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超群
摘要: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學應側重于學生的能力培養和學習興趣的養成,要更加重視學生的學習感受,而不是單純的理論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突破傳統教學的禁錮,將教學重點放在如何激發教學活力,促進學生興趣的養成上,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本文就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簡單的說一說如何促進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化教學。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文教學;課堂教學;趣味化
在我們以往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往往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更加注重學生知識的積累和背誦,因此比較枯燥乏味,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造成學生在課堂容易溜號,缺乏學習興趣。因此新時期教師必須優化教學結構,促進課堂效果的豐富,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隨著形式的創新而逐步提高。
一、創設情境調動課堂氣氛
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師必須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認知發展和行為特點,引導學生能夠更加自主的、充滿興趣的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那么對于小學生來說,感官上的刺激更能感染,語文教師可以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理、愿意提問的質疑心理以及活潑好動的思維特點進行教學。通過創設有趣的情景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使其更加的自主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同時,教師要從多方面進行課文內容的深入挖掘,盡可能的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能夠積極進行思維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充分的發揮其自身能力中的非智力因素,力求把課堂創設為“在玩中學”。當然,要想在語文課堂中創設合理的有效情境,對于教師來說其實并不難。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語文課文的內容,將課文中的內容還原到實際的場景中,更加貼近課文中描述的現象,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根據課文中描述的情感狀態,引入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在當時的情景一下自己的心理變化和心理狀態,從而帶來這樣的心理狀態來體會課文,抓住文章的思想感情。只有這樣,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情境教學帶給他們的教學樂趣,學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趣味的語文教學。
二、利用音樂渲染課堂氣氛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教師除了可以利用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行為傾向之外,還可以利用一些語文學科本身的屬性特點,同其他學科進行有效結合,讓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的同時感受到它與其他學科之間存在的聯系,從而通過共通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個教學探索的過程中,融入音樂教學來渲染語文課堂的教學氛圍,可以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使教學顯得十分有趣。音樂的存在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德育發展,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融入音樂形式,能夠大大的提升學生的思維發展,給學生以無限的想象,讓學生能夠在語言文字的世界中結合聽覺的感受構建出一個屬于自己的精神世界。真正的感受到語言文字帶給他們的精神食糧。讓學生更加能夠感受到語文的強大魅力,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古詩詞教學,一首優美的田園詩配以一曲優美的古箏樂曲,可以幫助學生融入古詩詞的氛圍,體會作者的創作心情,強化學生對古詩詞韻律美的感受能力,還能夠有效地調節課堂的教學氣氛,讓學生能夠更加和諧寬松的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從而產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三、引入表演激發參與意識
我們都知道,語文的教學不僅僅顯示在課本內容上,而是要更加體現在生活之中,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語文來源于生活,生活真是一種語文的高度凝結。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之中,教師絕不能讓學生脫離生活,而是要盡可能的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經驗,甚至是將教材中的內容通過自身的理解,活躍到生活中。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能夠大幅度的提升自己的參與意識,真正的喚醒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在語文教學的創新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語文學習的人文性。也就是說,傳授知識知識理論教學的一個層面,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感受體會到生活的美。因此,身為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豐富課堂教學的手段不要僅限于采用多媒體的技術對學生的感官刺激,而是應該盡可能地調動了一些新的學習欲望,甚至是表演欲望。比如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都是可以進行實際的場景進行表演的,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表演活動,利用舞臺劇表演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以及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口語能力。由此,運用趣味的表演,小學語文勢必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結束語:
小學語文,凝結了古代先賢的大智慧,因此我們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絕不能只局限在讓學生了解生字和詞語,而是應該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主要目的。結合多種教學方式開展創新形式的語文課堂,讓課堂更加“活躍”,更加“趣味化”,才能夠彰顯教育的神奇力量。
參考文獻:
[1]張聰玲,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趣味化[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011(11).
[2]林小玲,如何營造趣味化的小學語文課堂[J],中外交流,017(26).
[3]李慶豐.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決策與信息(中旬刊),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