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慧貞 趙林葉
【摘要】 目的 分析護理干預對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療及預后的影響。方法 140例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 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分為研究組(88例, 采用護理干預)與對照組(52例, 采用常規護理),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評分、治療效果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結果 干預后, 研究組患者ESCA評分中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護理技能、護理責任感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18%(82/88),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9.23%(36/52)(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95%(7/88),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0.77%(16/52)(P<0.05)。結論 護理干預應用于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 可提升總體治療效果, 并發癥少。
【關鍵詞】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護理;治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9.107
消化道界點為屈氏韌帶, 在其以上部位出現出血狀況則被稱作上消化道出血, 主要包含因胰膽、十二指腸、胃、食管等發生病變而引發的出血[1]。本院對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實施護理干預, 對治療效果和預后的影響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140例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 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分為研究組(88例)與對照組(52例)。研究組患者中男49例, 女39例;年齡61~86歲, 平均年齡(68.20±6.42)歲;消化道潰瘍38例, 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現破裂27例, 糜爛出血性胃炎23例。對照組患者中男32例, 女20例;年齡62~85歲, 平均年齡(67.79±6.93)歲;消化道潰瘍29例, 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現破裂18例, 糜爛出血性胃炎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 在出血階段, 確保患者處于臥床休息狀態, 將其頭部偏于一側, 預防因嘔吐物導致的誤吸狀況。適當給予患者補液, 定時監測其生命體征, 觀察期神志及尿量的變化情況。
研究組患者采用護理干預, 首先對其實施心理疏導, 對其病情以科學性方式進行講解, 緩解其因困惑導致的不良情緒。護理人員對患者以雙囊式三腔管實施壓迫止血, 插管后, 胃囊充氣一般為150 ml, 食管氣囊100 ml, 放氣時遵守先行食管囊再行胃囊的原則。在管末系0.50 kg重物, 實施牽引及固定。對出血患者使用止血藥物為凝血酶的干凍粉, 同時在患者出現嘔血的情況后對其口腔實施護理, 口腔中殘留物易使細菌滋生, 引發口腔感染, 因此護理人員對其實施口腔護理, 2次/d, 確保口腔的清潔度。在飲食方面注意提醒患者不可進食過飽, 同時禁止食用含水楊酸類的食物, 預防加重出血。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①觀察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如持續性腹水、再次出血及肝腎綜合征等。②以ESCA評分對患者實施自我護理能力的測評, 主要指標為自我概念(共28分)、健康知識水平(共80分)、護理技能(共32分)、護理責任感(共32分), 分數高則自我護理能力則愈強[2]。
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大便的潛血試驗為連續3次呈陽性, 伴隨癥狀消失, 7 d內黑便或是嘔血停止則是痊愈;大便的潛血試驗為(±~+), 伴隨癥狀有好轉, 7 d內嘔血或是黑便基本已停止為好轉;伴隨癥狀并無變化, 7 d之后持續出血則是無效[3]。總有效率=(痊愈+好轉)/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1 兩組ESCA評分比較 干預后, 研究組患者ESCA評分中的自我概念評分為(25.39±2.01)分、健康知識水平評分為(72.20±3.69)分、護理技能評分為(29.35±1.45)分、護理責任感評分為(28.13±2.11)分;對照組患者ESCA評分中的自我概念評分為(15.50±2.16)分、健康知識水平評分為(46.20±3.35)分、護理技能評分為(19.15±1.19)分、護理責任感評分為(18.59±1.73)分;研究組患者ESCA評分中自我概念評分、健康知識水平評分、護理技能評分、護理責任感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 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痊愈40例、好轉42例、無效6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3.18%(82/88);對照組痊愈15例、好轉21例、無效16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69.23%(36/52);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14.157, P<0.05)。
2. 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0.77%(16/52), 其中持續性腹水8例、再次出血5例、肝腎綜合征3例;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95%(7/88), 其中持續性腹水4例、再次出血2例、肝腎綜合征1例;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12.392, P<0.05)。
上消化道出血為上消化道發生疾病后出現的嚴重性并發癥類型, 通常臨床表現是周圍循環性衰竭、便血、嘔血等, 對其需實施及時及有效的救治, 否則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4]。
本院對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 結果顯示, 干預后, 研究組患者ESCA評分中的自我概念評分為(25.39±2.01)分、健康知識水平評分為(72.20±3.69)分、護理技能評分為(29.35±1.45)分、護理責任感評分為(28.13±2.11)分;對照組患者ESCA評分中的自我概念評分為(15.50±2.16)分、健康知識水平評分為(46.20±3.35)分、護理技能評分為(19.15±1.19)分、護理責任感評分為(18.59±1.73)分;研究組患者ESCA評分中自我概念評分、健康知識水平評分、護理技能評分、護理責任感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18%(82/88),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9.23%(36/52)(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95%(7/88),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0.77%(16/52)(P<0.05)。上述結果與婁梅[5]研究結果類似。分析結果產生的因素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出現大量嘔吐、解黑便的情況下, 其多會出現恐懼心理及思想緊張狀況, 心率會逐漸加快, 血壓逐步升高, 因此可致出血情況更為嚴重。因此本院對其實施相應的心理干預, 從心理層面對患者進行安撫, 消除其緊張情緒的同時, 能夠縮短其出血時間, 且可預防再次出血現象, 尤其在肝硬化引發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現破裂患者中效果佳[6-8]。通過心理干預, 從而使護患關系更為緊密, 患者戰勝疾病自信心則會逐漸增強, 同時對其進行科學性的疾病相關知識講解, 從而可提升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水平, 逐漸形成清晰的自我概念;同時通過護理人員對其進行講解, 可提升其自我護理的技能[9, 10]。老年人動脈壓較高, 且血管的彈性較差, 因此本院對其施以雙囊式三腔管的壓迫性止血, 止血效果更為顯著, 且適用于老年患者。老年人在心理的承受能力方面呈逐漸減弱的趨勢, 因此護理人員在實施胃腸減壓的指導、心理干預及口腔護理過程, 注重運用嫻熟技巧, 對患者加以更為細致、耐心的服務, 使患者體驗到舒適、人性化的服務, 可增加其治療的配合度, 進而使治療效果得以全面提升。本研究對護理滿意情況未進行分析, 待臨床補充研究。
綜上所述, 護理干預應用于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 能夠提升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水平, 有利于提升治療效果, 且并發癥少, 預后質量高。
[1] 廖華英. 50例腦外傷老年患者術后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5(2):166-168.
[2] 陳梅香. 奧曲肽聯合優質護理治療老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40例. 中國藥業, 2015, 24(23):198-200.
[3] 朱艷英. 人性化護理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7, 12(2):134-136.
[4] 何曉燕.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診護理分析. 吉林醫學, 2014, 35(23):5281.
[5] 婁梅. 整體護理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應用效果觀察. 吉林醫學, 2015, 36(16):3666-3667.
[6] 李軍英. 心理護理對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康復效果觀察. 解放軍醫藥雜志, 2012, 24(6):62-63.
[7] 吳欣俊, 洪杏花. 護理干預對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療及預后的影響. 中華全科醫學, 2014, 12(3):489-490.
[8] 張琳. 心理干預介入上消化道出血護理效果觀察. 吉林醫學, 2011, 32(3):609.
[9] 李紅娟, 祁紅霞, 侯雪琴, 等.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及家屬同時心理干預的效果觀察.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3, 17(4):56-58.
[10] 馮小濤, 賈運喬, 侯桂英, 等. 心理干預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焦慮癥狀療效評價.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16, 37(8):969-972.
[收稿日期:2017-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