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方
摘 要: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培育高素質高能力人才成了教育部門的教學宗旨,而農村基礎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鄉村也響應著政策的號召,跟隨著課改的步伐,走在高效課堂的歷程中。投身教育事業的我深感農村小學教學的改觀,把有效的教學運用于課堂,堅決用最飽滿的熱情,澆灌祖國的花朵。
關鍵詞:鄉村小學;高效課堂;有效教學
筆者任教于江西省偏遠山區的一所農村小學——堆前鎮久渡村的深圳浙商希望小學,是堆前鎮人數較多的村小。學生全部來自農村,大部分是留守兒童,由于沒有人管教,作業沒人輔導,教學設備,師資力量多因素的綜合影響作用,導致學校的教學質量一直不是很樂觀。直至20**年市委書記黃平深入鄉村,考察基礎教育的現況,為吉安市農村小學注入1000名年輕教師,新鮮血液的注入為農村小學教學增添新活力,有幸我也是這千分之一。我入職后,毅然參加了校領導倡導的高效課堂隊伍的培訓,深受啟發。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構建適合山區農村小學的高效課堂方式。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也獲得了一些讓學生們滿意的教學經驗,現就身邊高效課堂的教學進行淺析。
一了解學生,做到因材施教
高效課堂的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了解學習的主體地位是因材施教的關鍵。有錢的學生擁有溫馨可愛的小天地,時尚的玩具,讀不完的童話故事,享受不盡的寵愛;而像我們山區的學生,早上起床后要幫媽媽燒火做飯,下課回家后要帶弟弟妹妹,沒有玩具沒有童話書,只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無窮的斥責和嘮叨。作為班主任,每周班會上都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孝敬長輩尊敬師長永遠是我們國家的優良傳統;作為科任老師,每天盡量讓孩子們在學校完成作業;作為圖書管理員,每周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孩子們去圖書館借閱書籍。
二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做到高效教學
構建高效課堂是全面深化課程改革的核心和關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基礎教育在普及義務教育,增加教育投入,改革辦學模式等方面倍受重視。教學理念的正確與否必將決定行為的效果和方向。因此,意識是行動的先導,教師必須重視教學理念的重要性,在科學教學思想的指導下策劃自己的教學行為,更好地組織課堂,使教學更高效。
當今教師的角色由傳統的知識的灌輸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學生可以用自己的心去感知,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課堂不再是程序化的場所,而是學生自主發展的舞臺。但是要做到這一方面,教師首先就是要及時轉變觀念,真正實現從傳統教學到高效課堂的意識轉變。
其次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決定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當代教師都應該真心了解學生,關心學生,平等對待學生,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命令學生。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構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也只有在這種師生關系下,才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
教師還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學習新課程理論,學習教材教法,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學習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特別是年輕教師更應該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探討新知,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水平。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今在提倡終身教育,我們不是教給學生枯燥的知識,而是教給學生能活學活用的學習方法,能讓學生自主學習。“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教師適時的點撥誘導、設疑搭橋、總結提升是點燃學生學習興趣的明燈。教師還要學會啟發教學,“跳一跳摘到桃子”這樣學生才會學得有信心,教學效率才有可能提高。
三透析高效課堂,做到鄉村課堂高效
高效課堂是以人為本的課堂,構建高效課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切實、有效推進教與學方式轉變,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是促進師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要求。
高效課堂要求教師精心處理教材,以備課的方式透析三維目標,強調重點,突破難點;以導學案的形式呈現在學生們的面前。同時高效課堂要顯現個人特色的教學,課堂中,教師不能照搬教材和教參內容,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組織有針對性的教學。
同時政府部門對農村小學教育事業的支持也是至關重要。看著一幢幢聳立的教學樓,嘗試著一臺臺新安裝的白板投影,聽著一堂堂感人深思的高效課,高效課堂讓黑板亮起來,老師們深思起來,孩子們動起來,家長們笑起來。
總之,山區農村小學教學是一門飽含藝術性的學問。習主席說過“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只要熱愛教學的我們了解學生,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把有效教學運用于課堂,我們山區農村小學的課堂就會高效起來。
參考文獻:
[1]王鑒,王明娣.高效課堂的建構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15,36(03):112-118.
[2]唐澤靜,陳旭遠.學科教學知識視域中的教師專業發展[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5):172-177.
[3]肖其勇.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培養特質與發展模式[J].中國教育學刊,2014(03):88-92.
[4]吳興緒.高效課堂五環節[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7(0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