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龔萍
摘 要:數學是邏輯思維很強的一門學科,對于低年齡段孩子而言學習上具有一定的難度。運用畫圖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可以提升孩子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可以讓孩子更加清晰地理解題意,在數學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低年齡段;數學教學;畫圖策略;解決問題
數學是一門非常抽象的學科,低齡兒童比較難以理解和學習。如何高效地進行數學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重點。畫圖是一個直觀而又簡單方便的教學方式,可以把抽象的數學形象化,符合低年齡段孩子的年齡特征。一般低年齡段的兒童正是進入繪畫時期的階段,由于周圍環境的影響,可以通過簡單的線條表達新鮮事物,極具想象力和創造力,這一時期的兒童也正處于思維最為活躍的黃金時期,對于畫圖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可以引入畫圖策略。
一畫圖使數學問題更加直觀和簡單
畫圖可以將數學的問題變成圖示化語言,使數學不再那么抽象難懂,使孩子更容易發現數學題目中隱藏的信息,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思考數學問題,促進其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提升孩子數學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低年齡段的孩子生活經驗有限,對于數學數量之間的關系難以理解,比如購物方面的問題,這些無法用語言文字進行總結,采用直觀的畫圖法可以使孩子清晰地了解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提升孩子對于數學的理解能力。
二畫圖幫助學生理解運用
低年級的學生因為年紀尚小,因而對現實生活的體驗和理解還不充分,若是數學中的各個數量關系單純地用文字來表達,對于學生來說是過于抽象而難以理出門道的。要是用圖畫的形式來描繪表達出題目中蘊含的數目關系,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題目原意,并做到舉一反三。例如在書中關于計數的教學中,從最初的數繩子的繩結來認識數字,學會數數,這不僅是有助于學生理解計數的原理,也能幫助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記憶得跟深刻。而對于計數由來的理解,會啟發學生對于問題的發現和解決這一整個常見現象的理解,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引導學生學會讀題
據科學可知,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抽象的事物并不能很快很準確地理解,而形象具體的事物很容易就能讓學生看懂。所以將抽象的問題形象化是幫助小學生正確理解問題的關鍵所在,為了使抽象化形象的效果更加明顯,可以讓學生嘗試以自己的方式將問題具象化。例如,課后的一道題:一個長方形的粉筆盒,如果粉筆盒面的寬增加6厘米,則粉筆盒面1的面積比原來多42平方厘米,如果粉筆盒面的長增加7厘米,粉筆盒面的面積也增加了42平方厘米。那粉筆盒面原本的面積是多少呢?這樣的題目靠文字表達對小學生的理解是一大考驗,而換為圖畫表述就會容易很多。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題目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并結合實際圖形將圖畫出來,這樣就能輕易得出原粉筆盒面的長為42÷6=7(厘米),同理粉筆盒的寬為42÷7=6(厘米),則原粉筆盒面的面積為6×7=42(平方厘米)。通過對題目文字的讀取或許并不能理解題目并找到解決方法,但是將圖畫出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并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走上這座連接抽象和具象的橋梁。
四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
數學好的人往往思維能力不會很低,在很多數學題中你不可能光看題目就能明確知道這個題怎么做,當學生在做數學題的時候往往借助畫圖來解決問題因為圖形能夠清晰明了地展示所要解決的問題,將文字轉化成圖形再將圖形轉化成思維這是做數學題最常見的思維模式。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采用圖形來解決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在感性中發展智力在實踐中培養出自己的思維能力。例如,這樣一道練習題:一塊圓形蛋糕要分給七個人吃最少需要切幾刀?這樣一個問題最初拿到手時,學生的思維可能會有一些混亂,但若是引導學生根據題目將示意圖畫出來,那這個問題便很容易解決(一塊圓形蛋糕,一刀可以將其分為兩塊,然后繼續延直徑切一刀又可分為四塊,這樣一條直線代表一刀,一個扇形代表一塊)。綜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潛移默化地將這樣的數學思維授予學生,讓學生擁有真正屬于自己的數學思維。這種思維方式的養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解決問題,將其運用到其他方面便會發現它的價值。
五結語
通過畫圖將抽象具象化的數學思維并不是每個學生先天擁有的,這是老師在后期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的。需要老師在給學生講解問題時運用畫圖來將問題明確地展示出來然后解決問題,將這樣的圖畫數學思維滲透到學生的思考習慣中,以促成學生對問題的解決策略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嚴雪蘭.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運用畫圖策略解決具體問題[J].學周刊,2019(03):57-58.
[2]薛海林.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畫圖思考能力培養的調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