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治國
【摘 要】目的:探索微生物送檢標本培養前進行涂片鏡檢的意義。方法:回顧性收集本院檢驗科2017 年5 月-2018 年10 月收取的不同類型微生物送檢標本中選出218 份,均先進行涂片鏡檢,再接種培養,整理培養與鏡檢的結果符合率。結果:218 份標本經涂片鏡檢有18 份標本不合格,200份合格標本中培養出致病菌69 株,其中痰液標本45 株,尿液標本5 株,分泌物標本19 株;痰液標本的培養與鏡檢結果符合率為85.94%,尿液標本符合率為81.48%,分泌物標本符合率為84.44%,三種標本的符合率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微生物種類符合率:痰液標本的陽性球菌、陰性桿菌、真菌符合率分別為66.67%、83.33%、94.12%,尿液標本分別為50.0%、50.0%、100.0%,分泌物標本分別為50.0%、93.33%、100.0%。結論:微生物標本在培養前先進行涂片鏡檢能有效明確檢驗標本的質量,避免培養結果的過大誤差,并指導培養的方向,縮短培養時間,值得推廣。
【關鍵詞】微生物標本;培養;涂片鏡檢;符合率;合格標本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190-01
醫院檢驗科承擔著病原微生物檢驗的重要工作,檢驗結果是臨床診斷和治療的重要依據,因此檢驗結果的準確可靠直接關系到臨床診療[1]。微生物標本培養前先進行涂片鏡檢能明確標本的質量,并且提前為臨床醫生的診療指明大致方向。本研究選取218 份微生物送檢標本為例,探究涂片鏡檢的應用意義,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檢驗科2017 年5 月-2018 年10 月收取的微生物送檢標本218 份為研究對象,其中痰液標本(均來自下呼吸道)135 份,尿液標本33 份,分泌物標本50 份。
1.2 方法(1)涂片鏡檢:痰液標本和分泌物標本:使用無菌棉簽挑取標本中膿性、黏性或血性的部分放在兩個玻片中間,以加壓方式展開標本,以反向方式交錯拉動兩個玻片,得到均勻的涂片,待自然干燥后用革蘭染色,鏡檢。對于尿液標本,取標本5~8ml 置于無菌試管中,離心后取沉渣涂片,待干燥后革蘭染色、鏡檢。(2)分離培養。在痰液標本中加入等量1%胰酶溶液,使其均質化,將處理好的痰液標本接種在血平板、巧克力平板、麥康凱平板和沙保羅平板,置于5%~10%CO2 環境中,35℃培養24~48h。分泌物標本、尿液標本經處理后接種在血平板、麥康凱平板,然后在35℃下培養24~48h。
1.3 儀器與耗材 主要儀器法國梅里埃的VITEK 2 Compact 自動細菌鑒定及藥敏分析系統,革蘭氏染液購自珠海貝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8.0 軟件檢驗數據資料,計數數據的對比采用x2 檢驗,P<0.05 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種方法的符合率 218 份標本首先經涂片鏡檢有18 份標本不合格,剔除后對200 份合格標本進行細菌培養,合格的標本中:痰液標本128 份,尿液標本27 份,分泌物標本45 份。200 份合格標本共培養出致病菌69 株,其中痰液標本45 株,尿液標本5 株,分泌物標本19 株。見表1 所示,痰液標本、尿液標本、分泌物標本的培養結果與涂片鏡檢結果的符合率分別為85.94%、81.48%、84.44%,不同類型標本的符合率對比差異不明顯,x2=0.361,P=0.835>0.05。
2.2 兩組方法檢出微生物類型的符合率 見表1 所示,痰液標本的陽性球菌符合率為66.67%,陰性桿菌符合率為83.33%,真菌符合率為94.12%;尿液標本的陽性球菌、陰性球菌、真菌符合率分別為50.0%、50.0%、100.0%;分泌物標本的陽性球菌、陰性球菌、真菌符合率分別為50.0%、93.33%、100.0%。
3 討論
近年來,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的疾病發病率逐漸提高,患者在就醫中需進行體液等的檢測,檢驗結果指導臨床治療[2]。伴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醫療檢驗技術不斷進步,微生物室作為檢驗科的重要科室之一,其承擔著細菌培養鑒定任務。雖然當前大多數醫院的微生物室采用了自動細菌培養儀進行細菌培養,但是卻并不能提高檢驗效率和準確率。對于疑似細菌感染的標本,檢驗人員往往直接進行細菌培養,忽略了涂片鏡檢。微生物送檢標本的質量直接關系到細菌培養結果的準確性,只有合格的標本才能進行細菌培養鑒定,得出準確的結果,指導臨床治療[3-4]。因此,在細菌培養前,對標本進行涂片鏡檢是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結果顯示:218 份標本經涂片鏡檢顯示有18 份標本不合格,在細菌培養前進行涂片鏡檢有助于及時排除不合格的標本,重新采集標本,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及時性,也避免不合格標本檢驗帶來的誤診、誤治。
200 份合格標本共培養出69 株致病菌,經涂片鏡檢陽性81 例,鏡檢與培養的結果符合率較高,其中痰液標本、分泌物標本、尿液標本的符合率差異不明顯,P>0.05;在微生物種類的符合率方面:陽性球菌、陰性桿菌、真菌的符合率均較高,但是依然存在兩者不符合的情況,鏡檢陰性而培養陽性的原因可能是:涂片取材不當無法如實反應標本的真實性;涂片經革蘭染色后,背景為紅色,革蘭陰性桿菌也是紅色,可能出現漏檢的情況[5];部分不動桿菌屬在鏡下形態為革蘭陰性球桿菌,易混淆;另外在接種培養的過程中也可能出現標本污染情況。而鏡檢為陽性但培養為陰性的原因可能是:標本中有厭氧菌,而常規需氧條件下培養厭氧菌不會生長;采集標本前患者未停用抗菌藥物,殘留的抗菌藥物影響了細菌的繁殖;鏡檢顯示細菌被膿細胞吞噬后,白細胞以及死亡的尸體釋放某些物質抑制了細菌的繁殖。
通過對比鏡檢與培養的結果發現,二者之間存在較高的符合率,培養前先進行涂片鏡檢觀察致病菌的形態染色特點,并結合標本的種類以及臨床初步診斷,初步確認是哪一類細菌,為細菌培養和鑒定指導方向,使檢驗人員可直接選用鑒別培養基和專用分離分離培養基接種分離培養,縮短培養時間,避免培養的盲目性。
參考文獻
[1]黃芳,林佩玲,蔡媛媛,等.創面分泌物培養前涂片鏡檢的臨床意義[J].臨床軍醫雜志,2015,43(4):406-408.
[2]劉瑜,趙亞玲,滑鑫.標本涂片鏡檢與培養結果的關系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6):18-19.
[3]欒宇,劉怡伶,韋婕,等.痰真菌培養和涂片鏡檢對下呼吸道感染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19):90-91.
[4]張肖,朱同華,沈國榮,等.痰標本分析前涂片鏡檢的臨床價值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6,37(11):1559-1561.
[5]張國英,夏學紅.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