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振程
摘 要?閱讀素養展現的是學生對文本素材的理解、感悟的能力和素質,語言文字、閱讀情感、閱讀表達和人文素養等都是閱讀素養培養中應予以關注的重要方面。文章結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分析了小學生語文閱讀素養培養的意義,探索實施有利于促進閱讀素養培養的有效策略,為提升小學生有效閱讀效益提供一些教學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素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D0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2-0092-01
一、培養小學生語文閱讀素養的重要意義
(一)有效增進語文學習
教師指引小學生通過有效閱讀積累,促進良好的閱讀素養培養,對各個學段的語文學習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經歷閱讀素養不斷提升的過程中,小學生將樹立起更積極的閱讀行為習慣,逐漸增強語文課本素材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形成更加全面的語文綜合素質。
(二)有效提升學習素能
良好的閱讀素養將有利于端正小學生的學習態度,帶動他們思維、想象、寫作、語言表達等素質和能力的協調發展,能促使學生認識更多的生字生詞,掌握更多優美的詞語詩句,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拓展寫作思維。還能激勵小學生充分表達內心情感,促進與他人溝通交流的能力,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三)有效培育文化素養
通過培育良好的閱讀素養,激勵小學生接觸更多的先進模范人物和優秀閱讀素材,在閱讀進程中深入了解輝煌的中華文明發源和燦爛的人類文明史,能增強語言文字的理解運用,有效提升文化素養,提高認識世界的應有能力,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塑造起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促進小學生語文閱讀素養培養的策略
(一)巧掘精彩文本,激發閱讀興趣
良好的閱讀興趣是確保閱讀素養培養的關鍵前提。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智慧,靈活借助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巧妙發掘語文教材精彩的閱讀內容,在課堂上營造愉悅的閱讀氛圍,充分激發學生們閱讀的熱情和興趣。
例如,以三年級下冊《爬山虎的腳》教學為例。教師如果只單純地講解課文,并不能引發學生的共鳴,甚至無法激發他們閱讀學習的興趣。如何才能有效利用精彩文本、激活學生的思維呢?當進入閱讀時,教師先對提問道:“爬山虎的腳有什么作用?”“爬山虎的腳有什么形狀特點?”“爬山虎為什么會有腳?”面對這樣的新奇問題,學生很感興趣,對探求答案充滿了渴求欲。于是,他們學習熱情十分高漲,帶著這些問題進入閱讀環節,開展深入的閱讀分析。在閱讀活動之后,學生獲得了十分明顯的效果,對之前教師提出的問題也順利得以解決了。可見,發掘文本、巧設問題有利于促進學生在懸念中激發閱讀的想法,還能為后續的課堂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巧導閱讀技巧,提升閱讀水平
閱讀技巧是學生閱讀素養的重要組成要素,是學生深入閱讀活動的重要保證。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加強閱讀技巧指導,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教師必須結合不同的閱讀文本,巧妙施以閱讀技巧指導,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促使他們積極參與文本閱讀,獲得情感感悟。
指導學生閱讀技巧時,教師要適當地利用一定的閱讀任務,巧施方法指導,來啟發學生讀的欲望。例如,在六年級上冊《詹天佑》閱讀教學中,教師先為學生設計了閱讀探究任務:“(1)利用互聯網搜索關于詹天佑的信息,了解詹天佑的生平情況和貢獻;(2)熟讀課文,把文中讓你感覺到內心不平靜的地方標注出來,然后分析一下詹天佑是如何做的?并簡單寫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3)認真撰寫文章讀后感,并圍繞文章的中心思想,談一談自己對祖國發展和建設的看法。”通過巧設三個閱讀任務,不僅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讓他們在閱讀活動中訓練自己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對以后的學習和成長具有積極的意義。
(三)巧借有益素材,拓展閱讀素養
促進小學生語文閱讀素養有效培養,教師還應積極利用有益素材,指導他們開展拓展閱讀,增強閱讀能力。
一方面,現有教材為我們開展拓展閱讀提供了良好素材。教材中蘊含著古詩詞、古代小故事、語言文字知識等豐富的內容,這為教師拓展利用、開展擴充性授課講解準備了現成題材,是提升學生語文閱讀素養重要資源。例如,在開展有關傳統節日(重陽節、中秋節)的古詩詞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將課中教學拓展到我國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針對詩詞中所涉及的地理、歷史、人文等知識進行延伸講解,增添他們的知識儲備,促進閱讀素養的形成。
另一方面,還要激勵小學生開展的課外閱讀活動。教師恰當指導學生拓展課外閱讀,這是提升語文閱讀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學生可以從鮮活的閱讀實踐中學到更多的生動的知識,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深入了解中華文明歷史和中華民族的優秀品格,潛移默化地培育良好的閱讀素養。
三、結語
小學生語文閱讀素養的形成需要教師巧引妙導、耐心教導。小學是閱讀素養養成的基礎階段,教師必須緊密結合小學生具體學情,巧用各種教學策略,指引學生熱愛閱讀,學會閱讀,享受閱讀,逐步提升他們的語文閱讀素養。
參考文獻:
[1]羅士琰,宋乃慶,王雁玲.基于實證的小學語文閱讀素養研究:內涵?價值及表現形式[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77-83.
[2]姜坤.小學生文學閱讀狀況調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