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伍今 郭晶 汪琳 董雪 朱藍玉 穆葆慧
【摘要】目的:通過調查了解我校三個年級護理學專業本科生(下簡稱護理本科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我概念、主觀幸福感現狀,分析護理本科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我概念、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為提高護理教育質量提供理論依據。方法:以一般情況調查表、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大學生主觀幸福感量表為研究工具,以不記名方式對450名護理學專業本科在校生進行調查。結果:①護理本科生自主學習能力呈中等水平,年級、成績位次、專業和職業選擇對自主學習能力有影響(P<0.05);②護理本科生的自我概念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家庭情況、專業和職業的選擇對自我概念有影響(P<0.05);③護理本科生主觀幸福感處于中等水平,性別、是否獨生子女、年級、家庭情況、父母文化程度,專業和職業的選擇對主觀幸福感有影響(P<0.05)。結論:護理本科生自主學習能力呈中等水平,自我概念呈中等偏上水平,主觀幸福感中等水平。一般情況資料中的諸多變量對護理本科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我概念和主觀幸福感有影響。
【關鍵詞】護理學專業本科生 自主學習能力 自我概念 主觀幸福感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6-0180-03
多數研究證實目前護士的專業價值觀[1]及專業承諾水平低[2-3]導致離職率上升,在臨床從事護理工作的本科生中普遍存在離職意愿,主要與專業自我概念不明確有關[4]。由護生到護士是一個循序漸進、連續動態變化的過程,而大學期間正是自我概念形成的關鍵階段,因此對在校護理本科生進行積極的自我概念培養,能夠使護理本科生以積極的情感和樂觀的人生態度對待學習和人生,幫助護理本科生形成穩定的專業態度,增強護理專業價值認同感,提升為專業努力的意愿,對所從事的專業達到主觀上的幸福感。
一、研究對象
選取長春中醫藥大學護理學專業一、二、三年級學生各150人,共計450人。樣本量的確定按照統計學中量表中最多因子數目的10~20倍計算。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包括一般情況調查問卷和3個公認的量表。
1.一般情況調查問卷:自行編制,主要包括受試者的人口統計學數據,包括性別、年齡、年級、生源地、家庭形態、家庭和睦氛圍、父母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成績排名、戀愛狀態、專業選擇的原因等。
2.護理學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量表:采用由林毅,姜安麗于2004年編制的《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該量表目前在國內護生自主學習能力研究時被廣泛應用。該量表分3個維度,共28個條目構成。得分范圍29~140分,得分越高說明個體的自主學習能力越高。該量表Cronbachα系數為0.86,有良好的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
3.自我概念測評量表:采用美國田納西州心理學家H.Fitts于1965年編制,林邦杰1978年修訂的第三版《田納西自我概念問卷》,該問卷包括十個因子(70個題目)。前九個因子得分越高說明自我概念越積極;自我批評因子得分越高說明自我概念越消極,有良好的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
4.主觀幸福感量表:采用吉楠、李幼慧于2006年編制的《大學生主觀幸福感》量表,包含8個維度、41個項目。內在一致性高達0.937,結構合理信度效度較高。
三、問卷調查
通過預調查調整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概念測評量表的順序。正式調查前向學生說明相關內容,以減少學生顧慮,以保證問卷的真實性。本次調查共發放455份,回收450份,回收率為98.31%。根據問卷剔除原則,選出7份無效問卷,最終獲得433份有效問卷,問卷有效率為96.28%。
四、研究結果
1.護理本科生自主學習能力
(1)基本情況:本研究采用的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量表,每個題目的中間值為3分,分數越高表明自主學習能力水平越高。護理本科生學習合作能力均值為2.97,整體水平不高。自我管理能力均值為3.49,信息能力均值為3.36,整體水平呈中上水平。
(2)個人基本資料變量的影響:個人基本資料中年級對自主學習能力有影響,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成績位次對自主學習能力各個因素有影響,有統計學意義(P<0.01);專業選擇的方式對自主學習能力總分有影響,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是否從事護理工作對自主學習能力各項因素有影響,并且有統計學意義(P<0.01)。
