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麗萍
摘要:讀寫相結合的教學和訓練模式,能夠促使學生迅速轉換思維,提升學習能力。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進行以讀促寫訓練,已經成為眾多教育實踐者選擇的教學模式。文章立足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主要分析了“小學語文課堂以讀促寫訓練方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以讀促寫;訓練方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指向由教會學生知識向培養學生能力轉變,小學語文更多的是通過廣泛的閱讀來實現知識的積累、眼界的擴展以及思維的開發。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以讀促寫成為一種教學思路,旨在通過廣泛的閱讀促使學生建立起寫作思維,并且培養出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研讀文本,培養語言概括能力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對古文中譯文的重要解讀,在現代語文教學中同樣如此,閱讀永遠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語文素養和能力突破的有效方法。寫作能力就可以從廣泛的閱讀中得來。因為,閱讀可以增長知識,閱讀中的勵志故事、哲理思辨、崇尚自然等思維和理念,都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寫作可以從閱讀中獲取很多經驗和技巧,高度的概括就能夠通過閱讀得來。
我們說寫作講究詳略得當,只有這樣文章才能是一篇結構嚴謹、跌宕起伏的好文。這里的“略”并非能減就減、能刪就刪,而是有情節需要的簡略,是簡潔的體現。這樣的技能就來源于閱讀文本的概括能力。在進行以讀促寫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知道學生一步步進行文章的提煉和概括,讓學生形成一種簡潔的文風。例如在學習《秋天的圖畫》這篇課文時,就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文本概括能力的訓練,教師可以通過幾個問題,課文講的是哪個季節的圖畫,圖畫中有什么,這樣美麗的圖畫是誰畫的,讓學生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以此來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并為寫作打基礎。
二、精美語段賞析,提升文字審美力
寫作是一種創新,但也是對前人優秀寫作技巧的模仿和承接。小學生在進行寫作訓練初期,就是要讓他們對學習到的篇章的句式結構、寫作方法和行文特點進行模仿,在模仿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對文字的感知。這種創造性的模仿就是來源于對文字的審美力,而提升文字審美力靠的是大量閱讀和精細閱讀,賞析文章中的精美語句、語段,以此來提升自己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創造性。
精美語段不僅能夠帶給閱讀者以喜悅,還能幫助閱讀者建立起語言審美。他們知道什么樣的語言更能打動人心,知道什么樣的語句更能清晰地表達,也了解文字之間的張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寫文、作文。對于小學生而言,就是要學會欣賞文章中的精彩語句、語段。例如在閱讀《四季的腳步》這首詩歌時,學生就可以在韻律十足的閱讀中,體會詩歌的韻律美以及簡潔和生動,對他們進行寫作練習有重要意義。
三、改寫擴充,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以讀促寫,不是停留在學生模仿其他作者的寫作語句之上,而是要使這些模仿內化成自己的知識,用于作文的創作。小學生在進行作文訓練的過程中,由于本身知識水平有限,對于寫作可能很難理解也不易形成自己寫作的特點,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循序漸進的指導。小學語文以讀促寫訓練可以通過閱讀文本先理解文章要傳達的內容和情節,并根據生活實際或者故事情節發展,補充或者改寫,以豐富的想象力和聯想力來實現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學習《贊美》這篇文章時,小刺猬對小獾的贊美,“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小獾就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使自己坐板凳的技術越來越好,也會越來越能干,這是故事的一種結局。那么故事還有哪些結局,小獾是越來越能干,還是越來越懶惰,這些都可以成為學生寫作的拓展。另外,文中小刺猬對小獾進行了贊美,倘若是諷刺,又會產生什么效果。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也讓學生的寫作空間更為廣闊。小學生有天真爛漫的個性也有豐富的想象力,這些都需要教師進行開發和引導,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特長,在學習語文、練習寫作方面擁有更高的水平和能力。
四、多維訓練,提升作文寫作水平
語文中的聽說讀寫是相互連接的,以讀促寫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同時輔助其他例如聽和說的訓練能夠使以讀促寫達到更加顯著的效果。小學語文更加講究對學生基礎知識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更多的是要教會學生熱愛語文、熱愛語言、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進行以讀促寫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積極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這些用語言組織起來其實就是作文,當然這更加口語化,也更加貼近生活。例如在學習《與時間賽跑》這一篇課文時,文章中介紹了作者與時間賽跑的幾件事情,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談談自己跟時間賽跑的事情,并且說說這樣做的結果。通過學生之間的“說”讓學生在同學之間的交流中,發掘與時間賽跑的意義。同時,學生也會在相互交流中,獲得更多的啟示,對于提升寫作水平也會很有幫助。通過多維訓練,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以讀促寫訓練達到更好的效果。
五、結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以讀促寫訓練是一種提升小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既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和眼界,又可以幫助學生挖掘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于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很有必要。這需要教師進行科學有效的訓練和引導,以實現教學質量的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