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君
【摘要】體育需要強調人們親自參加體育鍛煉,并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培養大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并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不僅是個人健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和現代人追求文明生活的需要,更是體育教學成果的一個重要標志。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培養 鍛煉習慣 終身體育
一、轉變觀念,提高對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的認識
長期以來,體育教學主要還是習慣于讓學生通過身體練習來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不注重培養學生的鍛煉態度、興趣和習慣。如果既沒有端正的鍛煉態度,又沒有鍛煉興趣和良好的鍛煉習慣,學生是無法真正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的,當然也就無法實現全面提高身體素質。相反,學生對鍛煉如有濃厚的興趣,又具有良好的鍛煉態度和習慣,就會以一種積極的態度,精神飽滿地參加鍛煉。例如,現在的大學生大多不喜歡跑步,一聽到要跑步就叫苦,更談不上對于跑步有興趣和習慣了,可每學期的體能測試又必須進行。經過觀察發現:學生們普遍喜歡踢足球,喜歡打籃球,剛才還在叫苦,可一踢起足球或打起籃球就生龍活虎,什么累都忘了。于是教師就有意識地多組織教學比賽,使學生的速度素質和耐力素質不知不覺得到充分的鍛煉。同時,針對許多學生在比賽中體力下降很快,教師及時指出:“速度素質和耐力素質是想踢好足球打好球的基本保證。”這樣學生就能較自覺地練習跑步,教學效果就好多了。因此,體育教師應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在課堂教學中積極主動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
二、科學地進行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的培養
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培養學生科學地進行身體鍛煉,二是培養學生把體育鍛煉作為日常生活的一種需要,成為一種習慣。其中,培養學生科學地進行身體鍛煉是基礎,只有科學地鍛煉身體的習慣,才能稱得上良好的鍛煉習慣。
1、指導學生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
不是任何一種活動都是體育活動,也不是任何一種體育活動都能鍛煉身體和增強體質,不懂得用科學的方法鍛煉身體,不僅會影響鍛煉效果,還有可能損害身體健康。只有懂得和運用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科學鍛煉的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鍛煉效果。還是圍繞踢足球的教學,如果一味讓學生亂踢,是很容易出現傷害事故的,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地把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傳授給學生。首先,讓學生了解人體的結構,各系統器官的功能,身體鍛煉的衛生常識,體育動作的規律特點,以及體育鍛煉是如何促進人體生理變化的。其次,讓學生懂得生理負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鍛煉程序,以及為什么做與怎樣做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等方面的知識。此外,體育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運用不同的鍛煉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身體鍛煉。
2、加強良好鍛煉習慣的訓練
良好習慣的形成,是意志與毅力的結果,只有經過嚴格要求,反復訓練和努力實踐才能形成。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必須努力盡可能堅強地形成學生良好的習慣,但為了達到這種目的最重要的還是正當行為的不斷練習。”因此,體育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要依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根據教與學的需要與可能,制定嚴密的、科學的、切實可行的計劃,有的放矢地逐個項目培養和訓練。讓學生準確掌握動作要領和練習過程,要由易到難,由單項到系列,由部分到整體,堅持不懈,反復訓練。教師還應經常督促檢查,持之以恒。只有這樣才能逐漸形成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
3、培養訓練學生的良好鍛煉習慣,必須與培養學生對活動的興趣、愛好相結合
興趣,表現出具有的積極情緒,導致了行為上愛好某項活動,從而形成行為習慣。如果缺乏對某一活動的興趣,就不可能產生對該活動的愛好,一般來說,也就不可能形成從事該活動的習慣。反之,隨著對某一活動的興趣的形成和愛好的增長,習慣性也就越強。學生們之所以踢起足球來不覺得累,就是因為他們非常喜愛足球這項活動。隨著我們對這項活動的深入,學生從“只知亂踢到踢出些門道”,踢的過程,也就是學生的愛好不斷增強的過程,及養成經常從事體育鍛煉的習慣的過程。
三、把握形成學大生良好鍛煉習慣的兩個因素
1、發揮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
學生模仿性強,體育教師是學生直接效仿的對象之一,對學生能否形成良好鍛煉習慣有直接的影響。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揮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的示范作用,認真貫徹課堂常規,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規范準確的講解示范動作技術,并且加強練習方法的指導。讓每一個學生每一節課,都經受一個科學鍛煉身體的過程,并且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通過明示和暗示的綜合效應,來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
2、促使學生形成自律性
培養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的過程,學生是主體,外因需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只有設法將學生從被動鍛煉中解放出來,變被動鍛煉為主動鍛煉,才能達到培養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的目的。由被動鍛煉轉化為主動鍛煉,需要很強的鍛煉自覺性和自覺能力。因此,體育教師不但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良好鍛煉習慣,而且要幫助學生制訂有個性特點、具體切實的個人鍛煉計劃。嚴格規定鍛煉內容、方法、過程、運動量和時間等。教育學生實施進行自我評價、自我監督。不斷提高學生積極參與與鍛煉的自律性,從而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在現代社會里,“珍愛生命,珍愛身體”是現代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終身享受體育鍛煉是新時代每個人的權利。這就要求大學生提早培養自己的體育鍛煉興趣,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為今后的美好生活打下健康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