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兮
[摘要]企業會計核算課程作為會計專業的核心基礎課,是會計人才必須掌握的基本職業知識。對于教師而言,采取何種方法將這門課程講授到位,是現階段會計專業教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難題。本文以課程設置為思考的要點,結合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探討會計核算課程分層設置的主要思想,以期能給會計核算課程設置工作一些幫助。
[關鍵詞]企業會計核算課程 分層設置 高職教育
企業會計核算是一門以會計循環為基礎,串聯各類會計要素的基礎課程。它以企業實際經營過程中發生的業務為基礎,涉及會計業務判斷、會計分錄書寫、會計賬簿登記和會計報表編制等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會計行業未來將會受到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平臺的不斷沖擊,如何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對于會計專業至關重要。
一、我國會計核算課程分層設置現狀
(一)會計核算課程分層設置研究的相關文獻較少
目前,會計課程分層設置研究的內容多集中在以因材施教為基礎,教學方法的改革。很少關注課程內容分層。筆者看來,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會計課程的分層教學正處于初級探索階段,有許多人尚在探索會計分層教學的宏觀方向。目前,宏觀方向大致明朗,可以進行細節部分的研究。
(二)會計課程分層設置的教材缺乏
目前,我國會計課程采用的教材,本科與專科尚未有明確界限。雖然現在大多數高職教材已經采用了“任務式”的模式,但是仍然無法擺脫本科研究型教材的影子。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本科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研究型人才。而高職教育教材多沿用本科教育教材的思維,與高職教育的目標相偏離。在筆者看來,產生這一現象的根源在于,本科教育的發展早于高職教育,且我國前期的高職教育并未與本科教育區別出明確界限。
(三)會計課程分層設置的教學基礎不佳
這里的教學基礎不佳主要指的是師資與學生分班的問題。要進行會計核算課程分層設置需要教師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并且明確每個會計崗位的崗位職責和應掌握的內容。但是目前高校仍以理論型教師為主。筆者認為,造成此情況的根源在于學校的評估偏向。
高職招生分班目前大多數采用隨機模式,筆者認為,這對于高職教育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不利的。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熱情都是不同的,若想實現將盡量多學生都培養成實用型人才,就應該“因材施教”。
二、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對會計核算課程分層設置的要求
高職教育要存活要發展,就要關注其與本科教育的最大區別——應用型人才培養。強調“學以致用”,是會計核算課程分層設置研究的最終目標。立足于實際工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動腦思考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中獲得工作的真實和成就感,能夠使得學生更有學習的動力。
三、高職人才培養的會計課程分層研究
(一)學生按水平分層教學
(1)學生按能力分班。目前,一個高職班中存在著高考生、單招生、中職升高職、聯合辦學四類學生,每一類學生的會計理論基礎都不同,理解能力和學習動力都不同。全部編進一個班很容易出現學生對知識點“吃不飽”與“吃不了”并存的情況。可以考慮打亂行政班級,在上企業會計核算課程時先分為中職升高職、高考+單招、聯合辦學三類班。并且在每年年末,根據本年每位學生的“平時+期末”成績,按比例酌情流動。對于學習熱情不高的學生適當延長學時。
(2)教師按學生認知來講解設問、布置作業與評價。筆者認為,對于能力不同的學生,教師的授課、鞏固知識點與評價都要不同,才能達到分層教學的目標。
授課的過程中要由簡到難,接受能力低的班級要多講實例、多動手體會,接受能力強的班級要多講拓展,多思考討論。通過這種分層講解的過程,力求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效理解知識點并拔高自身對專業的理解能力。
