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偉
摘要:近幾年,人們的生活質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人們的飲食質量越來越好,相比之下,人們的運動量卻越來越少,這就導致了小學生體重超標、體質較弱等問題。基于此,小學體育教師應該結合當前小學生的身體發育狀況,利用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從而有效提升下學生的體能,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能發展;體能規律
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水平實現了快速增長,隨之而來的,是社會公眾物質生活條件的提升,不過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卻整體呈現下降趨勢。體育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體質,鍛煉學生的體能。所以,教師就體育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體能的發展進行研究。
一、遵循學生體能發展的規律
學生的身體發育與體能發展都是有一定規律的,只有遵循規律,才能事半功倍。然而,在體育教學中,學生技能與體能發展的規律是不同的,不能用發展技能的時間去擠占發展體能的時間,而應從幫助學生掌握技能入手,根據學生體能分組教學,有計劃地安排發展學生的體能,堅持“課課練”,使學生在提高技能水平的過程中同時提高體能水平。在學生擁有很好的體能的前提下,學生會更加輕松地學習和掌握更多、更難的技能。
二、科學安排課上教學內容
考慮到一節課的教學時間只有四十五分鐘,小學體育教師應當在課前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及技術動作要求,合理地設定教學內容,以便在確保正常教學任務得以完成的同時,使學生既掌握全新的技術動作,也能夠幫助學生實現身體機能的進步。如在小學體育足球課程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帶球過障礙訓練。學生對這一教學活動表現出極其濃厚的參與興趣,每個人練習時都十分專注和投入。如此一來,不但讓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帶球技巧,而且也使學生在帶球過障礙折返跑的過程中,實現了對身體機能的有效鍛煉。
三、關注學生個體機能差異,利用游戲完成體能任務
每一個學生的體能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個體機能差異。為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不同體能情況,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游戲,利用游戲來完成學生體能的發展。比如三年級的快速跑,可以設計成“增加伙伴接力”游戲來完成。游戲的規則是:
1.六人為一組,組間進行比賽。
2.教師發出信號,每組的第一位學生快速跑到對面并繞旗跑回來。
3.第一位學生返回后,拉住第二人,一同跑到對面并繞旗跑回來。以此類推,直到全組6人一同繞旗回到原位置為結束。
4.最早達到起跑線的小組獲勝。
這個游戲,尤其能體現學生的智慧和合作能力,在這里,學生不僅要考慮先后跑的順序,還要考慮體能分配的問題,讓學生在團結合作中,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因此,在游戲與體能練習結合時,教師除了要考慮游戲的趣味性,也要充分考慮學生個體機能的差異。尤其是第一位比賽的學生,一定要是全組內體能最好的,因為第一位比賽的學生運動量最大。而體能稍弱的,尤其是女生,則應該安排在后面。如此,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合理的練習,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四、推陳出新,促進學生體能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學生的思想與日常所接觸的事物也大有不同。體育游戲活動也不能一直沿用數年前的傳統游戲,只有與時俱進,開發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新的體育游戲活動才能真正讓其感興趣,并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可以將以往的“老鷹抓小雞”“跳田字”等游戲進行改進。如將“老鷹抓小雞”這一游戲活動改為“撕名牌活動”,模仿跑男中撕名牌環節,將學生分組進行撕名牌對抗,既能有效促進小學生體能發展,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團隊協作精神與競技精神。另外,可以引進民間游戲活動,我國許多民間游戲均是經歷歷史的沉淀流傳下來的集中了廣大民眾智慧的益智游戲。如“搶花炮、花式跳繩、騎竹馬、踢毽子”等游戲活動,不僅有助于小學生體能的發展,而且有助于繼承發揚民間體育文化[6]。在引入民間游戲活動過程中,由于地域差異,各地方特色與規則大不相同,體育教師應對本地傳統民間游戲進行充分調查后,對游戲進行改編、創新,令每位學生都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如“花式跳繩”游戲,可以由老師進行示范,而后選取跳的較好的同學作為隊長,并依次進行均等分組,限定時間進行幫扶教學,而后最終進行比賽,最終完成最佳組獲勝。通過“花式跳繩”游戲活動的進行,不僅增強了其心肺功能,而且增強了同學間的互助精神,有效提升了體育課堂的趣味性與實效性。
五、重視趣味性,強化體能發展
小學生不同于初高中學生,其生理與心理均未發育成熟,因此,其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6]。這便要求每位體育老師要時刻注意小學生的注意力問題,在體育課程及體育游戲活動的設定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這一點,重視游戲的趣味性與可持續性,進而保證小學生能夠專注、積極的參與體育教學中。此外,小學生對于長跑及耐力訓練大都無法有效堅持,這不僅同其自身發育有關,而且同老師的教學方式有著莫大關系。對于體能發展急需提高的學生,體育老師應著重對其進行耐力訓練,可通過設置跑步競賽,跑步接龍等游戲,同學生一同進行耐力訓練,進而強化其體能發展。
六、對學生身體機能后續發展以足夠的重視
小學體育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幫助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觀念,從而使學生在掌握一些基礎性技術動作的情況下,對相關的體育運動項目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能夠在課下以及日后的生活中主動參與此項運動。如此,便使學生樹立了終身體育的觀念。可以說,這一觀念,對學生日后身體機能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另外,小學體育教師應當通過一些體育游戲,調動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熱情與參與熱情。小學生好動的天性決定了他們對輕松的游戲形式有著強烈的興趣,因此,通過體育游戲,讓學生在課后自發組織游戲,從而達到幫助其提升身體機能的目的。
七、增加形式豐富的趣味練習
為了增強學生的體質,促進學生的體能發展,教師可以在體育課堂內增加一些形式豐富、目標明確的趣味練習。由于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學生會比較感興趣。這里的興趣表現為具有積極的情緒,從而愛上某項活動,最終形成了行為習慣。如果缺乏對某一活動的興趣,就不可能產生對該項活動的愛好,一般來說也就不可能形成從事該活動的習慣。因此,教師有必要把學校體育和課外體育活動結合起來,強調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養成自主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另外,教學中,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的鍛煉情況,對學生的鍛煉態度、鍛煉成績作出正確的評價。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進一步堅持目標的欲望和自主鍛煉的熱情。
綜上所述,作為小學體育教師,現在艱巨著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務,他們要結合學生對體育知識的興趣,對體育運動的愛好,以及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發育狀況,為學生設計科學的體育課程教學內容。如此,才能夠讓學生不再將小學體育課程視為自由活動課,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體育課程對其身體機能提升的重要意義所在,進而在日常體育課程的學習中更為投入、更為專注。另外,小學體育教師應當結合“新課標”所倡導的體育課改精神,積極進行課程形式與課程內容的創新,避免以往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對每次體育課教學內容都充滿新鮮感和新奇感,這樣一來,才能夠使學生對于小學體育課程始終保持充沛的熱情,最終才能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志萍.解析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集體效能[J].祖國,2016(20).
[2]孟曉平.小學體育教學中激發學生體能鍛煉積極性的探討[J].體育教學,2015(12).
[3]錢明.小學體育教學中發展體能特點探討[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