2.護理本科生自我概念
(1)基本情況:本研究采用的田納西自我概念測評量表,每個題目的中間值為3分,分數越高表明自我概念越高。護理本科生自我批評概念得分均值為2.94,自我批評整體水平偏高。其他各要素均超過中間值,說明整體水平處于中上水平。
(2)個人基本資料變量的影響:個人基本資料變量中是否為獨生子女在社會自我概念上有統計學意義(P<0.05);家庭類型對自我概念有統計學意義(P<0.01);家庭氛圍總體自我概念有統計學意義(P<0.01);戀愛狀態對自我批評有統計學意義(P<0.01);專業的選擇對總體自我概念均有影響,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本科生中愿意以護士為職業的學生家庭自我、社會自我得分高于不確定和不愿意從事護士職業的學生(P<0.05)。
3.護理本科生主觀幸福感
(1)基本情況:本研究采用的大學生主觀幸福感量表,每個題目的中間值為3分,除消極情緒外分數越高表明主觀幸福感越高。護理本科生家庭滿意、積極情緒、精力、自我滿意和幸福感總分分值均在3分與4分之間,處于偏上水平;人際關系低于中間值3分,處于偏下水平,社會性行為和生活滿意大于4分,處于較高水平。
(2)個人基本資料變量的影響:性別對自我批評要素有統計學意義(P<0.05);是否獨生子女對人際關系要素有統計學意義(P<0.05);年級對主觀幸福感中的社會性行為、生活滿意、自我滿意和幸福感總分均有影響,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家庭情況對主觀幸福感中的家庭滿意程度有統計學意義(P<0.05);母親的文化程度對主觀幸福感中的家庭滿意有統計學意義(P<0.01);專業選擇情況對主觀幸福感總分和積極情緒之間有統計學意義(P<0.05)。
五、討論
1.護理本科生一般情況分析:在個人基本資料中值得注意的是性別、家庭所在地、否愿意從事護理行業等3項。
(1)性別: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護理本科生中女生占大多數,共404人占93.3%,男生29人,占6.7%,由此可見護理專業本科生中男生比例很低。南丁格爾作為護理教育的創始人,認為男性沒有能力從事護士職業,一直到她去世后很多年,社會對男護士的偏見依然存在。隨著護士的角色和功能范圍不斷擴大,男護士在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優勢日益顯現,對男護士的需求日益擴大。為了滿足男性護理人員的需求,雖然各護理院校努力擴招男學生,但傳統的偏見和觀念導致男性護理人才處于嚴重缺乏的狀態[6]。
(2)家庭所在地:調查中家庭所在地為農村的護理本科生居多,占44.1%,城市占33.3%,鄉鎮占22.6%,這種構成比例可能與就業狀況好壞有關。因農村學生家庭條件相對較差,能吃苦,所以在選擇專業時考慮的更多是就業狀況而不是考慮職業本身的好壞。
(3)職業態度:職業態度并不樂觀,職業認同感偏低。調查顯示未來愿意從事護理行業的學生135人,僅占31.2%,不確定的人數241,占55.7%,不愿意的人數57,占13.2%。職業認同感偏低的主要原因可能為:第一,部分學生家庭條件較優越,對日后工資水平和福利待遇要求較高,而目前護士的社會地位較低、薪資報酬不高,對于這部分學生來說無疑成為一個難以接受的事實,導致學生的職業態度不樂觀;第二,部分學生認為護士三班倒的工作制度對身體健康不利,并且長期從事瑣碎的日常護理工作感到可悲;第三,繁瑣細致的護理操作使很多學生覺得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做護理工作,無法在護理崗位上發揮自己的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華,以上原因導致護理本科生職業態度的復雜性和不穩定性[7]。
2.護理本科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護理本科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現狀:護理本科生自主學習能力總分為92.84±12.44,均值為3.32±0.44,整體水平不高,與使用同一護理學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的吳英[8](3.38±0.41)相比較低,與惠亞娟[9](3.10±0.39)、張開利[10](3.17±4.13)相比分數較高,總體來說我國護理本科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整體水平不高。可能是因為護理本科生與專科生相比,在校時間長,理論知識學習時間更多,但目前我國臨床護理工作沒有做到分層次使用人才,在臨床工作中護理本科生與低學歷護士從事相同的工作,本科生的學歷優勢體現不出來,從而感到自我能力得不到發揮,降低護理本科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
(2)護理本科生自主學習能力各維度分析:在自主學習能力四個維度中,信息能力得分最高,其次是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高于自主學習能力平均值,護理本科生學習合作能力得分最低,低于自主學習能力的平均值,與王莉莉[11]與趙芮婧[12]的研究一致。護理本科生的信息意識比較強,有一定的信息獲取能力,大部分學生會積極地查找自己感興趣的信息,搜索引擎是大學生獲取網絡信息的主要渠道,其次是博客和文獻數據庫,通過閱讀獲取知識較少,很多學生沒有閱讀過專業專著和期刊。學習合作能力低的原因可能與部分學生對合作學習持否定態度,一部分學生雖有和他人合作學習的意愿,但不知道如何主動與他人進行合作,還有與目前的教學方式方法有關。
