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紹蘭
關鍵詞:新背景;初中教學;歷史課程;教學優化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日常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樹立良好且明確的學習動機,其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最終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歷史課上在講到有意思的歷史典故時學生的注意力會很集中,平時不愛學習的學生也會認真聽課,甚至還會認真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并嘗試主動回答問題。初中生當前正處在青春期,其心理和思維尚且發育不完善,但其內心深處都存在求知欲,教師怎樣去幫助學生激發其學習興趣對提升其學習成績和學習質量來說是很關鍵的。
1. 積極創建趣味課堂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注重其開端,剛剛步入中學的學生對歷史并沒有很多的了解,因此第一節歷史課程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盡可能避免學生產生厭煩和枯燥的情緒。在中學生第一節歷史課程上可以簡單地講解歷史是什么,并引導其回憶其所熟知的歷史故事和著名的歷史事件,并介紹之間人類無法解釋的一些歷史之謎,然后告訴學生這些都會在歷史學習中通過不斷地了解歷史故事,辨別其真實性,還可以了解歷史之謎形成的原因及其是怎樣產生的。通過這種誘導性的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激發歷史學習的興趣。
2.模擬設置相應的歷史情境
歷史表示過去發生的事情,其是過去發生的事情這就決定了歷史的刻板和抽象,沒有相對應的情境激發,學生很難對歷史課程產生興趣,因此歷史教師要注重對歷史課程的學習情境的設計,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歷史學習產生興趣。比如通過豐富的歷史圖片以及相關的文字資料和音像資料等創設歷史情境,教師通過使用這些教學資料重現一定的歷史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感受歷史、體驗歷史,這也是引導學生學習歷史的主要手段之一。
1. 歷史課堂氣氛嚴肅和活躍之間的關系
對好的課程來講,設計課堂結構是其關鍵,也是促進知識內在聯系的重要環節。想要做到這一點,并讓學生靈活地學習歷史知識并熟練運用歷史知識,首先要處理好相關的關系。
教師要具備較強的控制課堂氣氛的能力,良好的課堂氣氛應該嚴肅和活躍相結合,嚴肅中伴隨著活躍,不可過于嚴肅也不可過于活躍。歷史課堂的嚴肅就在于課堂紀律的嚴格,以及教師傳授知識的準確性,在傳授歷史知識時要做到史實準確、觀點端正且褒貶分明;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及時對其進行評價,對存在錯誤的觀點及時指正并要求其及時改正其觀點,對正確的觀點教師要予以肯定。歷史的活躍性就在于教師在課堂上要保持和藹可親的態度,不可以將個人情緒帶入教學中,在講解相關歷史資料或者是歷史故事時,要帶有引導性的將學生引入到課堂知識中;教師對歷史知識的敘述要具有一定的層次感。
2.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思想教育以及傳授知識的關系
有人說教給學生知識就相當于是教給學生加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就相當于教給學生乘法,在歷史課程教學中不僅要教給學生歷史知識,最為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怎樣在掌握歷史史實的基礎上使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去分析歷史事件,并對其進行比較、概括和歸納、評價等。因此在歷史課堂教學設計上,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優化課堂提問環節;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通過小組討論和小組推選發言人進行課堂講解等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教師負責對其講解內容的正確性進行判斷,對正確內容予以肯定,對出現錯誤的觀點要及時糾正,從而啟發學生歷史思維的深刻性,培養學生思維獨立性不斷擴展其思維的廣闊性及其靈活性,將學生的思維意向逐漸引入課堂教學中,最終促使學生提高歷史學習的效率。
3.教師要提升自身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強弱會對實際教學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同樣的教學方法,語言表達能力好的教師和表達能力較差教師相比,其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會產生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師在課堂講解中要追求教學語言的藝術美感,要讓學生對其講解的課堂產生興趣,讓學生喜歡上你的課程,這是一種技藝高超的教學藝術。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斷進行深入思考使其對歷史課程及相關歷史產生深入地理解并熟練掌握其相關歷史事件和背景等,以此來提高其語言魅力,最終使學生對歷史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
1.發揮學生課堂主體地位
在歷史課程教學上可以適當地組織不同形式的課外活動,比如搜集信息和現場考察以及專題研究和討論等形式,在實際活動中注重學生參與活動的目的性以及實效性,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探索和體驗了解歷史的過程。舊課程中復雜且雜亂的知識點是讓學生頭疼的關鍵,特別是一些教師過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處在一個被動的環境中,在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學生難免產生厭煩和排斥的心理,學生每天被迫接受各種歷史知識點、重復地進行背誦和記憶,導致其思維受到很大的限制。教師要改變這種傳統教學觀念,在歷史課堂上進行引導性和互動式以及角色互換的教學,課前要求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預習并將課堂交到學生手中,教師和學生在相互學習和相互研究中,體現教學的民主性,從而幫助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并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2.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
比如在關于“辛亥革命”課程內容的講解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提出的“為什么會發生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到底是什么形式的革命”這一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并將其討論結果進行展示。在討論過程中學生根據其從不同途徑獲取的歷史知識,來解釋其得出的結論,甚至學生提出的一些觀點在教科書上是并不存在的,其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身的學習總結出來的。在學生參與討論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且還會提高其對歷史的興趣,使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其關鍵就在于教師是不是可以對學生產生正確的引導作用,教師對學生產生正確且積極的引導作用,可以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使得學生在討論和相關活動中獲取知識。
教學本身就是一種探索和創造的過程,其最終目的就在于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新課改的倡導下,學生和教師當前逐漸改變其在課堂上的傳統地位,促使學生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在歷史教學中,更要不斷進行研究,通過完善和全新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真正將教學和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
[1]葉小兵.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進展急需解決的問題[J].歷史教學,2002(10).
[2]時海萍.對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版),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