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小娥
【摘要】語文是小學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科目,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以及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希望能夠進一步推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和進步。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有效教學 現狀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064-01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開展,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有所進步,但與此同時還存在許多問題。首先,當前小學語文的教學觀念還比較落后,雖然當前我們十分強調新型的教育觀念,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并沒有確立新興的教學觀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還是采用傳統的“灌輸——接受”模式,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次,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手段比較單一,部分語文教師在上課時沒有很好地進行課堂組織,導致語文課堂沉悶、枯燥,教師只是單純地進行課文的講授,很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造成語文教學的效率不高這一問題。再次,當前的課程評價不夠科學,只重視學生最后的成績,忽視學生學習的過程,不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這樣的評價體系不能夠發揮其重要作用,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才導致當前我國當前小學教育出現了這些問題。
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語文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進一步提高當前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尤其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應當適應時代的發展而發生變化,學生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樹立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應當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路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這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而且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會產生很重要的影響,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鼓勵學生發揮其主體地位,一方面教師要允許并且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例如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喜歡插話,許多教師認為這樣打亂了課堂節奏,因此會對學生進行嚴格的批評,這樣會打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為了能夠既兼顧課堂節奏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當在課堂上充分給予學生表達的機會,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找春天》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說一下“如果讓你們去找春天,你們要去哪里找呢?為什么要去那里找呢?”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另一方面,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教師可以將一些難度比較低的課程選出來由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在學習《丑小鴨》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課文內容表現出來,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課文內容。
(二)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
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能夠有效提高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根據課文內容恰當的選擇教學手段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提高學習語文的效率。首先,我們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一定的情景使學生融入到環境中,加深學生的理解和感受,例如在學習《日月潭》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下寶島臺灣相關的自然地貌和風土人情,讓學生對臺灣有一定的了解,在這種情境中講解《日月潭》這一課能夠讓學生理解得更加深刻。其次,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善于使用多媒體技術,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普及,基本上大部分小學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相關的圖片、視頻,讓學生有更加生動和形象的認識與理解,例如在學習《難忘的潑水節》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段潑水節的視頻或是給學生展示一些潑水節的照片,讓學生對潑水節產生一種形象的生動的認識,方便學生后續理解這一課文的內容。再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開展一些有趣的教學活動,讓課堂更加生動活潑,例如在學習《難忘的潑水節》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模擬一下潑水節是怎么過的,既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夠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感受潑水節歡樂的氛圍,同時教師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舉辦詩詞大賽、成語大賽等等活動來豐富課堂的形式,學生在歡樂活潑的課堂氛圍下能夠更加積極地學習,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三)重視科學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也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就要重視科學的語文教學評價。一方面,科學的教學評價應當重視教學的過程,而不是只重視學生最后的成績;另一方面,科學的教學評價應當以鼓勵為主,在指出學生問題的基礎上激勵學生不斷進步,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只有堅持做到這兩點才能使教學評價更好地發揮其指導教師教學、激勵學生進步的作用,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莫莉.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2]田春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研究.現代教育科學.2015年06期
[3]楊樹文.淺談小學語文教研組活動有效性的研究[J/OL].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