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起躍
[摘 要]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是教學雙邊活動的重要環節,是營造民主與和諧教學氛圍的法寶。通過切實可行的各種情境創設,激發學習動機,挖掘學習潛能,自主學習有用的化學,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教學效益。
[關鍵詞]初中化學;情境創設;方法
情境的創設――學習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情境的創設水平,將決定探究過程的成敗,所以需要教師選擇與學生生活相關的經驗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問題啟發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以問題為主線來組織和調控課堂教學,讓全體學生參與探究。良好的問題情境,是優化教學過程的保證,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常用的方法有:通過實驗創設、通過問題創設、通過生活創設等。
一、注重情感交融創設和諧情境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的興奮劑,情感對人的行為施以巨大的動力影響。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間每時每刻在進行的心靈接觸。”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注意發揮情感因素的作用,多給予學生激勵、喚醒和鼓舞,由情生趣,以情誘思,創設和諧愉悅的心境,通過激情飛揚的課堂教學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教師富有情感的風趣幽默的語言、親和的教態容易感染學生的情趣。在課堂上允許學生大膽地討論發言,讓學生在爭辯中逐漸形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成長與發展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來,發揮自己的潛能,愉快地創造性地學習。教學方式的選用要符合學生的心理,因學生而變。針對部分學生的厭學現象,我們是否應該反省一下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盡可能多備一些心理預案,彈性備課,注意學生的興趣,隨機應變,找到自己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最佳方式,使學生從內心感到教師是和他們一起在學習,平等對話,沒有居高臨下的壓抑感。在教師用心創設的和諧情境中師生情感交融,學生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習情趣和學習動力倍增,思維有效碰撞并閃現智慧的火花,由“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巧妙提問,創設問題式情境
疑問是開啟思維的源頭,當學生心中產生疑問時,才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自主地進行探究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一些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通過教師的巧妙提問能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學習上。
比如,在學習關于二氧化碳的性質時,如果教師開始就講解二氧化碳的相關性質,那么很少有學生會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注意力也不會集中在教學內容上,學習效果可想而知。但是教師以問題式情境引導的方式開始教學,效果就會大不一樣,學生對問題產生疑問,并且急切地想知道問題的原因,這樣的充滿懸念的提問,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能夠讓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當中全身心地投入,更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三、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有些實驗是沒有條件做的,有些實驗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而且效果也不甚理想.此時此刻,我們想到的是應用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能把生動的動畫、圖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優美的聲音有機地集成并顯示在電子白板上;能拋開某些表面的、次要的、非本質的因素,將內在的、重要的、本質的東西突現出來;能有效實施微觀放大、宏觀縮小、動靜結合等;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在講“分子、原子”時,我將氧化汞分子的分解過程制作成動畫,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氧化汞分子.用兩個大小不同的球分別表示汞原子和氧原子,挨在一起就表示氧化汞分子.加熱后,氧化汞分子分為兩種不同的原子――汞原子和氧原子,無數個汞原子匯聚在一起構成汞這種物質,無數個氧原子也重新組合成氧分子.通過動畫,學生理解了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又如,在講“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時,我讓學生看一段視頻:用煤爐燒開水,水開后溢出來一部分.水灑在通紅的煤上,火不但不熄滅,反而“呼”地一聲,躥出很高的火苗來.提出問題:看了這段視頻,有什么疑惑?為什么水灑到煤上,爐火不但沒熄,反而更旺?這個問題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到過的,因為水是能滅火的,大多數學生對這個問題很疑惑,甚至處于矛盾中.學生自主學習后才弄明白,水和熾熱的碳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和氫氣,這兩種氣體都具有可燃性,因此就會躥出很高的火苗來。
四、用家庭小實驗,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
家庭小實驗是化學教學的一種輔助形式,是學生喜歡的一種形式。通過家庭小實驗,可以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和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講碳酸鈣的性質之前,我事先布置回家作業,家庭實驗觀察:把一只雞蛋洗凈后,浸在醋酸中,記錄觀察到的現象。放置三天,再記錄觀察到的現象。實驗后,談談你對雞蛋殼的性質有什么新的認識。學生會發現雞蛋殼周圍產生氣泡,慢慢的雞蛋殼變軟最后幾乎消失。這意外發現使學生的興趣大增,求知欲大增,一定要解開蛋殼之謎。他們查閱課外書,網上查找,不斷尋找答案。他們不僅知道了蛋殼的有關知識,而且也自主學習了碳酸鈣的性質。成功的體驗,使學生更加堅定了自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有這樣一道作業題:廚房的兩瓶白色固體,只知道他們分別是食鹽和純堿,利用家庭現有的條件,用兩種方法把它們區別開來。我布置學生回家自己動手實驗,找出區分的方法,寫出步驟、現象和結論。然后第二天課堂上大家交流、討論出最好的區分方法,學生們完成的很好。
總而言之,化學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學質量的提升都有重要的影響。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實現,不論是在通過巧妙質疑、聯系生活還是實驗探究的方式,都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化學知識。在教學方式上還需要進行不斷的摸索探究,結合學生的需求,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