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安群
摘 要:現代學徒制是一種新的育人模式,是一種現代職業教育制度,是學校教育與企業崗位教育的緊密結合,體現“學生學徒雙得身份、教師師傅雙師培養、交互訓教崗位培養、工學交替在崗成才”的基本特征,是職業教育制度與勞動就業制度的有機結合,通過學校、企業的深度合作與教師、師傅的聯合傳授,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本文以遼寧建筑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軟件技術專業為例,從探索校企協同育人機機制、人才培養推進舉措、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與教學過程安排、建立健全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及實施成效等方面對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實踐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軟件技術;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TP31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06-0209-02
2014年2月26日國務院黨務會議,部署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任務目標,提出“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到:建立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深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2]。自2014年起,我校信息工程系與大連中軟卓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創新人才基地,對軟件技術專業軟件G141班35名學生進行專業共建校企聯合培養,探索校企雙主體育人、學生學徒雙重身份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1 現代學徒制概述
現代學徒制是一種新的育人模式,是一種現代職業教育制度,是學校教育與企業崗位教育的緊密結合,體現“學生學徒雙得身份、教師師傅雙師培養、交互訓教崗位培養、工學交替在崗成才”的基本特征,是職業教育制度與勞動就業制度的有機結合[3]。
2 現代學徒制在軟件技術專業中的實踐
2.1 探索校企協同育人機制
組建校企人員組成的現代學徒制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成立教學指導委員會,簽訂《遼寧建筑職業學院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協議書》,明確校企雙方各自的責任、義務、權力等內容,通過實施學徒制培養實踐,探索出雙主體育人的現代學徒制培養的長效機制。
學校的主要責任、權力、義務是:負責聯系合作企業共同做好現代學徒制的生源和招生計劃申報、生源資格審查、考核選拔與招錄、轉專業、學徒協議簽訂、中途學生退出善后安排、補錄等招生招工工作;負責現代學徒制班學生的日常管理、學籍管理、畢業資格審核、畢業證書發放等工作;負責聯系合作企業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理論與技能課程及教材、共同做好“雙導師”教學團隊的建設與管理、共同組織考核評價、共同開展教學研究與項目研發及技術服務等。
企業主要責任、義務、權力是:有責任聯合校方開展招生招工的面試和錄取工作,學徒入班后需與學校、企業、學徒及學徒家長(監護人)簽訂三方《協議書》,學徒擁有雙重身份,既是校方的在籍學生又是企業的準員工,校企雙方共同開展學徒制人才培養和管理,享受企業準員工待遇,達到員工上崗要求,準予進入企業工作;有責任聯合校方完成師傅的選拔工作,確定學徒的相應工作崗位,為學徒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企業有責任對學徒在企業期間的表現進行考核,并納入學徒綜合考核評定中等。
2.2 人才培養推進舉措
按照程序菜鳥(學生)→初級開發人員(學徒)→高級開發人員(準員工)→專家級顧問(員工)四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實行321分段育人的總體思路,制定本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試點的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三對接”,實施過程踐行六“雙”原則即:學校與企業雙主體、實訓室與工作室雙環境、專業與產業雙對接、教師與師傅雙責任、學生與學徒雙身份、以師帶徒與終身教育雙結合,項目完成三個互通:一是招生與招工互通;二是上課與上崗互通;三是畢業與就業互通,最終完成學徒培養。
2.3 人才培養目標
本專業立足遼寧面向軟件技術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經過學徒制新模式的培養,掌握面向對象程序設計、Web前端應用開發、Web服務器端應用開發、移動終端應用技術、軟件應用技術、JavaEE體系及應用技術、軟件開源框架等核心知識,具備一定的軟件開發與設計、軟件測試與分析、軟件維護與技術支持三大核心職業能力,成為懂軟件設計、會編程、能操作、能進行軟件測試與分析、維護及計算機軟件銷售、咨詢與技術支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4 人才培養模式與教學過程安排
遵循軟件技術專業“程序菜鳥(學生)→初級開發人員(學徒)→高級開發人員(準員工)→專家級顧問(員工)”職業能力發展規律,實行321三段式育人機制,企業師傅全程參與、全程育人,3是指學生三個學期(第1-3學期)在學校完成文化課程及專業基礎課程同時,師徒雙向選擇確定師徒關系,利用校內實訓室,由企業師傅和校內專任教師,完成基本技能的培養和基本規范的養成;2是指學生兩個學期(第4、5學期)在企業學徒制實訓基地,采用雙導師制,真刀真槍踐行企業工作和企業文化,完成專業技能的培養;1是指學生一個學期(第6學期)在企業頂崗,獨立操作,實施企業管理模式,強化崗位職業能力,成為準員工。
