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東
[摘 要]《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將“核心素養”明確為“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培養核心素養是新時期德育的重要內容。結合養成教育實踐,有計劃分階段引導學生完成“十二個學會”的成長目標,既是學校基于校情的常規德育工作,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德育創新實踐,必然對學生成長產生重要影響。
[關鍵詞]德育工作;核心素養;高中教育
高中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道德素質將很大程度上決定二十一世紀中華民族的素質構成和社會風氣。核心素養包涵了學生的知識、能力以及道德等多個層面,通過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重視實踐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改進學生德育工作,凈化育人環境,提高學校德育水平,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核心素養的要素與內涵
核心素養的指標有: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人的素養體系有兩個維度——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涉及三個領域,即道德、能力、情意。
1.道德。道德,決定做人的方向。教育首先要培育學生美好的人性,如友善、誠信、盡責、擔當等。學生在道德領域的種子是友善。
2.情誼。情誼,人生活、工作的動力系統,是優秀人格的底子。健康向上的情誼有獨立、自信、上進、堅持等。學生階段,情誼領域的種子叫獨立。
3.能力。能力,解決問題的素質。信息時代,能力要有持續改進與學會改變的因子,即創造性思維。我們認為,學生階段,能力領域的種子叫思考。
二、高中德育工作長期存在的問題分析
德育工作不僅僅是家庭的工作,也是學校和教師的工作。學校是培育人的基地和搖籃,為了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新一代,也為了學生能有更好的素質發展,學校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指導方針、成為德育的前線。人生活在社會中就離不開社會公德和社會道德。因此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符合人的發展規律的。
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和實踐,當今我們現存的德育工作體系有所發展。但是由于德育工作的特殊性,還是存在普遍性的難題。難題一:德育工作誰來負責,誰來開展?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或者父母都有責任和義務開展德育工作。切實到學校的工作安排,究竟是讓哪個領導哪個老師來負責這一項工作呢?即使是有專門負責德育工作的老師,那么,怎么樣來保證該負責人的專業性以及德育工作的科學性呢?難題二:如何進行德育工作效果的評價?德育工作是學校的常規工作,也是學校教學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德育工作的評價和反饋可以讓開展工作的人知道當前的不足以便于調整方案和策略。但是在沒有成型的評價系統之前是如何進行效果的評價呢?
這兩大難題的存在使學校的德育工作陷入了困境。雖然有很多專家學者根據地區或者學生學段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也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式,但是一直還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困難。
三、基于高中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學校德育工作新局勢
1.進行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必須堅實學生的文化基礎
文化基礎包括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兩個核心。學校開展德育工作,一定要尊重國家課程的基礎性,不得隨意占用基礎課程的上課時間。國家的基礎課程是學生人文底蘊的重要來源,堅持國家基礎課程占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有利于打造堅實的人文底蘊,這也是高中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要求。另外,還要鼓勵學生崇尚科學,激勵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當今社會有很多迷信風氣或者謠言都是由于很多群眾沒有科學的意識和精神所造成的跟風。因此,讓學生學會以科學的眼光看待世界,崇尚科學精神。所以說馬克思主義哲學、鄧小平理論、毛澤東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的學習和運用都是十分必要的。
2.進行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必須尊重學生的自主發展
培養會學習、會生活的新一代學生。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個人都是特殊的、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經歷過的事情都會不一樣,對同樣的事物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因此我們要尊重每個人的特殊性,因為每個人有與他人不一致的權利。
德育工作的開展也要尊重和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培養獨立而完善的人。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不一樣,有可能這種教育方式不適合他,換另一種方式的時候又有可能會得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學校要客觀看待某一時期學生的發展變化,不能急于做出調整,應該要做適應性的訓練,相應的調整。“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習的最大追求是學會學習,不用學習。當學生能自主學習而不依賴老師的時候,才是真正地會學習。學習并不是指夜以繼日地學習,學習是為了不學。學生應當有用更豐富多彩的生活,有更加健康的生活模式,這樣學生才能健康生活。
3.進行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必須倡導學生的社會參與
學生除了在校園中有自己的角色之外,在社會中也有各種各樣的角色。培育人,是培育健康的人,培育適應社會發展的人。學校的德育工作,不能離開學生社會參與的教導。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有各自的責任,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責任越來越大,知道自己的責任并勇于擔當是一個人的基本的義務。想要享受權利必須先履行義務。新一代青年是具有創新性的青年,只有會創新的人才跟得上時代的潮流,因此學校德育工作要培養會創新的人。做有品位的教師,要具備“愛心、耐心和細心”,視學生如子女,視家長如朋友,將核心素養元素融入到豐富多彩的活動當中,傾其所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切實提升學校的德育質量。開展符合學生年齡層次的創新德育活動。
四、結語
總而言之,核心素養介入德育工作,可使德育更科學、更有目的性、更符合學生的真實需要。班主任要聚焦發展學科核心素養,全面發展必備品格,廣泛發展關鍵能力,為學生未來發展創造可能基礎。班主任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主體,應該敏于發現與捕捉、善于挖掘與主動建構與孩子們相處中廣泛蘊含的內容,結合班級管理,進行延伸和拓展性介紹,將學生核心素養自然而藝術地呈現表達出來。班主任只有不斷修煉,關注核心素養,關注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才能在德育工作中發揮更為有效的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徐志紅.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體系建構[J].當代教育,2015.
[2]石燁輝.以德育為中心,探索高中學校思政教育工作模式[J].新課程(下),2016.
[3]陳丹榮.核心素養與學科課程的對應與關聯[J].當代教育科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