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曉麗
關鍵詞:中職生;德育;重要性;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社會的迅速發展,需要大量優秀的職業人才開展方方面面的生產一線工作。社會對職業人才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客觀上推動了職業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雖然每年中職學校都會向社會輸送大量的畢業生,但畢業生的質量狀況不容樂觀。在中職生畢業后,中職生就業難的問題也是很突出的。中職生之所以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主要原因是學生在綜合素養和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不僅需要加強專業教育,還需要加強德育。德育效果直接影響到中職學校專業教育的效果,影響到學生的綜合發展。因此,中職學校要積極研究德育中存在的問題,探究德育創新對策,以保障實現學生的完善發展,這是非常重要的。
加強中職學生德育工作是培養高素質勞動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是實現綜合型人才有效培養的需要。目前,社會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呼吁全面發展的人才。因此,對中職學校而言,僅僅重視專業教育是遠遠不夠的,中職教育必須突出德育工作。德育工作是中職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也是培養綜合性高素質人才的基礎,樹立德育人才培養理念,加強德育工作創新是保障和有效培養各種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另外,在新的形勢下,在多元化的社會中,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正面臨著較為嚴峻的挑戰。據調查顯示,目前很多企業單位對學生的技能方面有要求,但更重視學生道德素養水平問題,更重視人才的人品問題。而目前中職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道德下滑的傾向,正是這種問題的客觀存在,導致現代很多中職生在就業中遇到很大的困難。因此,從促進學生有效就業方面考慮也需要加強中職生德育工作。可以說要實現高素質勞動技能型人才的有效培養,必須在中職教育中突出德育工作。德育工作對提升中職生的道德素養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勞動者的綜合素質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如此,創新德育工作對于落實全面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德育工作對于中職教育的發展意義重大,加強中職德育工作是目前中職教育中必須做好的工作,這項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同時這項工作的開展也是非常緊迫的。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具體分析中職教育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1.從心理行為現狀分析
現在的中職學生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中職生普遍成績較差,在日常學習中存在比較嚴重的厭學心理,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差,這種心理必然影響到學生專業課的學習,也影響到學生的發展。據調查,65%左右的中職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沒有正確的態度。30%左右的中職生存在比較嚴重的厭學心理,他們基本上在學校是以玩為主,基本不學習,就是為了混時間或者是混畢業證。另外,在中職學校中,一些學生存在較為嚴重的自卑心理。存在自卑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過調查發現,有些學生的家庭條件差,經濟困難,因此學生產生了比較嚴重的自卑心理,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一些學生雖然家庭條件優越,但學習成績不理想,在學習方面不如人也會令其產生自卑心理。一些學生因為對自己的長相不滿意,總認為自己長得丑,也會產生自卑心理。這些自卑心理對學生的影響是很消極的,導致學生不敢表現、不愿努力,甚至討厭自己,產生更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影響學生的心智健康發展。不僅如此,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很多學生存在著交往不順暢的問題,有些中職生不擅長與人交往。在班集體中,在學校組織集體中,因為交往能力差,容易與人發生矛盾,并且也容易將自己孤立起來,影響自己的發展。還有一些學生從小就養成了一些壞習慣,上課隨意進出教室,隨意吃東西,不懂禮貌,任意頂撞教師,隨意扔垃圾,曠課等。甚至還有一些中職生聚眾斗毆,做出一些違反校規的行為。這些情況的客觀存在都表明了在中職學校僅僅突出專業教育是不行的,學生在心理層面和道德層面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迫切要求中職學校落實好德育工作。
2.從社會環境層面分析
在開放的社會中,各種思想并存,各種文化并存。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會受到積極文化思想的引導,也可能受到消極腐朽文化思想的腐蝕。學生在思想層面上、在意識形態層面上究竟向哪個方向發展,關鍵看學校德育工作開展的效果和質量。中職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他們抵御各種不良思想文化誘惑的能力較差,同時,他們正確穩定的“三觀”還未形成。中職生對各種新思想新事物充滿好奇和向往,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文化影響。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有部分學生對金錢和豪奢的物質生活充滿向往,有的學生過于追求個人的享樂,還有相當數量的學生,整天沉迷在網絡世界中,與現實社會隔絕。學生中有很多人正確的“三觀”沒有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沒有養成,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都是因為社會上一些不良因素對他們思想和行為形成了沖擊。要有效避免社會不良問題對學生的影響,也必須加緊開展德育工作。
3.從家庭教育層面分析
現代家庭中,孩子少,每個孩子都是寶貝。有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這樣,家里長輩更是把孩子寵上天。而很多中職生就屬于從小被家庭寵著長大的孩子。這些孩子在成長中,得到的愛太多,而付出愛的機會很少,一直在享受家庭成員無微不至的關懷。這樣,學生很容易變得自私,不懂付出,沒有同情心,在金錢方面更是大手大腳。學生很容易養成好吃懶做、怕苦怕累、不愿學習、只愿玩樂的習慣。學生在學習中缺乏主動性,生活中缺乏獨立性,社會交往中缺乏溝通能力,這樣,就很難實現自身的完善發展。這種現象的客觀存在,要求在中職教育中也必須強化德育工作,能夠通過德育引導,使學生能夠實現多方面的發展。
綜合相關研究文獻并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觀察,本文認為當前中職學校學生德育的現狀如圖所示。
1.過分強調政治功能
