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房 唐淑娟
摘要:課外閱讀是農村小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的重要途徑,我們要根據農村小學生的現狀及特點,對他們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家庭、學校、社會三方緊密合作,一定能夠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更加高興、快樂地遨游。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方法
目前農村小學中學生閱讀能力普遍較低,為了提高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必須針對農村學生實際情況,探索適合農村小學生特點的教育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
一、影響農村學生閱讀能力的因素
(一)對課外閱讀價值的認識不足。
長期的應試教育在家長心中投下了濃重的陰影,他們對于“課外閱讀”這一概念表示不解,覺得自己的孩子對教科書上的知識都未吃透,還看什么“課外書”,實屬“多余”。除了家庭因素之外,學校也沒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甚至部分老師也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很少鼓勵學生去看一些有益的書籍,甚至連自習課看課外書都是違反紀律,導致了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相脫節,造成課堂所學的學習方法無用武之地。
(二)課外閱讀涉及的范圍比較窄。
在家長和小學生的頭腦中,一聽說要買課外書,大部分的家長、學生買的就是作文書,學習參考書,形成了優秀作文等同于課外書籍的這樣一種狹隘的概念,學生課外閱讀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名著、民間傳說、科幻讀物。
(三)學生課外閱讀效果差。
學生閱讀書籍囫圇吞棗,粗略瀏覽一遍即是閱讀,不能把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上,大多數學生雖因老師的要求做了讀書筆記,但無非是摘了幾個好詞好句而已,根本沒有其它能讓自己開卷有益的筆記方法。
二、如何農村小學生閱讀能力
(一)以課內閱讀帶動課外閱讀。
農村小學生不同于城市小學生,課外閱讀薄弱,或者說基本很少,所以農村小學教師必須緊緊抓住課堂時間,讓課內閱讀來帶動課外閱讀,逐漸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實際上,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并沒有明顯界限,而是相輔相成的,可以相互促進,是一個不能分家的整體。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葉老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語文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所以,我們就是要在課堂上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課堂上教會孩子如何閱讀,讓孩子能夠舉一反三,能夠獨立完成課外閱讀。以教材課文《小壁虎借尾巴》為例,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向孩子們介紹了魚、黃牛、燕子尾巴各自的功用,介紹了壁虎的尾巴能再生的特點。課文采用童話故事形式敘述,富有童趣,既有科學性又有趣味性,生動易懂,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通過圖文結合和結合生活實際,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課文內容,說說小壁虎找了誰借尾巴,最后結果怎么樣,知道魚、牛和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壁虎利用斷尾巴逃生和尾巴能再生的特點。認識偏旁戶字頭、車字旁,能正確認讀“壁”等12個生字新詞。通過課內教方法,帶動學生課外巧讀書。同時,閱讀以點帶面課內外閱讀要鏈接好,我們以課文為基點輔以課外讀物,使閱讀由精讀的點到略讀的面,由閱讀“個例”到閱讀“群文”乃至讀整本書,最終形成以課文為中心向周圍呈輻射式閱讀的方式。這樣既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拓寬了視野,使課內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例如,《烏鴉喝水》、《狼和小羊》、《狐貍和烏鴉》、《龜兔賽跑》、《東郭先生和狼》、《農夫與蛇》都是寓言故事,能夠激發小學生的讀書興趣。圖文結合和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課內教方法帶動學生課外巧讀書。
(二)推薦適合的、學生喜歡的讀物。
1.根據學生年齡推薦讀物。
低年級的學生喜歡鮮明的形象、活潑的內容,可推薦他們看童話、寓言、卡通、動漫等活潑有趣的讀物;中年級的學生喜歡情節曲折、生動的故事,可推薦他們看歷史故事、民間故事、科幻小說等引人入勝的讀物;這些讀物便于學生讀懂,讀得有收獲,從而享受到成功的快樂、閱讀的快樂。高年級的學生喜歡文質兼美、富有情趣的內容,可推薦他們讀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讀物,如枟世界著名童話枠枟三國演義枠枟西游記枠枟童年枠等世界名著,讓學生能從博大精深的中外文化中汲取精神養料,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又擴大了知識視野、形成了良好的語感,最主要的是提高了自身的語文素養,也讓學生感受到了閱讀其樂無窮。
2.根據教學需要推薦讀物。
引導學生閱讀與課文相關的文章,不僅有助于理解課文,也有助于語言的積累,更重要的是養成了閱讀習慣、培養了閱讀興趣。如學習了《赤壁之戰》,推薦學生閱讀《三國演義》;學習了《景陽岡》,推薦學生閱讀《水滸傳》,學習了《美猴王》,推薦學生閱讀《西游記》;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推薦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學生通過擴展閱讀,既鞏固和發展了課外閱讀的成果,又獲得了更多的知識。
3.改善農村學校閱讀環境,營造閱讀氛圍。
農村小學首先要改善閱讀的環境,每天保證農村學生至少有半小時的自由閱讀時間,在閱讀時間內,同學不得嬉戲打鬧,以免影響他人的閱讀;其次,要營造濃厚閱讀的氛圍,在開學伊始,班級由班主任帶頭自行組建本班的圖書角,同學們可以有條件地借閱圖書角的書籍,在每周的班會課或閱讀課上與同學們一起交流本周你讀過的書籍,并就此開展演講比賽、手抄報比賽以及作文大賽等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調動全班同學看書的積極性,使他們自覺養成愛閱讀的習慣,又能讓他們把這些知識通過復述、重新組織等方式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課外閱讀能力;再者,要改善校園的文化建設,要重視學校報亭、黑板報的宣傳,組織學生自己去貼報紙,辦板報,有利于調動他們閱讀書籍,收集信息的積極性;最后,要重視教室文化的建設,可以在教室張貼一些名人書畫,營造書香氛圍,進而對農村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他們養成愛讀書、會讀書的習慣。
三、結語
閱讀已經成為我們學習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應該重視,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科學地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認真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我們的學生投入到課外閱讀廣闊的空間去自由的遨游,去體驗閱讀的快樂。
參考文獻:
[1]陳志其,楊三然。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環境調查研究——以某區農村為例[J].基礎教育,2012(04)。
[2]楊明霞,郭勇。小學課外閱讀環境建設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