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靜
摘要:幼兒語言表達技能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幼兒今后語言能力的發展,因此,幼兒期語言的訓練值得重視, 幼兒園語言教育工作刻不容緩。本文中,筆者結合自己的幼兒教學實踐經驗,立足于語言環境的創設和語言意識的引導,就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談幾點心得。
關鍵詞:有效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策略芻議
不難發現,當前幼兒語言發展存在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性表現為:說話意識不強、語言活動中有囁嚅現象、說起話來斷斷續續、不敢大聲說話等等,這些差異性都直接影響幼兒語言的發展和對幼兒智力的開發。那么,怎樣才能有效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呢?筆者結合在萬全第二幼兒園從事教育活動中所積累的經驗,談幾點粗淺看法。
一、注重語言環境的創設
教學實踐表明,一個好的語言環境對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是至關重要的。當然,這需要教師極其注重為幼兒創設語言環境,以進一步促進幼兒語言的積累。不難發現,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幼兒對老師的提問往往感到害怕,表現為回答問題時的不情愿或吞吞吐吐。因此,要想有效改變這一現狀,就必須讓幼兒主動“說話”。對此,在每天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我精心設計了“我園要聞播報"小節目,就是讓孩子們回家后,搜集一些他們感興趣新聞。如有趣動畫、路上見聞、生活小常識、自然界小知識等,通過這個小欄目孩子們果然能夠關注身邊發生的一些新聞趣事,在“我園要聞播報”并能很主動的說出加以描述,而且他們還為此事每天忙得不亦樂乎,有的小朋友剛說完有同感的小朋友都爭先恐后想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語言能力就這樣輕松的得到了鍛煉。
眾所周知,小女孩很喜歡玩娃娃家、做小醫生、演員等用游戲;男孩子則喜歡玩建構區的積木、當警察、抓壞蛋等游戲,而且在游戲中幼兒自己處理角色的分工,互相提議以及要求角色形象如何等等,盡管有的小朋友平時很少在課堂上舉手發言,有的甚至是在集體回答時也較輕,可是在游戲中卻積極表現自己的意見和提議,而且聲音響亮。對此,可以組織一些為××小朋友過生日、小小衛生院、我是小警察之類的游戲,以發展幼兒語言。在活動中,幼兒在愉快和諧、輕松的氣氛中,通過模仿一些角色,不僅鞏固了一些禮貌用語,而且還能較牢固的掌握一些詞匯和短句,而我作為教師,在游戲中積極鼓勵幼兒尊重幼兒和幼兒交朋友,熱情地與幼兒交談,創設寬松的環境,使幼兒有更多的機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因此,良好語言環境的創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幼兒感知事物,語言發展和心態平衡,更有意義的是還可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營造融洽的氣氛,做到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就說,從而有效的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二、強調語言意識的引導
不難發現,幼兒在文學作品的學習,有利于幼兒掌握豐富詞匯,并在模仿和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想象力。因此,口語表達中盡量運用簡單的詞匯、句子,以逐步培養他們連貫說話的口語表達能力。例如兒歌《我多想》的教學過程中,先借助多媒體大屏幕出示桃花、鳥媽媽、鳥寶寶、小朋友的笑臉、小熊、鈴鐺等圖片,并讓小朋友說說看到這些圖片能想到什么,讓他們隨便的結合每個圖片說一句話,幼兒頓時興致勃勃,哥哥踴躍回答,有的小朋友說:“鳥媽媽給鳥寶寶找了許多小蟲嗎,回來喂給他們吃”;還有的小朋友說:“小熊拿著鈴鐺騎著自行車給小朋友們送棒棒糖,所以小朋友高興的笑了”;“春天來了,田野里的桃花都盛開了,美麗極了”,孩子們能把自己的想法能用很完整的句子表達出來,體現了教學的有效性。所以,幼兒語言能力的表現如何,詞匯運用恰當與否,與教師有目的積極地引導有著密切的關系。
三、強化與日常生活相結合
生活中不僅豐富多彩,還蘊藏著豐富的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積極因素,鼓勵幼兒親自去看、去聽,并把聽到的、看到的用語言表達出來,以此激發幼兒說話的欲望。比如在午餐后散步的時候,幼兒園的花壇和草坪里有一些警示語,可以讓他們說說為什么不能進去摘花踏草;園內知識長廊中介紹有關中外重大節日的介紹,可以讓他們說出來都有哪些值得慶祝的節日,并說說都是如何慶祝的,例如“六一”兒童節你們要怎么過啊?“母親節”你們要送媽媽什么禮物啊?“世界水日”你們應該怎么做啊等等。對此,幼兒都能搶著說出自己的想法,有時教師也可以利用一些提示性的語言誘導幼兒積極發言。再如下雨的時候不能出去散步,但是也不能錯過機會,在教室里教師也可以和小朋友交流,如今天早上下雨,路上的行人是用什么雨具去上班、上學的?這時幼兒一般都會興致勃勃的向你作介紹。由于幼兒有了直接感知事物的形狀、色彩、動態、教師又及時進行啟發誘導,使幼兒有了更多、更有利的語言練習機會,從而提高了幼兒的語言水平。幼兒通過這些活動,使幼兒的語言意識逐漸增強,產生了比較強烈的表達愿望,思維比過去敏捷了,口語表達能力比以前有了較大的提高。
四、發揮語言游戲的作用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構成了幼兒童真無邪的生活主體。不難發現,生動有趣的游戲,是培養幼兒感知事物,發揮想象,發展語言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語言游戲來培養幼兒語言能力,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春暖花開的春季,我們可以帶幼兒到校園中做“找春天”的游戲,在活動中首先引導幼兒積極觀察,然后讓他們邊看邊講述“幼兒園中的春天在哪里?”“春天來到桃樹上,桃花盛開了笑臉;春天來到小樹上,小樹伸展出嫩綠的枝葉;春天來到小草里,小草伸伸懶腰從地下鉆出來了。”然后,我們再和幼兒坐在一起討論,啟發他們怎樣把剛才看到的那么多的春天景象用恰當好的詞語描述出來。由于幼兒通過觀察、思考和講述等游戲活動,對春天已有一定的認識,自然對有關春天景物的知識有了一定的積淀,因此在描述春天的特征中,他們能夠從天氣的變化,聯想到春季里花草樹木的變化,并且能較為準確的描述出來。
綜上所述,幼兒語言的培養,取得成效絕非通過某一節課或者某一個環節就能達到,需要科學有效的教法,良好的語言環境,并經過日積月累的不斷積淀。同時,教師還應抓住幼兒日常活動中的有效契機,善于發掘潛力,逐步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意識,促進其語言素養的早日形成,為今后的全面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