中職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存在著性質上的不同,中職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高素質的職業人才。在學生生源、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式方法等方面,中職教育與普通高中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中職德育工作與普通高中的德育工作也應該是有區別的。但目前,中職德育工作基本上是參考普通高中德育工作模式開展的,相關德育內容也是借鑒普通高中德育內容設置的,德育工作模式與中職生特點不相符,與中職人才培養目標不相符。德育工作的政治功能突出,德育內容“高大空”,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吻合。中職德育工作把培養合格的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作為唯一目標,過分突出德育的政治教化功用,只重視學生政治信仰、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而不重視學生道德、心理層面的教育,不重視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人文精神和品德。這就導致中職德育缺乏生動性,且實用性不強,導致其教育效果不理想。
2.重視理論輕視實踐
在中職德育中,存在著重視理論教育、輕視實踐教育的情況。重理論、輕實踐是中職德育工作普遍存在的問題。在我們調查的20所中職中,學生反映學校德育工作基本上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開展的。教師也多是對學生講解相關理論內容,不重視理論講解與實踐的結合,這就導致學生對德育工作不重視,甚至非常反感,學生也難以有效感受到德育工作的價值。在調查中,多數學生反映,學校的德育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的引導力度不夠,德育工作效果不理想。
3.缺乏德育環境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現代多數中職學校并沒有形成完善的德育環境。中職學校基本上都很重視職業教育、專業教育,但不是很重視德育工作。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途徑,只是通過領導抑或是教師每周講解幾節課的方式實現。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形成完善的德育工作教育體系,只是在學生出現問題時,或者是有一些重要活動前,領導才臨時強化一些德育工作,講解一些思想教化方面的理論內容。這些內容對學生也幾乎起不到任何教化的作用。中職學校缺乏德育的完善環境,對德育工作不是很重視,這就導致中職德育工作效果不理想。
4.缺乏職業教育融合
一直以來,職業的德育工作都缺乏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德育方法比較單一,只重視學生共性問題的分析研究,通過理論講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說服教育。在教育過程中,德育一直是獨立存在的,或者是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實現。這就導致德育常態化發展不能保障,導致德育工作的深度不足、針對性不強,難以滿足中職生創新發展的需要。其實對中職學校的德育而言,需要體現出專業特色,而體現其專業特色的有力方式是實現其與職業道德教育的融合。但目前,在很多中職學校這種融合尚未實現。這就影響到中職生德育的效果,也導致學生普遍認為,德育教育內容空洞、方法陳舊,沒有實際價值和意義。
1.突出職業的特色
中職開展德育工作,必須研究其教育對象的特點,要能夠基于中職學生發展的需要開展德育工作,體現出德育工作的職業特色,而不應該照搬普通高中的德育模式和內容。在德育中,要明確德育目標,是為了培養高素質的職業技能型人才。在德育過程中,要能夠對學生的專業教育內容、學習方式進行調研,對中職生的思想行為方式特點進行研究,能夠基于中職生的特殊需要,開展德育工作,努力引導中職生端正自己的心態,以積極的心態開展學習活動、社交活動。力圖通過德育引導,使學生能夠信心滿滿地走向社會,并能夠融入到社會。力圖通過德育,實現學生角色的轉變,使學生能夠真正成長為高素質的社會技能型勞動者。這樣,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才能得以發揮。
要保障德育工作能夠富有職業特色,第一,需要以培養高素質的職業人才為目標,對德育工作進行指導和引領。尤其是作為德育工作者,必須明確這個目標。能夠以此為中心指導自己的德育工作實踐。第二,需要加強對德育內容的更新,能夠保障德育內容的時代性和實用性,能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行德育內容的有效選擇,通過德育內容引導學生實現人生價值,培養學生的愛國情結。更為重要的是,德育內容要能夠體現出職業特色,要能夠基于學生的現實需要對德育內容進行創新。比如,現在的中職生存在著不同層面的心理問題,因此,在德育中,要積極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要能夠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提升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從而有效引導學生樹立起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心理品質,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有效提升學生抗擊挫折、承受挫折的能力。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的有效發揮,實現學生的專業化發展。
2.理論與實踐結合
對中職生而言,他們厭煩德育的理論教育,不愿意聽教師講的大道理。這些道理他們聽多了、聽膩了。如果在德育工作中,教師依然不斷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宣講,學生恐避之德育不及。德育的效果自然難以保障。要創新德育工作,必須將理論與實踐多結合,德育必須貼近學生生活,真正地走進學生生活,能夠通過實踐德育引導,傳播正能量。這樣,中職德育的功效才能得以充分發揮。
實現德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德育工作必須與生活實踐結合,多引導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促進學生德育素養和水平的提升。比如,教師可以開展“奉獻一份愛心”主題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做愛心會員、愛心大使,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積極地向他人向社會傳達和奉獻自己的愛心。通過這種活動,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以促進學生的思想認識和道德素養水平的提升。在這項活動中,學生奉獻自己愛心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學生會幫比自己差點的學生補習專業課,從而感受出幫助他人成長的快樂和價值;有的學生會積極申請做一些義務勞動,比如,打掃校園衛生、修剪校園花木或者是幫助圖書館管理人員整理圖書等;有的學生還走出了校園,積極協助交警做治安維護,幫助老人過馬路等。學生奉獻愛心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得到的體驗和感悟也是豐富多樣的。在活動之后,教師組織學生談認識、談體會。這樣,學生在共同的交流過程中,自覺地受到了廣泛的德育感化,學生從實踐中獲得的認識和體會要遠遠超越教師的理論講解。在學生交流之后,教師進一步對學生進行德育理論引導,學生對相關德育內容的體會和理解也會更為深入,同時學生也能夠從心靈深處認識到德育的價值和意義,學生的德行品行都能獲得有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