械制造專業教學現狀進行實踐調查分析,并提出針對性教學建議,對今后技工院校機械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具有積極意義和價值。
在技工院校機械制造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中,需要結合院校實際情況遵循一定的原則,比如動態調整原則、以人為本原則、系統性原則等。機械制造實踐教學目標體系包括基礎知識目標、職業能力目標和職業素養目標,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包括機械專業實驗教學、機械專業實訓教學、機械專業實習教學、機械專業生產性實習、產學研一體化實訓。
一、職業技術院校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調查分析
1.調查方案設計與實施
針對問題進行分析才能夠獲得最佳解決方案,因此針對技工院校機械制造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問題,本文對筆者學校機械類專業教學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編制調查問卷和訪談提綱,通過向機械類專業師生發放調查問卷、向機械類專業教學教師進行訪談的方式獲取信息,并廣泛聽取師生意見和建議,分析出當前教學不足,并對實踐教學體系進行構建分析。
首先,以訪談方式對教務負責人和專業教師、隨機選取專業學生進行訪談。從教務處與專業授課教師處獲得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的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等資料。其次,對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進行教學現場參觀。再次,結合所獲得的信息情況編制調查問卷,并發放給機械類專業學生。調查問卷共發放194份,回收185份,其中179份有效。
2.調查結果分析
對訪談和問卷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可知如下。
(1)對教務負責人、專業教師與學生的訪談結果顯示,機械類專業教學體系中,均開設實踐教學課程,且理論與實踐比例為7:3,在實踐環節,實驗室模擬實踐課設置占比超過50%,校企合作與產學結合實訓課占比不超過20%。從學生反饋情況來看,多數學生基本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能能夠得到保證,但專業技能訓練、技能操作、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能力有所欠缺,與崗位實際需求差距較大。
(2)對學生問卷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在實踐教學內容方面,超過65%的學生認為實踐課收獲很大,超過79%的學生認為實踐課有利于專業技能的培養,幾乎所有學生認為實踐課十分必要。但從另個層面來看,多數學生對當前機械類專業實踐課設置不滿意,由此可見,多數學生認為當前專業教師雖然有較強責任心,但其專業實踐水平有限,不足以維持高水平實踐教學的開展。
3.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分析
技工院校機械類實踐教學體系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是實踐教學內容陳舊,緊跟時代前沿發展的專業實踐教材匱乏,實踐課教材缺乏與當前企業實際生產之間的必要聯系,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不符合當前提倡的工匠精神的培養。
二是實踐教學方法單一,受限于實踐教學條件,學生的實踐操作多以實驗室模擬為主,與企業實際生產缺乏必要的關聯,導致學生設計出的作品無實際應用價值。
三是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不合理,理論課過重,實踐操作課過少。
四是實踐教學設備不足,尤其是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設備,在缺乏企業支持的情況下,“機少人多”的現象較為突出。
五是實習實訓制度不健全,實踐教學無序開展。
二、職業技術院校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1.實踐教學目標體系構建
在基礎目標層面,在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還應加入基本技能目標,比如CAD繪圖、機械制圖測繪、材料力學、金屬材料試驗、機械制造工藝等。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做到知識與技能延伸,使其成為學生就業后的核心職業能力。
在職業能力目標層面,實踐教學要結合企業實際需要進行,要符合該專業的發展方向,在機械類專業基本技能的基礎上,要熟練掌握1~2項關鍵職業技能,并配合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和職業能力。
在職業素養目標層面,在基礎理論知識與專業操作技能的基礎上,需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形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學習企業文化精神,并在崗位鍛煉中逐漸形成企業崗位需要的職業素養。
2.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構建
將技工院校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分為三個階段,即實驗教學階段、實訓教學階段、實習階段。
在實驗教學階段,應包含機械原理、材料試驗、機械測量等內容,教學內容可加入簡單的創新項目、企業項目等,并將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等融入項目教學中,用來提升學生的學習參與積極性。
在實訓教學階段,可通過工作過程導向、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教學等方法完善實訓教學內容,在無法參與到企業的實際項目中時,可通過在校實訓的方式,將企業的項目在學校進行模擬實訓,進而按照企業的標準進行驗收,實現作品產品一體化、學生員工一體化、教師技師一體化。
在實習教學階段,要注意學生的實習內容不是重復的勞動,或者固定于某單一崗位,而是應讓學生接受一對一指導,實現專業技能向生產技能的轉化。
3.實踐教學條件體系構建
結合當前技工院校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條件的現狀,應強化校企合作,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在學校建設實訓基地,吸引企業到學校建設生產車間,并給機械類實踐教學提供需要。此外,學校還可與企業合作,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中心。除在校內建設實訓基地外,還可校企合作建設校外實訓基地,主要類型包括見習型、合作型、頂崗型等。此外,還可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由政府、學校、企業、行業、科研機構共同組建產學研職教集團,為實踐教學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