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柳
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教學系統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不僅具有獲取信息、積累知識、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的作用,而且還能幫助小學生塑造人格,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2-0149-01
一、提升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有效措施
(一)創設教學情境,培養濃厚閱讀興趣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是他們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和關鍵所在。因此,要潛心設計教學內容,創設豐富教學情境,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要精心設計導語,一段符合小學生心理特征、能抓住他們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導語,能引起學生閱讀的極大興趣。但要注意到,提出的閱讀要求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過淺容易引起學生浮躁;最后,可以采用靈活多樣的閱讀方式,為學生創設有吸引力的學習環境。如可以結合學生年齡和教材特點,采用朗讀競賽、分角色朗讀等方式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在閱讀中感受到樂趣,為學習課文內容和養成閱讀習慣奠定良好基礎。
(二)朗讀默讀結合,掌握正確閱讀方法
在進行學生語文閱讀訓練時,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是關鍵。朗讀和默讀相互結合,對于提升語文閱讀能力有重要作用。朗讀是培養良好語感的最佳途徑,在朗讀的過程中,語言以視覺符號和聽覺符合的形式同時刺激著讀者的大腦,需要他即時破譯這些符號,并將之還原為思想、形象和畫面。朗讀還有利于理解字、詞、句、段在特定語境中的特定含義和作用,有助于學生語言的積累。而默讀要求閱讀速度快,在閱讀過程中對于文章含義和作者感情進行深入思考,能讓學生在默讀中去感受、去理解、去欣賞、去記憶,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各種語言的法則規律、手法技巧。在教學中需要將朗讀和默讀相結合,在不同的情況下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如抒情性較強的語言以朗讀為主,敘事性較強的語言可以默讀為主;以欣賞記憶為目的以朗讀為主,以了解內容為目的以默讀為主。同時,在學生閱讀中,要使其掌握基本閱讀方法,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圍繞“正確——流利——有感情”這三個指導目標進行朗讀訓練,圍繞“理解——體會——吸收運用”這三個指導目標進行默讀訓練。從而使學生真正懂閱讀,會閱讀,能夠從正確閱讀中終身受益。
(三)適當鼓勵引導,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教師要充當引導者的角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其主動閱讀、熱愛閱讀、享受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養成學生在閱讀中自覺、專心思考的習慣。利希頓堡說:“讀過書的人們記得不多,是因為他們思考得太少。”可見,讀而不思等于食而不化,是沒有意義的閱讀。因此,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要專心致志,靜下心來體會文章的意境;其次,要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并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產生共鳴,這樣才能達到深刻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閱讀還要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一方面可以把文章精彩優美的語句和片段摘錄下來,學以致用,在需要時參照借鑒;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養成寫作的習慣,在閱讀之后的感受或仿照文章的思路模式等進行習作,運用文章里新學到的詞匯進行遣詞造句等,可以促進學生語言的儲存和積累,對于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文學素養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此外,要提高閱讀能力,光靠課堂教學幾十篇課文時遠遠不夠的,教師還需要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形成廣泛閱讀的習慣。教師要注意適當介紹符合小學生接收水平并能引起他們閱讀興趣的讀物給他們閱讀,從而使他們豐富知識,開拓思路,有所收獲。
二、養成閱讀好習慣,提高閱讀效率
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自主預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以此提高課堂質量和效率。第一,要求學生熟讀課文,做到對課文的通篇理解;第二,結合課后問題思考文章中心;第三,結合教輔資料深度理解詞句,進而深度理解文章。教師應用這三步教學方法讓學生加強練習,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其次,在閱讀課中教師要穿插安排精讀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明確閱讀重點,以重點內容聯系課外內容,擴展學生視野,有原則性地訓練學生,注重“授之以漁”的教學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再次,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樹立正確對待文章的態度。面對一篇文章,教師應該給學生機會,讓他們充分表達出所思、所想、所悟、所疑、所惑,然后再讓他們自由答辯。這樣在鍛煉小學生理解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積極發言的自信心。
三、引導學生以探索的心態閱讀
在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這使得學生處于被動的思考和學習的狀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恰當地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提出對文章的疑問,讓學生帶著疑問讀課文。這樣能使學生打開思路,帶著興趣閱讀文章。教師在課文重點處設疑,既能有效地突出重點,又能讓學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課文。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融入角色,真正地走進文本,這樣會增加閱讀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在無形中就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此外,教師應該幫助不同的學生形成不同的、但適合他們自己的閱讀方式。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感到疑惑的地方主動提出來,然后要求他們通過查字典等方式自己解決問題,等到學生實在無法理解時教師再幫學生解答。這樣,學生在學習中就會養成主動思考、主動解決問題的習慣,并能探索出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
總之,培養濃厚閱讀興趣,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掌握正確閱讀方法,對于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努力探索閱讀指導的有效途徑,增強學生閱讀的趣味性、主動性和實效性,有意識的把閱讀教學作為重要教學目標同時進行,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知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