(3)個人基本資料變量對護理本科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分析:與護理本科生自主學習能力有一定關系的因素主要是年級、成績位次、專業選擇情況和未來職業選擇意向。①年級:二年級學生的信息能力明顯高于一年級和三年級,剛入學的大一新生還習慣于高中的學習模式,被動接受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三年級學生主修護理專業課,肩負較重的學習任務,并且考試相對集中,教師習慣于滿堂灌地講解醫學知識,而學生也愿意接受這種填鴨式的授課方式,以至于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與方進博,袁浩斌研究結論一致[13];②成績位次:成績排名靠前護理本科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分高于成績排名中等和成績排名靠后的護理本科生,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成績排名呈明顯的正相關,與皇甫倩,王后雄研究結論一致[14],成績位次可能與自尊有關,自主學習需要自我控制,自尊對自主學習的影響通過對自我控制來實現,所以成績越好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越強;③專業選擇情況:表現在自愿選擇的學生和高考調劑到護理學專業的學生,其自主學習能力高于其他原因選擇護理學專業的學生。學生自愿選擇護理作為所學專業,這類學生通常有明確的專業目標,對所選專業比較喜愛,因此自主學習的意愿較高,高考調劑到護理學專業的學生,入學時學習成績相對較高,普遍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非自愿選擇的學生由于受就業影響或聽從家長和老師的意愿,因與自己的意愿相違背,所以內心對專業會有所排斥,若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對所學知識不感興趣,會嚴重降低自主學習的熱情;④職業選擇意愿:愿意從事護理學專業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高于不愿意從事護理專業的學生和不確定是否從事護理專業的學生,畢業后愿意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護理本科生,因熱愛本專業,具有自主學習的動力;因受家人意愿影響,認為護士就業率高、工作比較穩定而選擇護理專業卻又不確定未來是否愿意從事護理專業的學生,因缺乏對所學專業的熱情,處于糾結狀態,對學習目標模糊,自主學習的動機缺乏,導致自主學習能力最低,而對于確定未來不愿意從事護理專業的學生,更愿意學一些醫學保健常識,自主學習能力相對比不確定的學生要強。
3.護理本科生自我概念
(1)護理本科生自我概念現狀分析:護理本科生的自我行動、自我滿意、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會自我等整體水平處于中等,道德倫理自我、自我概念、家庭自我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而自我批評概念低于中間值,道德倫理自我較高,這與唐蓉研究一致[15]。護理本科生的道德倫理高于未參加過高考的學生。可能的原因:一方面這可能與護理本科生接受正規教育有關,一般認為正規教育可對道德發展進行預測,接受正規教育越多道德發展水平越高[16]。另一方面,可能與護理學專業女生多有關。目前社會環境下人們普遍對女生有著更嚴格的要求,女生從小就受到更多的約束。因此,護理本科生的道德倫理自我概念較高。護理本科生自我概念水平較高,說明在社會化過程中護理本科生逐步形成的對于自我和周圍環境關系的認知和評價較為準確。本研究調查顯示大學生自我批評、自我反省能力較差,這與曹姬娜[17]的研究一致。大學生自我批評能力差的原因可能有:一方面與成長環境有關,在過度溺愛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學生,即使進行自我批評,效果也差強人意;另一方面與是否獨生子女有關,放任自由慣了的獨生子女自我意識比較強,很難做到接受批評和自我批評。
(2)一般資料對護理本科生自我概念的影響分析:與護理本科生自我概念有一定關系的因素為是否獨生子女、家庭類型、家庭氛圍、戀愛狀態、專業選擇情況、職業態度等。①是否獨生子女:對社會自我概念影響較高。調查結果顯示護理本科生中獨生子女的社會自我概念較非獨生子女高,這一結果與張艷嬌的研究一致[18]。在研究中發現護理本科生的社會責任感普遍較高。分析其原因可能為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對教育重要性認識的提升,獨生子女的家長們逐漸開始重視對子女的綜合教育而不是盲目的嬌慣,并且身為獨生子女,他們更加清楚自己所背負的責任。②家庭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家庭氛圍越和睦學生自我概念越強,可能與家庭的教育方式有關。完整的、和諧的家庭通常采取民主、開放、自由的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可培養子女的自信心、社會自我等,使子女富有愛心、心理成熟度高、更懂得關愛家人。