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元
摘要:想要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要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小學生情緒放松,才能放開表達內心想法和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小學生才會積極投入老師的教學活動,師生良好的互動,才會讓小學生們愿意展露心扉,自在表達。老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培養學生的語感,結合寫作訓練,來增強小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表達能力;培養
下面主要探討幾點,如何培養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對策:
一、創設良好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和諧師生關系,創設良好學習氛圍
為了讓小學生能夠敞開心扉,克服害羞、拘謹等心理情緒,老師要為小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諧、民主、積極互動的學習環境氛圍。在交流溝通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思想,包容學生的表達習慣,不強迫學生改變習慣性思維和的習慣。老師對待小學生時要做到態度真誠,從而建立起相互理解,能夠接受彼此思想和情感的平等關系。老師的理解和尊重,可以讓學生減輕內心承受的壓力,得到安全感,從而更加愿意展露心扉,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表達內心的想法和心情。
(二)尊重個性差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小學生之間必然會存在個體差異。老師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要充分給予尊重,并且因人施教,教學方法不能一刀切,要根據每個小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進行調整,從而使小學語文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使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加快速地得到提高。老師要給予小學生鼓勵,幫助小學生樹立自信心,鼓勵小學生多多與他人互動,通過與他人的交流和互動來提高對語言的運用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運用語言來表達信息和自身的情感,達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二、培養小學語文語感,增強語言表達能力
語感就是人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就是對文字的靈敏的感覺。比如見了“新綠”二字,就會感到希望,自然的,見了“落葉”二字,就會感到無常、寂寥等。語感作為人的一種能力,只要其先天的生理基礎具備,是可以在后天進行培養和發展的。
(一)加強語感練習,讀是手段更是目的
幫助學生感知語言的金鑰匙就是“讀”。讀是手段,更是目的,是一種有效的語感練習。首先是讓學生初讀課文,感受語感。在激發了學生愛好,創設了學習氛圍的前提下,請學生初讀全文,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初步的整體感知,了解大意。在讀熟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理解詞句及全文所表達的意思,也可適當安排復述、討論、說說印象深刻的畫面等環節,讓學生把自己的初步感受表達出來。然后是品詞析句,體悟語感。引導學生對文章的重點部分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對文章的內容產生真切的感受,自然而然的浸潤到學生的內心深處,從而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語言的感受能力,培養語感。最后通過美讀,積累語感。美讀是朗讀的外在表現形式與朗讀內容的完美統一,可以使兒童的心靈得到滋潤,使學生的聰明受到激發,是一種無意識的,欣賞性的一遍遍地讀,讓學生通過讀,跟著語感和作者到一起,再把所體會到的文章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可安排多種形式來激發學生的愛好,如:默讀、誦讀、引讀、帶讀、自由讀、分角色讀、配樂讀、誦讀等。
(二)培養敏銳語感,精心創設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老師可以借助導語、演示、圖片、簡筆畫、媒體等直觀形象的手段,化抽象為形象,讓學生感受和體會字里行間的情韻氣勢,為學生的想象力、領會、說話提供語境,培養他們敏銳的語感。精美的導語可創設情境,渲染氣氛。老師娓娓道來的導語不但使學生從形式上、內容上感受知識,更能受到強烈的語感熏陶。可以充分利用電教手段,用錄音機播放美妙的音樂,用投影片展示文中的詩情畫意,可剖析課文的內在涵義,使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情意盎然,如臨其境,促進語感的培養。語感是學習規范語言長期積淀的結晶,只有強化聽說讀寫的實踐,持之以恒,養成習慣,才能形成對文章的感受能力。老師要在教學中安排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如開故事會、舉行朗誦比賽、表演話劇等,在語言運用中增強語感能力。一個學生的語感強了,在理解方面和表達方面都會不斷前進。
三、提高老師自身能力,提高學生語言素養
(一)激發表達欲望,提高老師自身能力
老師在要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老師的語言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很大影響,善于把教學內容轉化為生動形象的信息呈現給學生,讓他們感知和領悟,也激發學生們的表達欲望。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必須有一桶水。老師也要多閱讀、多思考,在課堂外付出辛勤的勞動。要學生講好普通話,老師必須講好普通話;要學生說話注意語言美,老師必須有優美的語言。老師做不到,學生也就不會達到應有的要求。所以,老師也要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每一位語文老師都要有駕馭語言的能力。老師要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要先解除學生的緊張情緒,喚醒沉睡的創造潛能,開啟幽閉的心智,讓孩子們暢所欲言,敢疑敢問,時間長了,既可以培養學生們語言表達的勇氣,也培養了自信心。
(二)結合寫作訓練,提高學生語言素養
有些學生不善于說,但是善于寫。優秀的作文離不開良好的語言表達,善于寫作表達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也不會差。學生要想寫出一篇優秀的作文,一定要具備良好的語言素養和語言表達能力。在閱讀教學中,老師可適當地要求學生仿寫,在學生深入感受到課文語言的表達美,也逐步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還要強化對學生寫作的指導與鍛煉。如:描述自己喜愛的水果時,老師先讓學生清楚描寫的先后順序,從水果外形、顏色及口感等依次展開。老師對學生進行引導,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描寫出水果的獨特之處。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要在老師的幫助和引導下,讓學生多讀書,多練習,多實踐。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師生共同努力,通過小學語文的教學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也為日后的更深入的學習創立一個良好的開端。
參考文獻:
[1]劉亞妹.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02):72
[2]劉祥民. 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對策芻論[J].成才之路,2017(0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