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斐
摘 要: 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大環境下,教育教學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無論是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在我國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從學前教育的具體發展資料總結看,學前教育發展至今,對其教學質量的評價理論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變,過去的學前教育評價采用的是單元化理論,即只關注幼兒的學習能力建設,在目前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下,幼兒教育的多元化發展受到重視。本文就民族地區學前教育評價中多元智能理論的應用進行分析,旨在探討其突出的價值。
關鍵詞: 民族地區 學前教育評價 多元智能理論
民族地區的教育一直是民族地區發展的短板,強化其教育對推進區域發展意義顯著。學前教育是教學的重要階段,對于幼兒的學習意識和思維培養十分重要,同時在學前教育中,幼兒的天賦及興趣愛好也會有所表現,所以關注幼兒學前教育可以對幼兒的具體發展有基礎的了解和規劃。
一、多元智能理論的基本理解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的。加德納從研究腦部受創傷的病人發覺到他們在學習能力上的差異,從而提出本理論。傳統上,學校一直只強調學生在邏輯數學和語文(主要是讀和寫)兩方面的發展,但這并不是人類智能的全部。從目前研究結果看,人類的智能可以基本概括為八種,即:語言智能、邏輯一數理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基于智能的多樣化存在,在教學評價中不能單一地傾向于一種智能的發展,所以才會出現多元智能評價體系。簡單來講,在目前教育教學中要從多元智能角度對學生的智能水平進行評價,這樣可以更有效地發現學生在智能方面存在的差異,進而采用科學措施引導其智能成長。
二、多元智能理論的重要性分析
(一)對學生而言
首先,多元智能理論在學前教育評價當中進行應用對學生來講有著重要的意義。人體智能發展具有多元性,而且各方面智能表現是存在明顯差異的,比如有的人運動智能比較好但是音樂智能比較差,而有的人內省智能較好而語言智能較為欠缺。接受學前教育的幼兒,本身智能正處于發展中,所以各方面智能都還處于不成熟的階段,這時利用單一的智能標準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是十分不科學的。利用多元智能理論對學前教育兒童的智能發展進行評價,一方面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兒童各方面智能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就發展趨勢判斷兒童在某些方面的智能優勢。簡言之,利用多元智能理論進行學前教育評價對兒童來講可以更好地認識其智能發展,改變從單一智能角度盲目判斷孩子是否優秀的教育現狀。
(二)對教學而言
其次,多元智能理論在學前教育當中進行應用的突出重要性體現在教學的全面發展上。從過去教學實踐分析看,學前教育在教學的時候雖然會涉及其他方面內容,但是更多的還是對學生基礎文化課程的強調,文化課程的強調,其實重視的只是邏輯—數理智能及語言智能的培養和發展。從實踐分析看,人體的智能發展趨勢及智能間的差異是與生俱來的,雖然可以靠后天培養促進智能發展,但是一些先天智能優勢卻是客觀存在的。以往的教學因為智能認識比較單一,所以在教學中不能很好地認識學生個體的優勢智能,這會影響學生優勢智能的進一步發展。利用多元智能理論進行學前教育評價可以將學生的優勢智能發展分析得更加明確,這樣有助于教學的針對性引導,從而使學生的優勢智能得到長足發展。簡言之,多元智能理論的評價應用使得教學有效性明顯提升。
(三)對民族地區的文化發展而言
多元智能理論在民族地區學前教育評價中進行應用,重要性體現在民族文化的發展方面。簡單來講,各個民族都有豐富燦爛的文化,就我國云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來講,其語言、歌謠及服飾等都具有文化傳承性,在文化傳承的大背景下保護和傳承這些文化內容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民族地區的學前教育評價中,應用多元化智能理論可以對學生各方面的智能發展有更加清楚的認識,在認識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將與之相關的民族文化形式或者內容在教學中進行滲透,這樣學生利用自身優勢智能可以更好地接受文化內容。幼兒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通過多元化智能理論尋找傳承文化的優質智能兒童群體,更好地促進民族地區的文化發展。
三、多元智能理論在民族地區學前教育中的應用措施分析
(一)確立多元智能評價體系
在學前教育評價中,應用多元智能理論,首要工作是確定多元智能評價體系。多元智能評價體系的構建分為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構建多元智能評價體系的基礎框架。從上文分析可知,人體的智能一共分為八種,所以在框架制定中,需要以八種智能作為基礎的結構,這樣評價時便不會遺漏任何一項智能。第二部分是對智能的表現活動進行確定。不同的智能會有不同的表現,比如運動智能,其運動能力會比較突出,而音樂智能,其對于音樂的感知度及對音準的把握會比較強,凡此種種,不同的表現對應不同的智能,因此需要在智能框架體系當中就具體內容表現進行填充。通過基礎框架的構建和具體內容的補充,多元智能評價體系基本構建完成。
(二)劃定體系中的評價標準
在確定了基本多元智能評價體系之后,接下來的重要工作便是對體系當中的內容做評價標準大劃定。從教學實踐分析看,幼兒們在教學活動中會有不同的表現,這些表現的明顯與否可以作為評價標準的具體劃定方式。舉個簡單的例子,就人際交往智能這一項內容看,可以將其標準劃分為三擋。第一為優秀,即兒童在日常學習和活動中能夠積極地和其他小朋友進行溝通和交流,與其他小朋友保持良好伙伴關系。第二為普通。普通的標準是能夠和其他小朋友保持伙伴關系,可以進行溝通交流,但是熱情明顯不足。第三是待提高。基本表現為只能和部分孩子建立伙伴關系,活動參加不積極,與其他人的溝通交流較少。通過這樣的標準劃分,多元智能評價的具體情況會更加清晰,學生在各方面的表現也會一目了然。
(三)建立評價檔案
建立評價檔案是多元智能理論在學前教育評價中的又一項重要措施。根據多元智能評價理論體系和具體評價標準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具體的評價,然后將其整理成檔案資料做好保存。之所以要建立評價檔案,一方面是評價檔案可以作為幼兒下學年或者后續教學的重要參考指標,有了評價檔案資料做參考,后續的教學開展會更具有針對性。另一方面是利用評價檔案,可以對學生的進步進行分析,這樣可以更好地審視教學策略及方法。換言之,利用評價檔案資料的分析和教學現狀的對比,老師可以對自身的教學方法或者策略進行調整,進而實現教學效果的增強。
四、多元智能理論在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在學前教育評價中應用多元智能理論,需要注意的問題是老師必須平等地對待每一項智能,不能因為現階段的教育教學現狀而對其他智能有所偏見。比如目前教學重視的是文化課程的成績,但是某些學生卻是體育或者音樂等方面的成績比較突出,這種情況的存在只能說明學生的優勢智能不同,老師不能因為傳統習慣對運動智能及音樂智能看輕,因為其是人體智能的重要組成。簡言之,多元智能理論運用在教學評價中,需要保證多元智能得到公平的對待。
民族地區的學前教育問題是我國現階段教育教學需要重點解決的難題。積極地借助民族區域建設投入教育力量,對實現民族地區教育的改善與組合有重要意義。在區域學前教育發展中,積極引入多元智能理論進行教學評價,可以更好地認識學生,也可以對教學做針對性修改,所以說此理論的應用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王秀梅.談學前教育評價中多元智能理論的應用[J].才智,2013(11):144.
[2]賈敏.淺探“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民族預科教育評價——以黑龍江省為例[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3,31(03):18-21.
[3]張君.多元智能理論視域下的高師音樂教育評價模式[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2(03):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