③戀愛狀態:本研究調查顯示正在戀愛的護理本科生比從未戀愛過和單身的學生自我批評概念高。對于有戀愛經歷的大學生,他們更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尋求心理支持,在與人交往過程中更容易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進行自我批評維持親密關系,而沒有戀愛過和正在單身中的學生,與人交往過程中往往擔心自己在接觸過程中受傷害,或者袒露自己的真實感情后被拒絕,認為不利于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19]。④專業選擇情況:按本人意愿選擇護理學專業的學生自我概念水平高于其他原因選擇護理學專業的學生,自愿選擇護理學專業的學生,從思想、情感、態度上對自我和所學專業的認知良好;而高考調劑或者家人幫助選擇專業的學生對所學專業的了解較少,主要是通過媒體或其他途徑了解護理行業人才緊缺,具有較高就業率,才選擇護理學專業,入學后逐漸了解到護理學專業,與以往了解的情況有所不同,對所學專業產生消極情緒,往往對自我角色和所學專業的認知水平下降,導致自我概念較低。⑤職業選擇態度:愿意從事護理專業的學生自我概念水平較不確定是否從事護理行業的學生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愿意從事護理專業的學生對自己的特長和愛好比較了解,認為自己比較適合從事護理工作,對未來有較為清晰的目標;對于不確定未來是否從事護理專業的學生,往往思想上比較被動,對所學專業缺乏客觀認識。
3.護理本科生主觀幸福感
(1)護理本科生主觀幸福感的現狀分析:主觀幸福感中社會性行為和生活滿意得分大于4分,處于較高水平;家庭滿意、積極情緒、精力、自我滿意和幸福感總分分值均在3~4分之間,處于中等偏上水平;人際關系低于中間值3分,處于中等偏下水平。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護理本科生人際關系較差,這與以往王瑞新[20],劉天月[21]的研究結論一致。護理本科生人際關系差的原因可能有:中國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重視學習而對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欠缺;而家庭方面,子女被長輩過度照顧產生依賴心理,獨立性差,影響他們在人際溝通方面的能力。
(2)一般資料對護理本科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分析:①性別:男護理本科生的消極情緒較女學生高,主觀幸福感較差,與何春渝等[22]的研究結論一致。絕大部分男生剛入學就覺得比其他專業的醫學生“低一等”,長期的這種心態使其自尊心處于壓抑狀態[23]。雖然男性從事護理工作有著明顯的優勢,但受職業特點限制、傳統觀念的影響以及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偏見,不可避免地給男護士帶來心理壓力從而產生消極情緒,幸福感降低。鑒于這種情況,護理教育者應給予男護生更多的關注,結合男護生的特定心理特點,疏導消極心態,滿足其心理需求,以保持男護生的身心健康,鼓勵他們自信地面對學習和工作,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男性護士[24]。②是否獨生子女:獨生子女的人際關系不如非獨生子女好。一般獨生子女家庭成員少,交流的對象少,易感到孤獨,獨生子女的家庭優越感高于非獨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受到父母的關注多,而關注他人的能力相對較弱,人際交往上易出現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非獨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隨時都有交流的機會,熟悉與人交流的過程,人際溝通能力相對非獨生子女更有優勢。③年級:幸福感總分一年級最高,二年級其次,三年級較低。可能與三個年級的學生的主要感受不同有關。一年級新生剛入學對新環境、新事物有一定的新鮮感,并且對大學生活充滿期待,主觀幸福感較高;二年級學生對大學的新鮮感逐漸消失,學業壓力逐漸增大,加之情感困惑,主觀幸福感水平下降;大學三年級時所學專業課程增多,考試和學業壓力持續存在,又面臨實習和就業,主觀幸福感進一步下降。④家庭情況:完整家庭、家庭氛圍和諧的護理本科生的主觀幸福感高于其他家庭類型的子女,與受到父母體貼細致的照顧和關心有關;家庭人均月收入較高家庭的學生主觀幸福感高,與父母能滿足子女不同的物質需求有關;來自城市的護理本科生感受父母的情感和理解父母的付出和不易程度更好,主觀幸福感相比來自農村的學生較高,文化程度較高的父母給予子女更多的理解,經常與子女溝通,不強迫子女接受父母的意愿,而家在農村且文化程度較低的父母對子女的愛很少表現出來,有時子女不一定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導致主觀幸福感較低。⑤職業選擇態度:未來愿意從事護理專業的護理本科生基本都是自愿選擇的專業,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對生活持有樂觀態度,普遍與家人有良好的溝通,主觀幸福感較高,而未來不從事護理專業或不確定的學生,多半是被動或一味聽從家人意見選擇自己不感興趣的護理學專業,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想法,加上與家人的溝通不多,導致主觀幸福感偏低。
