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紅梅
摘 要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育方法也在不斷革新。就是在設計數學作業時并不局限于對理論知識和公式的反復練習,而是增添了許多具有實踐意義的內容。本文就當前小學低年級數學的實踐性作業進行了簡要的分析,探究了具有實踐性的數學作業在設計和研究方面的意義。
關鍵詞 小學數學;低年級教育;實踐性作業;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0-0163-01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內容大多貼近生活,學生們通過學習了解數字的排序,認識簡單的幾何圖形,并初步學習四則運算的方法。為此,小學低年級數學作業的設計也應該更加貼近生活,更具有實踐性。實踐性數學作業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用實際案例代替枯燥難懂的理論,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完成教學。
一、具有趣味性的游戲設計
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在教學環節加入趣味性較強的內容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的融入到學習氛圍當中。小學低年級數學的內容比較簡單,將課本內容融入于益智游戲當中,可以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和能力,同時也對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有極大的幫助。
在設計具有趣味性的游戲實踐作業時,教師需要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通過家長的配合提高教學質量。比如,在學生們學習倍數時,我會設計相關的游戲,讓學生們在課后與家長組隊游戲。在預習環節,我通常會選擇設計游戲“抽筷子”,讓家長準備20根筷子,孩子輪流抽取,每人每次只能抽1~3根,拿到最后一根筷子的人是贏家;同時要求孩子將每一局的輸贏情況做好記錄,循環往復10次。那么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引出倍數的概念,還能進一步讓學生思考成為贏家的策略。
在課后復習環節也可以設置游戲來鞏固學習內容。游戲設置可以是“拍三”的形式,規定參與游戲的成員按順序大聲數數,數字的范圍是1~30之間,每當數到三的倍數時,必須要拍手且不能念出數字;循環幾個來回后,學生就能對倍數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可以實現數字3的1~10倍數的識記。通過設置游戲的方式提高了學生們的參與熱情,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學生們在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中可以進行更高質量的學習。
二、與生活相關的操作性設計
(一)數據收集與探索。我們的生活當中遍布數學信息,小學生在剛剛接觸數學時,對數學信息并不敏感,那么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數據收集和調查類的實踐性作業,來提高學生對數學信息的敏感度,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比如,我們可以讓學生在生活當中尋找數學信息。可以記錄家中家用電器數量、家里一個月的用電量、自己有多少本課外書等等。通過數據收集的方式讓學生將數學信息與生活聯系在一起,這樣能有效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數學知識對于小學生而言是陌生難懂的,但是學生們對于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有天然的熟悉感,通過細數自己身邊的事物數量,將自己身邊的事物與所學的數學知識相連接,學生們可以更加深刻的掌握數字的順序和使用方法,對書本中的數學知識可以有更深刻的學習和記憶。
此外,還應該借助于教具來為學生們創設情境。比如,在教學《數學廣角——搭配(一)》這節課的時候,我就創設解密碼才能暢游數學樂園的情境。課前,發給每個小組一套1、2、3數字卡片,提出密碼是由兩個不同的數字組成的兩位數,先請同學們小組討論交流,再同桌合作,一人用卡片擺數,一人記錄。最后,請同桌一起上臺匯報展示成果。老師對學生的成果要進行鼓勵,讓學生們把自己完成作業的方法和經驗進行分享,并鼓勵同學們共同討論。之后和學生們共同得出結論,這三個數字擺成的兩位數可以是12、13、21、23、31、32,并歸納出搭配的三種方法:十位固定法、個位固定法、交換位置法,這樣就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了。
(二)數學知識的運用。數學是一門應用型極強的學科,尤其是小學數學的內容,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都是有跡可循的。比如,在學習數學運算法則時,學生并不能馬上理解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并加以利用,但是通過實際操作就可以深刻的了解這些規則,并且在不斷的聯系當中實現運用自如。通常我設計實踐性作業時讓學生們與家長一同去菜市場買菜。讓學生記錄買的每種菜的價格,并幫助家長計算應付金額和找零金額。要求學生們做好記錄,將物品的價格,和計算的各項條件都進行完整記錄,然后寫好自己的計算方法,并讓家長進行評判。在收到作業后我可以根據這些記錄大致了解學生們對運算法則的掌握和運用程度,并適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當然在之后的教學中,也可以設置問題,比如已知西紅柿4元一斤,買三斤西紅柿要花多少錢?如果我有20元錢,買兩斤西紅柿,應找回多少錢?通過這樣的問題再一次地對學生們的實踐性作業內容進行鞏固,加深記憶。
三、結論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作業當中加入實踐性內容,對數學教學成效具有顯著的提升效果。實踐性作業的設計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培養學生們主動探究數學知識內容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們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有機結合,加深理解和記憶,是對學生數學知識認知能力和應用能力的雙重培養。
參考文獻:
[1]林秀云.減負提質背景下小學低年級數學作業設計策略[J].名師在線,2018(31):3-4.
[2]馬玉萍.小學低年級數學實踐性作業的設計與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9):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