課堂提問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深度的問題。基礎差的班級多關注基礎知識點掌握,基礎較好的班級更關注知識點聯系把握。通過不同難度的提問,使得不同理解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學習上成功的體驗,從而加強學習熱情和動力。
在作業布置方面,在基礎題庫的前提下,可以加大基礎較好班級的題量和題目的層次,使得其作業的難度是個由易到難的斜坡狀。跟課堂提問一樣的,學生完成難度不同的作業一樣能增強學生在該層次的學習動力。
對于學生最終的成績評定,要以“平時+期末”方法,基礎較差的班級更關注學習熱情和態度,“平時”占分更高。并且根據平時作業布置的情況,設置不同層次班級的考卷。
(二)按會計崗位安排教材內容
根據我校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我校會計專業就業主要面向的崗位為出納、會計、辦稅員、會計主管。每個崗位都有不同的職責,職責要求每個崗位學習的會計核算內容各不相同。
我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的崗位及崗位職責如下:
出納:負責公司日常的費用報銷、日常現金、支票的收與支出;登記現金及銀行存款日記賬;每日核對、保管收銀員交納的營業收入;每日盤點庫存現金,做到日清月結,賬實相符;對賬及定期核對銀行賬目,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月末與會計核對現金/銀行存款日記賬的發生額與余額等。
會計:認真執行會計制度,審核原始憑證,登記總賬和明細賬,正確計算收入、支出、成本、費用、財務成果,編制報表,繳納稅費、辦理報賬、年檢,協調與工商稅務機關之間事宜等。
辦稅員:發票的領購、保管、填開、記錄、歸檔,每月稅務報表的準備、填制、申報、稅款的申請(內部轉帳方面),企業的稅務籌劃,稅務分析等。
會計主管:主管公司會計、報表、預算工作,制定公司利潤計劃、財務規劃、銷售前景、開支預算或成本標準。制定和管理稅收政策方案和程序。建立健全內部核算組織及核算、財務管理的規章制度。全權負責公司財務工作。負責制定完成公司財務會計制度、方法。檢查財務收支及預算執行情況。審核單據,辦理日常會計業務,登帳,編報表。核算工資、獎金。負責保管銀行預留印鑒財務章。
根據不同的崗位職責,每個崗位會計核算課程學習內容略有不同。以崗位為目標進行學習,更貼合高職教育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1)會計基本知識是每個崗位都必須掌握的。會計工作就是用數字反映經濟業務,分析數字來分析企業運營的好壞。所以,會計是一門與語言非常相似的學科,只是會計語言的構成是數據。會計基本知識則是能運用會計語言“說業務”的基礎。會計基本知識主要解決的問題是,讓學生明白會計到底是什么。
第一,會計理論知識。主要是會計的含義、會計基本假設、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第二,會計循環。筆者認為會計循環的講解非常重要,且應該作為會計基本知識講述的主線。因為會計循環講的是會計工作的流程,利于學生明白自己未來工作在整個企業會計工作的哪一個環節,且利于學生站在整體的角度把握會計工作。會計循環內容如下:經濟業務(原始憑證辨認、書寫)→會計記賬憑證(會計分錄、會計科目、復式記賬、T型賬戶)→會計賬簿(賬戶、平行登記、對賬與結賬)→會計報表。
(2)出納崗需要的基本會計知識。出納崗的主要工作為:支付結算;銀行柜員現金類業務辦理;盤點庫存現金,核對銀行存款;保管印鑒、票據等。需要掌握的會計知識為,現金類憑證的填寫與識別;編制分錄及銀行存款日記賬、現金日記賬;填制現金盤點表、余額調節表。
(3)會計崗需要的基本會計知識。會計崗的主要工作為:財產物資、工資、成本費用、財務成果核算;往來結算;總賬報表;稽核。需要掌握的會計知識為,存貨、固定資產的初始后續計量;資產減值的賬務處理;收入、費用和利潤的核算;職工薪酬的處理;對賬與結賬;總分類賬、會計報表編制。
(4)辦稅員崗需要的基本會計知識。辦稅員崗的主要工作為:涉稅辦理;稅費計算與申報;涉稅業務會計核算;納稅規劃。需要掌握的會計知識為,所得稅的核算。
(5)會計主管需要的基本會計知識。會計主管的主要工作為:財務分析;財務計劃與預算;投資融資決策。會計主管由于是會計部門的領導者,應該全面了解所有崗位的工作,應該掌握企業會計核算課程的所有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