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英
摘 要:近年來,我國教育部門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我國的教育事業進步很大,學生整體素質在不斷提升,綜合能力也在不停提高,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現象。小學階段是幼年、童年向少年的過渡階段,是對每一位同學都十分重要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里,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任務重大。本文主要探討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及措施。
關鍵詞:小學教育;班級管理工作;管理教育
一、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問題
(一)小學教育的現狀
從小學教育的現狀來看,小學班級管理工作面臨著全新的發展環境,相對應的,應該選取全新的管理教學模式。當然,新的東西需要經過多次的檢驗才能正常、正確地使用,我國多數的教育工作者在這一方面也還處于試水的階段,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充分地磨合。小學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們缺乏對這類問題的研究,沒有形成成熟的教學管理體系,這些都是小學教育管理工作者們做的不足的地方。為了保證學生們能夠德、智、體、美、勞全方位地發展,班主任應該學會更好地管理班級。
(二)班級管理的模式單一
簡而言之,就是缺乏創新的管理模式。在班級管理的工作中,班主任的定位經常是“既當爹又當媽”,就是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學生們只要保證學習和日常的活動就可以。根據傳統的管理方式,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的地位是非常突出的,首先對學生來說是看上去令人敬畏的對象,在管理的過程中,學生是被動的、服從的。在這樣的管理方式下,并不能夠讓學生全方位地發展,尤其是在集體榮譽的自覺性等方面會阻礙學生的發展。另外,學生干部也缺乏管理的“實權”,班級的多數事務決定權還是在班主任手中,學生在管理方面也得不到鍛煉。
(三)班級管理模式偏向傳統
因為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們很難得到全方位的、良性的發展。管理時間長了,教師也不會去尋求突破,尋找創新式的教育管理方法,小學的班級管理教育方式還很傳統。一方面,學生會因此而感到或多或少的壓力,在做學生工作和學習的過程中,腦海里會浮現出老師的影子,很多實踐上的事情不會通過自己思考去處理,對老師(班主任)的依賴性很強,不利于提高學生辦事的能力和端正學生今后遇到突發狀況的態度。
二、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措施
一是確定相應的創新方案。上文提及在管理小學生創新方面的重要性,這里就來談論如何確定相應的創新方案。確定創新的管理方案需要教師積累一定的經驗,然后勇于邁出嘗試的一步。首先,班主任應該把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研究管理思想和方法如何有效融合的方向上。在此方面,班主任要特別注重其中的合理性。從管理思想的方向出發,教師應該率先做出改變,解除對學生的“壓迫感”,讓學生變得自在(以不違反相關規定為前提),當學生受到相對平等的待遇后,“幸福感”會有明顯的提升,因為這個時候學生心里會有自己是被尊重的感覺,這樣也更有利于管理工作進一步、更深層次地展開。
二是建立相應的模式和體系。當打開了學生的“心結”后,班主任可以“乘勝追擊”,確定相應的管理模式和制定相應的管理體系。在這個方面班主任老師需要不斷地學習,向前輩取經,自己查閱有關的資料文獻,總結經驗,在實踐和總結的過程中提升自己。學校相關組織和教育部門的相關機構也應該開啟班主任管理教學的培訓班,培訓的主題要求有創新的元素。這樣一來,小學班主任老師又多了一個重要的學習管理班級的渠道,小學生們就能夠得到更好地發展,能夠茁壯成長。
三是給學生一定的班級權利。雖然說班主任老師是一個班級的領頭人物、靈魂人物,但是學生也是組成一個班級體的主力軍,學生也需要一些權利,尤其是學生干部,比如班長,如果班長沒有一定的權利,那么怎么在老師不在教室的時候穩住全班的同學,所以說在管理班級的時候班主任除了要向學生傳達自己的尊重和愛,更要放開一些管理的權利讓學生去嘗試,說不定學生在某一方面的想法比起老師要好,管理的效果也會給老師一個驚喜。
三、小結
本文先提出了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問題,分為以下三點:“小學教育的現狀”、“班級管理的模式單一”、“班級管理模式偏向傳統”;接著,從“確定相應的創新方案”、“建立相應的模式和體系”、“給學生一定的班級權利”三個方面提出了建議。
參考文獻:
[1]崔東華.初探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6):62.
[2]扎西卓瑪.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難點、問題及優化建議[J].魅力中國,2017,(z1):100.
[3]李運滿,秦會會.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之我見——以愛為本教育、管理學生[J].新校園(中旬刊),2015,(1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