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婷
【摘要】親和力、針對性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的兩個重要維度,彰顯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科學性和先進性。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時俱進,是新時期建設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高等教育全過程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 高等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針對性 親和力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6-0036-02
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1]總書記的講話為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高校一直以來是國家培養人和教育人的重要陣地,中國的大學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大學,大學在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如何培養人方面要守住陣地、堅定立場,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和教材體系,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針對性和親和力。
一、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強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
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存在諸多短板,面臨許多新的挑戰,克服短板、迎接挑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
矛盾分析法要求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重視矛盾的特殊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把握高校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一般規律,又要根據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學習階段、不同學科背景和不同家庭成長背景等具體情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就要求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和方法,在科學方法的指導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學生的個人情況,發揮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在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與學生溝通和交流,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
一切事物都處于不斷運動、變化、發展的過程中。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因時而進。在面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諸多問題時,不能用過去的舊思想、老一套去解決。越來越多的“90后”、“95后”已經走進校園成為新時期的大學生、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研究生,他們擁有最年輕的思維,最新鮮的想法,做好新一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適應新形勢、學習新方法、探索新手段來進一步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效率,滿足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和期待。
新形勢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更多嚴峻的挑戰,教育形式更加多樣化、教育內容更加復雜化。網絡已經成為高校大學生學習、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學生無事不網、無時不網,以往的傳統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新時期大學生獲取教育資源的需求,利用網絡陣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對輔導員和廣大教師提出的一項新的嚴峻挑戰。網絡及新媒體的發展不僅對高校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已經不滿足于單純枯燥的學理性知識,這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舊傷”,也是“新病”,是新形勢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二、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
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是指要拉近學生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材、課堂、教師的距離,使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教材內容更具生活性和實踐性,教師更具大師魅力、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化,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
增強教材親和力是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基礎和前提。習總書記講話中提到要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內容和教材體系,使其更具說服力、感染力、親和力。一方面要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內容,改變話語方式,使內容更具吸引力。另一方便要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教材體系,廣泛征求最廣大一線教師和學生的意見,傾聽他們的心聲,研究制定一批既有內容又有社會實踐活動、既有學理性知識又有事例、既有課內讀本又有課外輔助讀物的多層次、多形式、立體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體系,拉近師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
增強課堂親和力是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主要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教學任務的完成都是以課堂為基本場所,以課堂的傳統理論講授為主要形式。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增強課堂親和力,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出的又一新的要求,也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滿足大學生成長成才需求的必然要求。將課堂講授和課外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開展課堂討論、即時演講等課堂教育教學活動,鼓勵黨員領導干部走進課堂和學生溝通交流,傾聽學生的意見,宣傳黨的政策、理念和宗旨,讓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真正成為黨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懷,家國意識,引導學生胸懷天下,心系人民,才能志存高遠,努力奮斗。
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貫穿高等教育的全過程。高校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要職責,教書育人的核心是“立德樹人”。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踐其行,增強教師親和力,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才能促使學生進一步信任老師,以老師為榜樣,在學術上、生活中向老師學習,才能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高校必須培養一批政治素質過硬,專業知識過關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個別高校教師、輔導員自身信仰不堅定,對馬克思主義情感淡漠,過分關注個人發展前途和私利,難以成為學生的榜樣,導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難以實現。另外,廣大教師和輔導員要在課堂之外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尤其是高校大學生網絡游戲、戀愛、入黨、評優等常見的生活學習困擾要時刻關注、定期交流、及時疏導,防患于未然,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從課堂延伸至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貫穿高等教育全過程。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N].人民日報,2016-1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