六個學期9個教學時間節點體現了“雙師雙徒、工學交替、學生學徒”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特點。
第一學期、開學季(住校):教學時間點①代表由學校老師指導完成:語言入門、客戶端技術,時間點②代表企業師傅指導完成專業導讀、職業規劃與發展教育及2周程序實戰,打下良好的專業基礎。
第二學期、引領季(住校):教學時間點③代表由學校老師指導完成:數據存儲OOP、網絡技術,時間點④代表企業師傅指導完成企業級開發思想啟蒙及2周CS架構實戰,引領學生完成職業定向任務、提升專業技能。
第三學期、成長季(住校):教學時間點⑤代表由學校老師指導完成:高級編程與軟件測試技術、移動端開發技術,時間點⑥代表企業師傅組織職業規劃講座及軟件技能大賽,把大賽做為學生學習成果展示的窗口,讓學生把專業知識轉化為大賽作品,指導完成行業4周關鍵性技術滲透。
第四學期、專注季(住企):教學時間點⑦代表企業師傅指導完成將各崗位專業技能結合企業級項目,以CDIO的模式對學生進行崗前實訓,以職業標準為準繩,提高學生綜合競爭力,為實習做好鋪墊和準備。
第五學期、實踐季(住企):教學時間點⑧與企業師傅共進項目組,參與真實企業項目設計,無寒暑假符合行業特點,讓學生到真正的崗位上工作、積累行業經驗、開啟職業生涯。
第六學期、上崗季(住企):教學時間點⑨企業頂崗,獨立開發,實施企業管理模式,強化崗位職業能力,成為準員工。
2.5 建立健全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
制定《遼寧建筑職業學院關于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管理暫行辦法(試行)》、《遼寧建筑職業學院關于雙向掛職管理辦法(試行)》、《遼寧建筑職業學院學分制管理辦法(試行)》、制定《遼寧建筑職業學院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管理辦法(暫行)》、《遼寧建筑職業學院關于教師教學質量考評的規定》、《遼寧建筑職業學院關于教學檢查工作的規定》、《遼寧建筑職業學院教學工作相關規定》、《遼寧建筑職業學院課堂教學管理規定(暫行)》、《遼寧建筑職業學院學生學習成績管理規定》等教學管理制度,規范現代學徒制教學管理,保證學徒培養質量。
3 現代學徒制實施成效
3.1 校企雙主體育人機制初步形成
成立了現代學徒制組織機構與領導小組,校企之間、校企生之間簽訂了相關協議,各方的責權利明晰,初步形成了學校主導、校企互利、雙層過行、協議約束、動態協調的運作機制;初步構建了現代學徒制制度體系;逐步建立了現代學徒制班的教學標準和管理體系并實施運行。
3.2 教學質量有效提升
軟件G141班35名學生,到第5學期末,初次就業率90%以上、專業對口率為100%、平均工資3460元;就業質量按月工資3700元計算,高薪就業人數18名,高薪就業率51%;第6學期就業率100%。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了畢業生的培養質量和就業質量,在職業教育競爭中增強了學校的社會聲譽和影響力。
3.3 開展課題研究
與大連中軟卓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新人才基地校企共建班的組建、實施至軟件G141班35名學生的成功就業,標志著我校探索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2016年12月《基于軟件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研究》獲批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研究會重點課題,2017年12月已提交研究報告,本項目的研究成果將為我國各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借鑒與指導。
3.4 成功獲批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
2017年8月,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公布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和第一批試點年度檢查結果的通知》(教職成廳函〔2017〕35號)文件,我校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基于軟件技術專業的“現代學徒制”研究實踐成果將引領和帶動區域內各高職院校教育辦學體制機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4 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學徒制作為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它通過校企共同參與,通過企業技術人才的技術指導,加上學校教師理論知識的教育,實現優勢互補,從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現代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但是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過程中如何不削弱學校文化對學生的終身浸潤問題、風險責任分擔問題、教學質量評價問題還需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國務院常務會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EB/OL].[2014-02-26].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發布.
[2]梁幸平.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的若干思考[EB/OL].[2014-03-10].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發布.
[3]趙鵬飛,陳秀虎.“現代學徒制”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2):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