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輝
【摘要】教師要在課堂上關愛學生信任學生,尊重學生。激發學生高漲的學習性情和強烈的探究欲望,使學生的創新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在課堂上多給學生創設獨立思考的機會,鍛煉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 主動參與 激發興趣
一、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首先課堂是師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場所,營造寬松、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尤其必要。在課堂里,始終要讓學生保持一種開放自由的心態。鼓勵學生標新立異,敢于向老師向書本挑戰。即使學生的想法和見解不成熟,不嚴謹甚至荒唐、離奇,我們也不能用挖苦的語言對待學生的失誤。我們要在課堂上關愛學生信任學生,尊重學生。激發學生高漲的學習性情,和強烈的探究欲望。使學生的創新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我們要在課堂上多給學生創設獨立思考的機會,鍛煉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我在上《木蘭詩》時,突然有個學生提出了這樣個問題,“木蘭是女兒身,古代軍營紀律嚴明不能有女人進入,可是木蘭要去廁所怎么辦?”我知道這個問題與理解課文內容豪無關系。而且也不可能討論出什么結果來。但學生有好奇心,有好奇而發問是求知的一種表現。雖然這個問題問得有些幼稚、離奇但也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一種需要。如果輕率否定學生提出的問題,勢必會損傷學生求知的積極性。我們可順其勢而導之,避開正面回答。與學生進行“談話式”交流,把學生旁生出的思維引到課文總目標上來。是啊剛才這位同學提出的問題更能體現木蘭的哪一方面的特點?同學們搶著回答木蘭的謹慎、機智。本來是一個沒有什么討論價值的問題,可經這么順勢一帶竟化“廢”為“寶”加深了學生對木蘭這一人物形象的認識。這樣的教學綻放出了藝術的火花。
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課堂教學自信心是最主要的。為了贏取學生自我表現的自信心我們除了做好知識的傳授外,還應對學生的回答給予激勵性的評價。激勵性的評價會讓學生抱著積極的情感態度去學習語文。抓住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表揚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我們不應把評價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相反應當把評價作為鼓勵學生進步的手段。這樣我們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他們愿意參加我們的課堂教學活動。
二、激情引趣,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激發學生興趣是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關鍵。傳統的教學方法阻礙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思維的發展。所以我們在教學設計時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異點、疑點靈活駕馭、擴充延伸、合理聯想,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對學生進行啟發,巧妙展開討論,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學生思維處于自由活躍的狀態使課堂教學氛圍充滿活力和激情。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點燃創新的火花。
在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節課中,我在讓學生們充分賞讀文本后,把對課文內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有個同學站起來問:“老師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到底是在人間起舞,還是在天上起舞?”我當時也被這突發的問題給問住了,思考片刻后,對發問的同學提出表揚,表揚他深鉆教材,善于發問的精神。便順水推舟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全體同學,讓他們展開一個“天上人間”的大討論,學生們的興致很高,雙方爭執得很激烈。“天上人間”的問題成了本節課開發出來的課程資源,也是課堂一道風景線。這樣尊重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感受,激發了他們學習語文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通過以往的教學我感覺到想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作為老師大可不必那么累,事事“包辦”只要放下手中的“指揮棒”放權給學生努力為他們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成為自主學習的求知者。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效果自然會大大提升。
三、巧用語言調動積極性,讓學生樂于參與教學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的語言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教學的有效性。作為語文教師我們的語言必須規范生動這是我們語文教師的工作性質決定的。所以我們在課堂上授課時無論是講述知識、批評教育還是表揚學生其語言必須規范生動。容不得半點含糊,更不得謬誤。我們的每一句話,每一次表達都要平等、民主的對待學生。學生有困難時我們要給予鼓勵的語言,比如:“困難就是彈簧,你弱它就強”。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失敗是成功之母,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來”……課堂上氣氛緊張或沉悶時,風趣的語言可以使氣氛變得更輕松愉快活潑,增強講課的藝術魅力,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氣氛中學習。記住老師生動的語言永遠是開發學生智力的一把金鑰匙。
總之,在不斷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想方設法使學成為語文學習的主體,做到這點他們的學習就會變得輕松而富有效率,作為老師也教得更輕松。誠如《學會生存》所指出的:“未來的學校教育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我想我們應朝著這個方向去不斷反思我們的教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