綜上所述,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積極的自我概念是促進學生具有較高幸福感的途徑,也是現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
參考文獻:
[1]蘇春香,郝玉芳.護理專業學生專業價值觀的調查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15(2):350-354.
[2]關旨耘,梁伍今.護理學專業本科生壓力、應對方式與專業承諾關系的研究[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0(6):550-552.
[3]呂妃,羅彩鳳.護理本科生專業承諾現狀及相關性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3):4-7.
[4]劉晶,孟艷君.護理本科生專業承諾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研究,2015,29(2):560-563.
[6]王莉莉,李悅.合作學習促進護理本科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9(1):105-107.
[7居玲英,黃玲.高職高專醫學生信息能力培養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3,3,(21):24-26.
[8]吳英,護理本科生自主學習能力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研究,2010,24(8):2078-2080.
[9]惠亞娟.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現狀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14,11(11):831-834.
[10]張開利.本科護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現狀分析[J]護理研究,2011,25(12):3321-3322.
[11]王莉莉,李悅.學習合作能力較弱,合作學習促進護理本科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9(1):105-107.
[12]趙芮婧,閆君.大學生“學習三性”問題研究——大學生學習主動性、獨立性、合作性現狀調研報告[J]出國與就業,2012,6(3):43-45.
[13]方進博,袁浩斌,護理本科生自主學習準備度現狀及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護理研究,2012,26(1):217-219.
[14]皇甫倩,王后雄,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成績相關性分析-基于對化學學科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實證研究[J]化學教育,2014,3(1):64-68.
[15]唐蓉,任玉嘉.高職院校實習護生道德困境與職業承諾的相關性分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6(12):136-138.
[16]周春蘭,吳艷妮.護生臨床實習中倫理道德行為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3):33-35.
[17]曹姬娜.大學生心理控制源與自我反省的關系研究[D],重慶大學,2010,4.
[18]張艷嬌.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狀調查分析[J]校園心理,2014,12(6):397-399.
[19]劉博娜,晏碧華.大學生依戀現狀及其與歸因方式、應對方式[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4):615-617.
[20]王瑞新,胡博,醫學生人際關系困擾現狀及相關因素的調查與分析[J]沈陽醫學院學報,2015,17(1):10-12.
[21]劉天月,大學生自我概念、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5):772-774.
[22]何春渝,景璐石.不同層次男護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1):92-94.
[23]田紅梅,趙芹.男護士需求與護理本科男生就業取向調查[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11(32):99-102.
[24]李丹,連海峰.男護生心理關懷需求調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4(6):5-7.
本論文為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JGJX2015C29】“護理本科生自我學習能力、自我概念及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性研究”結題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