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亮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任課教師也在積極落實素質教育,而將物理知識與生活現象相連接,可以有效提高物理教學水平。本文簡要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內涵及意義,并從課堂生活化、實驗生活化、教材生活化、作業生活化四個方面進行闡述,以期進一步提升初中生物理知識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實踐策略
在開展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將物理現象與生活相結合,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明確地理解物理知識,并讓學生具備將物理融于實踐的能力。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精神,從而增強教師物理教學質量,這樣有利于提升學生對初中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促進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一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內涵
物理教學生活化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將物理知識的獲取過程逐漸回歸于生活,并將其與學生已有生活經驗進行連接,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掌握動手動腦、合作探索的能力,以此提升物理素養。物理課程本就是由眾多物理概念組合而成,其中也包括物理學原理,所以,學生必須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識才能融會貫通,達到教師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應結合現實場景向學生提出問題,并讓學生找到生活中與之相關的實際情境,從而增強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度。另外,教師需從學生角度出發,為他們呈現出具有吸引力的教學方式,實現高質量教學。
二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一)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育應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新課標更加符合社會發展需求。事實上,物理教學生活化與物理教學的目標一致,將學生的生活經驗融入物理教學中,能夠拉近學生與物理學科的距離,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因此,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具有重大意義。
(二)激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保證學生物理學習質量的重要力量,在物理教學生活化的應用過程中將學生帶入豐富的生活情境中,能夠讓學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并且促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具有更強的求知欲,在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時能夠激發他們的探索欲望,從而推進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興趣,讓其積極參與到物理學習中。
(三)提高學生物理知識接受度
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知識都過于抽象且理解難度大,因此,實現物理教學生活化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這些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生活現象都與物理知識有著緊密聯系,這也是一種珍貴的教學資源,教師若能妥善利用這一資源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將枯燥的物理學習變成精彩的生活知識,可以使學生更容易接受物理內容,提升初中物理教學水平。
三開展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策略
(一)課堂生活化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物理的教學模式需要做出一定改變,為了更好地落實素質教育,初中物理教師在開展物理教學時需指導學生從生活出發,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所以,教師應借助教學生活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物理學習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課堂生活化,作為教學基礎,物理課堂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重要場所,教師作為課堂學習的主導者,應在課堂教學開始前就做好教學生活化的準備工作,將生活情境添加到課堂中,讓學生自然地接受物理知識。如在學習“力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在生活中用手拿東西時是否東西越重手就越疼,或者詢問學生在平常打籃球的時候是否存在球拍得越高手越疼等現象,用這樣的事例可以引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物理知識,能夠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再比如在學習“相對靜止與絕對運動”時,教師可以用學生坐公交車作為事例,詢問學生車內的人相對路面而言是處于什么樣的狀態,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并利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事例與教學道具相結合,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掌握物理知識。
(二)實驗生活化
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中較為重要的部分,要想真正實現物理教學生活化,需要教師做好實驗生活化教學。初中物理實驗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加強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因此,教師要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充分融入生活化元素,引導學生在進行物理實驗時能夠將理論結合于現實生活。如教師在進行“重力加速度”的教學時,可以應用實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將兩個大小一致、重量不同的物體一起從高處扔下,讓學生進行觀察,并從中了解到重力與加速度的關系,切實感受到物理知識的實用價值,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驗教學中。再比如當講解“時間”這一概念時,教師可以分別安排兩組學生,一組進行教材朗讀,另一組對其進行計時,教師則在一旁告訴學生在他們朗讀教材內容的同時時間已逐漸遠去,幫助學生更明確地理解物理概念[1]。
(三)教材生活化
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其中也包含許多生活化內容,因此,教師應當積極地將物理教材中的知識與生活相聯系,將學生帶入到他們日常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識。如《杠桿》這一節是物理教材中的重要內容,它具有過渡作用。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現實生活中應用杠桿原理的實物,如蹺蹺板、剪子等,引導學生掌握杠桿概念及要素。另外,在為學生講解杠桿的平衡條件時,教師可為學生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黑心商戶是如何做到缺斤短兩的?”這一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而教師也可利用生活中的秤砣為學生進行演示,教師分別用質量不同的秤砣去稱量同種物品,最終得出結論:當用小秤砣稱量物品時,它的質量更大一些。這樣揭開了黑心商戶缺斤短兩的秘密,以此讓教材內容充分地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了一起,引導學生更加輕松地理解物理知識[2]。
(四)作業生活化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鞏固物理知識,也能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當指導學生聯系實際,而不是局限于教材知識,同時,要培養學生使用物理知識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布置“光學”的課后作業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自行做光學實驗,首先讓學生回家找到一個裝滿水的玻璃杯,然后將鉛筆放入水中,并觀察鉛筆在水中的狀態,將其記錄在本子上,最后將它帶到課堂上,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驗結果展開談論教學,讓學生在交流中對新的物理知識產生直觀認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要求下,物理課程在初中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手段,可以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而且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熱情,將傳統的物理教學回歸到現實生活中,讓學生充分將物理知識滲透到生活中,以此提升初中物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之芳.以生活化教學模式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9(06):80-81.
[2]趙彩安.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現狀調查與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