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瑞平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改倡導的重要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操作中存在很多問題,我們只有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提高課堂效率。本文將從問題和策略兩方面展開探究。
關鍵詞:小組合作;主要問題;解決策略
雖然小組合作教學作為新課改倡導的教學方法被使用了許多年,但還處于摸索階段,沒有具體可操作性強的模式可循,實際課堂中困難重重。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具體困惑及更細節(jié)的問題,通過在教學一線的深入實踐,我們分析總結出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分組不科學。隨機就近分組,沒有考慮到各個小組學生的均衡分配,小組之間學生的差異不同,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各小組之間接受知識的程度不同。
2.小組活動重形式,缺乏實質性合作。具體表現(xiàn)在: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分工不明確,學困生只是聽眾;學生間的合作不夠主動,基本停留在獨立學習的層次上,缺乏有效的討論和交流,沒有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其學習結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組的水平。
3.小組合作學習的濫用。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但是,在很多人看來已經成為新課程課堂的標志了,因次廣泛應用于各學科課堂教學之中,而不去考慮這種合作是不是真的有必要,不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實際盲目地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這樣的課堂“華而不實”,收效甚微。
4.用時主觀化。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往往是教師呈現(xiàn)問題后未留給學生片刻思考的時間就宣布“合作學習開始”,不到兩三分鐘就叫“停止”。這時,有的小組還未真正進入合作學習主題,有的小組才剛剛開始。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傷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養(yǎng)成敷衍了事的不良習慣。有的教師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學生討論時間過長,有的小組借此機會閑聊、說笑或者干別的事。
5.展示交流環(huán)節(jié)質量不高,耗時過多。比如小組展示時有的班總是學優(yōu)生作為代表上前唱“獨角戲”,其他成員只是陪襯;有的班是整個小組成員全部上去,只為了突出小集體。小組在前展示時,其余的小組成員不會傾聽、點評。教師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不會適時點撥、引導、總結。
6.評價機制不合理。評價主體單一;重整體、輕個體;重結果,輕過程。教師往往把小組團體的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卻忽略個體的發(fā)展。
針對以上小組合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經過不斷地經驗積累、積極探索,初步總結出了以下解決策略:
1.適時調整分組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個固定的學習單元,構筑“學習共同體”。大多數(shù)學校采取的是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小組成員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個性不盡相同)的辦法。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各小組間展開公平競爭創(chuàng)造了條件。每個成員在小組中都要被賦予特定的職責。為了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讓小組成員定期交換分工。
2.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規(guī)
合理分工,明確職責。小組內應設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各一名。小組長應選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學生擔任。小組長要組織全組人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記錄員要將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記錄下來。匯報員要將本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歸納總結后在全班進行交流匯報。
3.選擇適當?shù)暮献鲗W習時機
(1)問題設計的目的要明確,要緊緊扣住新課程標準。
(2)問題設計內容要科學。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有利于集體研究,促進合作學習。不提出過于簡單或者過難的問題。
4.展示前要有明確的任務分工、要有一定的層次性
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展示參與度,應該在展示前讓小組成員先分配任務,每人都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責任,擔任一個具體的展示角色。任務明確了,每個組員才能更積極地參與進來,踴躍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樣能更充分地挖掘每個學生的長處,特別是給那些平時不愿意發(fā)言或是不敢發(fā)言的同學展示的機會。展示任務的要有不同層次的幾個要求,難易程度要適中,讓每個層級的學生都有夠得著的目標,這樣才是真正的機會均等,那些原本是“聽眾”的孩子才樂于展示。
5.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實踐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小組的合作學習需要得力的組織,教師要特別注意培養(yǎng)小組長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使他們能很快把握合作學習的內容,并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適當選擇合作學習。
6.營造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
提供充裕的合作學習時間。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討論、交流的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和相互補充、更正、辯論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發(fā)揮。
7.采用多樣化的評價和獎勵方式
教師的評價首先要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其次是要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外,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tài)度、方法和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交流、協(xié)作情況,對表現(xiàn)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
參考文獻:
[1]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胡鳳仙.寧夏教育2015年09期
[2]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策略[J].王愛萍.甘肅教育2016年05期
[3]論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J].王坦.教育評論.1994年04期
[4]大班額環(huán)境下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李瓊.新課程(中).2016年03期
注:本文系河南省2017年教育科學規(guī)劃“十三五”規(guī)劃一般課題研究項目“小學大班額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研究 ”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7】-JKGHYB-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