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超 李文海
摘 要 以航空機載附件制造企業的服務文化評價為研究對象,在厘清相關定義的基礎上,論述服務文化評價的必要性并闡明評價原則和思路,通過確定評價主體和客體、開發涵蓋要素系統、指標系統和操作系統的服務文化評價體系等做法,為針對性的改進服務文化建設提供依據。
關鍵詞 航空機載附件制造企業 服務文化評價 企業文化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12-000-02
一、服務文化評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體現為三點:一是契合“成為中國優秀飛機附件供應商”企業愿景的需要。建立并評價、持續完善服務文化,是飛機附件供應商聚焦愿景、關注客戶的戰略舉措。二是對準制造服務化趨勢,推進航空附件產品制造服務化的需要。制造服務化的發展催生相應的服務文化,評價成為完善文化的必由之路。三是針對文化建設中的重實施輕評價現象,與時俱進的改進服務文化,形成服務文化閉環管理和迭代提升的良性循環。同時,穩定的文化結構(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使建立文化評價體系成為可能。
二、構建服務文化評價體系的原則和思路
(一)評價原則
1.可操作,服務文化評價指標體系應具有可操作性。2.客戶感知,客戶服務期望和實際服務感知的差距決定評價結果。3.系統性,從文化的整體性方面考慮文化評價體系的設計。
(二)總體思路
運用利益相關者理論遴選評價主體;按系統工程理論設計評價客體(要素系統、指標系統和操作系統);評價并分析結果。依據GBT 27925-2011《商業企業品牌評價與企業文化建設指南》(簡稱指南)和服務文化結構,建立要素系統;根據服務文化建設的實際和偏好,設計指標系統;采取問卷調查方式進行操作。
三、構建服務文化評價體系的做法
(一)選擇服務文化評價的主體,確定評價客體
1.選擇評價主體。客戶是主要評價主體,內部客戶包括公司領導、企業中層、企業基層;外部客戶包括股東、主機廠所、軍方客戶、供應商、政府部門等。按重要度進行客戶排序并篩選,確定評價主體構成。
2.確定評價客體。建立三個系統,涵蓋四個方面,圍繞三層結構,聚焦三個重點。三個系統即要素系統、指標系統和操作系統;四個方面即精神信念、宣傳推廣、客戶感知、業界交流;三層結構即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個重點即過程、結果和成效。
(二)設計要素系統
包括四個一級要素和十三項二級要素,并分別對各級要素進行編碼,編碼采用數字方式(簡化起見,下文均采用編碼表示)。其中,一級要素包括100精神信念、200宣傳推廣、300顧客感知和400業界交流;二級要素構成:100包括110客戶參與精神文化建設、120客戶導向的精神文化、130客戶認同精神文化;200包括210宣傳推廣過程、220形成物質文化、230客戶認同服務文化;300包括310客戶參與制度文化建設、320客戶導向的業務流程、330客戶認同服務行為和水平、340客戶滿意;400包括410參與業界交流的過程、420形成服務文化實踐研究成果、430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
(三)設計指標系統
共50項指標,并按編碼規則編碼,具體如下:
100有6項指標:110包括111員工參與精神文化建設;112外部客戶參與精神文化建設。120包括121有清晰的服務戰略定位和目標;122有服務增值和服務創新意識。130包括131員工認同服務文化;132外部客戶認同服務文化。
200有12項指標:210包括211建設內外部文化傳播網絡及渠道;212運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站、廣告等載體宣傳服務文化;213表彰服務先進,樹立模范榜樣;214參與行業內外的企業文化、思想政治、管理創新、科技創新評比表彰活動;215參與供應商評價。220包括221重視員工文體生活、開展文體活動、建設福利設施;222有紀念性建筑、雕塑、園林和企業紀念品等;223注重廠區規劃布局、綠化、環境治理及6S管理;224企業標志“六統一”;225有儀式、節日慶典、活動等。230包括231員工對環境建設、標識的認知認同;232外部客戶對企業標識的認知認同。
300有24項指標:310包括311員工參與制度建設;312外部客戶參與制度文化建設;313服務體制機制有效,組織協調作用顯著;314組織層級合理,效率高;315服務能力強;316服務制度文件化、體系化;317以客戶為中心的制度特色。320包括321清晰的服務流程;322有獲取客戶需求的渠道;323有客戶需求信息反饋渠道;324主機和部隊客戶參與產品安裝、設計、采購、加工裝配、驗收;325有供應商選擇標準;326基于供應商資源能力的協同設計、生產;327有供應商評價和激勵制度;328重視供應商文化與自身文化融合。330包括331統一的服務行為規范;332開展服務技能和服務意識培訓;333鼓勵員工滿足主機和部隊客戶合理的個性化需求;334形成信任、溝通、合作、協調、求實、創新的文化氛圍;335有服務評價的獎懲制度。340包括341員工對服務制度認可;342外部客戶對服務效率和質量滿意;343與外部客戶建立互贏合作關系,合作范圍擴大;344員工忠誠度提高。
400有8項指標:410包括411參加西北片區、機電系統、集團公司、國資委、陜西省、西安市的文化交流活動;412邀請行業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進行文化講座;413參加行業企業文化論壇、行業協(學)會會議;414在專業文化期刊及核心期刊上發表企業文化論文。420包括421服務文化建設的專業性和學術性得到提升;422基于服務文化的企業核心競爭力得到提升。430包括431行業內知名度得到提升;432行業外知名度得到提升。
(四)設計操作系統
每級評價要素總分值為100分,總權重為100%,各要素分值為權重乘以100分,步驟如下:
首先,對一、二級評價要素設置權重。采取兩兩對比排序法和經驗法進行權重設定:組織各層面專家,對一級要素兩兩對比排序,用經驗法設置各要素權重,得出各要素分值;以一級各要素權重和分值為基準,重復以上步驟,得出二級各要素權重和分值。其次,設計五分制的指標評分基準:分為非常同意、基本同意、有點同意、基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檔,并賦值5—1分表示評價主體對指標描述的認可程度,如有定量指標則需按五分制進行無量綱處理。第三,評分結果折算,各指標分值除以5乘五分制評價得分即為各指標折算的得分。第四,各指標平均分為各指標評價分值之和除以評價人數。第五,加和各指標平均分得到總分。第六,綜合評價。根據預先設置服務文化的評價等級(優秀、較好、一般、較差、很差),對照服務文化評價分值,得出服務文化的綜合評價。第七,結果分析。分析各要素及指標的得分情況,可掌握服務文化建設的總體情況,找到薄弱環節,為文化改進提供依據。
四、結論與展望
對服務文化及評價進行定義;提出開發評價體系遵循的三個原則以及思路;確定評價體系由三個系統構成,內容涵蓋四個方面、三層結構、三個重點;明確開發評價體系的過程。實踐中需注意,評價指標應隨服務文化的完善進行動態調整;有些評價指標值不易獲得,需調整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