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虹 謝朝碧
摘 要:針對習作教學“老大難”的現象,筆者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摸索出三年級習作起步階段的教學策略:一是在把表達方法的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激活學生的內在思維和感情體驗,調動其表達欲望。再仿寫、運用,做到讀寫結合,相得益彰。二是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積累素材,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表達。三是不急于求成,一次練習就訓練一個點,或幾次練習圍繞一個點,讓學生一練一得,有所收獲。
關鍵詞:片段;讀寫;體驗;提高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探索,我發現讀寫結合、形式多樣的片段練習是一把打開習作教學大門的金鑰匙,其優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方面,片段練習作為單項性的訓練,屬于專題式的,有明確目標,有鮮明的主題,每次訓練均圍繞一個重點展開,難度并不高,也不求全責備,所以學生易于完成。另一方面,片段練習一般不會太長,不需要花較多時間,基本上可以在課堂上就完成,有利于課堂順利組織,學生也不會有負擔感。再者,片段練習有助于學生寫作素材積累,也有助于學生由點到面地提升寫作水平。
那么,如何利用片段練習的這些優點,讓它在習作教學中發揮大作用呢?
一、 以讀導寫,讀寫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重視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每一次閱讀后,學生對文章表達的情感會有所感悟,對文章表達的語言會有所積累,對文章的表達方法會有所領會。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閱讀為作文服務”的理念,在平時閱讀教學中,注意“以讀導寫、以寫促讀”,將讀和寫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教材應用中,注意引導學生發現寫得美的章句,學會摘抄背誦寫得好的詞句,日積月累,實現詞匯量的增長和思維上的廣泛。同時,對好的詞句,要引導學生仿寫練習,在仿寫中深入體會原作者的表達用意和思維規律。比如可以模仿課文中某一自然段、某一句群的表達方式;可以模仿課文的寫作思路、寫作特點;還可以補寫課文的空白處,續編結尾等。如《蟈蟈比肚子》《小鹿學本領》,引導表演的孩子加上個性化的動作,再運用擬人化的方法寫出各種小動物的動作神態,習作也因而變得趣味盎然。學習了古詩《夜書所見》,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把古詩改寫成記敘文,可以更好地體會兒童的童真、稚氣,以及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傊?,教材選取的大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既有與時俱進的價值取向,還有優美的詞匯、巧妙的構思、豐富的想象,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發現這些奧妙并加以仿寫訓練,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寫出自己的佳名,寫作水平定會有所提高。
二、 體驗生活,積累素材
根據新課程標準,寫作教學要做到生活化,避免空洞說教。這就要求教師教學實踐中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注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到在寫作中真正有感而寫,避免無病卻在呻吟,無感卻在長嘆的不良現象。學生的感從何來,當然是生活中來。學生應當適當走出課堂,走進自然,走進生活。教師在此過程中要做的就是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讓他們學會用一定的標準去評判生活,體味生活,思考生活??吹枚嗔?,想得多了,自然就有感了。有感則文可發也。如,我校三一班的王劼老師就帶著孩子們走進茶山公園,讓孩子們比賽采茶,茶葉采回去后還和家長一起炒,并且把自己炒好的茶泡來喝,孩子們親身經歷了采茶、炒茶、泡茶的經過,寫出的作文也就有血有肉。要寫關于活動的,就組織相關的活動或在學校開展活動前提醒學生認真觀察,仔細捕捉自己所見、所聞、所感,活動后引導學生細致回憶然后寫出來。
除了讓學生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外,教師要有雙敏銳的眼睛,能夠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去抓住素材、捕捉素材。教師首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恰到好處地調動學生的所有感官,讓他們用眼睛去觀察,用手去觸摸,用耳朵去聆聽,用心靈去感受。教師利用好所有學生易感易知易懂的地方,比如春游、掃墓、參觀圖書館、博物館、看電影、學校運動會、歌詠比賽等等活動,還有學生在生活中深受感動、覺得委屈、無比憤怒等情緒激動的時刻,也是片段練習的好時機。
三、 一練一得,有所側重
我們讀學生作文,往往想起“單調”“呆板”這些形容詞,仔細一看,原來學生習作通常用敘述性的語言,導致描寫不具體。學生筆下的人物通常是“啞巴”或者是“僵尸”。針對這種情況,可以設計一些專門的片段練習,如讓習作中的人物開口說話,《小攝影師》中的對話描寫很有特色,我引導孩子們誦讀,讓孩子們知道了人在說話的時候總會伴隨著一定的動作和神態,描寫這些動作神態的提示語可以有不同的位置,然后就表演了“勸爸爸戒煙”“考試考得好向媽媽要獎勵”“約同學星期六一起去看電影”“家長接孩子來晚了”等幾個情景,讓孩子學寫對話。還引導學生學會在習作中運用對話描寫來刻畫人物,展現人物的特點與品格;學習讓對話推進情節發展,使讀者身臨其境。讓習作中的人物開口說話,使得文章更加生動,也使學生在想象與創造中體驗習作的快樂與成功的愉悅。后來,學生在寫單元作文——熟悉的人的時候,就用上這些方法,把人物的對話寫得非常生動了。這樣的練習不是一蹴而就,常常需要多次的反復,學生才能掌握一些技巧。學生的習作中缺乏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也是學生習作不具體、不生動的原因。我就設計一些活動或現場表演一些情景,讓學生仔細觀察,再寫下來,如現場表演擦黑板、擦玻璃、上課偷吃東西,或讓學生玩游戲、打乒乓球,引導學生注意表演者的手、腳、嘴、眼睛的動作,注意一些細節,學生通過提示,就能寫出比較具體的片段了。另外,還可以就修辭手法的運用,顏色詞、擬聲詞的運用進行一些小片段的練習,在不斷地練習中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幾年來,在作文教學中,我結合閱讀教學,讓學生從仿寫開始,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細節、捕捉自己的心理,不斷加強片段訓練,學生的害怕習作的思想沒有了,每個周還盼著寫作文,表達水平不斷提高,教學成績更是名列前茅。
參考文獻:
[1] 管建剛.我的作文教學六講.海峽出版發行集團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3(1).
[2] 中華人民教育部制訂《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1).
作者簡介:張長虹,謝朝碧,貴州省遵義市,遵義市新區文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