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趙斐
【摘要】幼兒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幼兒教育的均衡有效發展有利于實現整個社會的教育公平,形成和諧穩定的社會氛圍,同時也是貫徹人才強國戰略的體現。但是當下我國的幼兒教育發展仍然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難題,如城鄉發展不均衡、區域發展不均衡等。就我國目前幼兒教育發展的現狀,提出幾點切實可行的建議,推動我國的幼兒教育朝著均衡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 均衡發展 對策分析
幼兒教育一直是世界各國高度重視的問題,幼兒教育可以看作是消除階層和家庭文化差異的有效補償措施。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幼兒教育事業發展速度加快,但發展的水平和質量還比較低下,特別是城鄉差異、區域差異非常明顯。幼兒教育發展的嚴重失衡,違背了科學發展觀的相關要求,不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發展。促進幼兒教育的均衡發展,關鍵在于促進教育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從小的方面來說,是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相對均衡,從大的方面來說,除了人力、物力、財力以外,信息、技術和文化也是教育資源的重要組成。
我國法律明確規定應給予適齡兒童以同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而且還要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機會。提倡幼兒教育的均衡發展,一方面,要求數量的增長;另一方面,教育質量也不能落后。這不僅是區域和幼兒園之間的均衡發展,而是整個幼兒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區域和幼兒園之間的差距要越來越小。同時,它也不是要求幼兒園采用相同的教學模式,而是各幼兒園能夠從實際出發,根據自身特點和發展現狀實施相應的策略。
1.城鄉發展不均衡
教育規模的差距是我國幼兒教育發展不均衡的顯著體現,西藏自治區的幼兒園設立數量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浙江省的幼兒園數量則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從毛入學率來看,廣西省是西藏的14倍;從師生比來看,我國城市大約每20位學生就配備有一名教師,而農村大約每70位學生才有一名教師,而且絕大部分高學歷教師都選擇留在城市;據統計,我國幼兒教育的生均校舍占地面積、學生人均圖書擁有量等也都是從城市向農村遞減。
2.區域發展不均衡
根據幼兒教育發展的狀況,筆者將全國的地域分為東、中、西、東北部四個區域,西部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的地區,因此幼兒教育的經費相對較少,幼兒入園率最低;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繁榮,其幼兒教育發展水平也明顯高于其他三個地區,入園率大約是西部地區的兩倍。
1.建立多元幼教投資模式
幼兒教育投資不僅可以保證適齡兒童得到合適的教育,還能對貧困地區的貧困兒童實施幫扶政策。由于我國的學前教育并不屬于義務教育的范圍,因此為了實現幼兒教育的均衡發展,應該積極學習和借鑒國外成功的經驗,由政府主導,建立起多元幼教投資模式,吸引資金開辦更多的幼兒園,鼓勵民間投資,采用政府資本與私人資本相結合的方式,保證幼兒教育的均衡發展。
2.改變觀念,逐步實現將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目標
幼兒教育是基礎性教育,其普及程度和教育質量與九年義務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幼兒教育質量的提升將直接影響九年義務教育的水平。發展幼兒教育適應了教育發展的根本需求,有利于縮小社會差距,是一項極具前瞻性的決策。因此,我們應該及時轉變觀念,逐步將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中來,可從個別省市試點推行,再逐漸展開。
3.強調統籌協調,發揮地方政府的職能
實現幼兒教育的均衡發展應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統籌協調,將其納入區域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綜合其他社會力量,調動各類組織參與開辦幼兒園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實施宏觀調控,切實遵守市場經濟下的相關規則,實現區域間及幼兒園之間資源的有效優化、合理配置,縮小發展差距。目前,農村的幼兒教育發展水平遠落后于城市,在政策制定方面,政府也應給予適當的傾斜,為農村幼兒教育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4.注重教育質量,提升幼教隊伍水平
高品質的師資隊伍是提升幼兒教育質量的有效保證,教師隊伍的強大為學前教育的優質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前,我國的幼師資源分配嚴重失衡,政府只有通過制定科學的計劃才能統籌城鄉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適當加大對農村地區及其他貧困地區的經費投入,修改和完善幼師培訓和職稱評定制度,建設高水平的幼兒教師隊伍。要想解決幼師隊伍建設的問題,還要嚴格實施教師資格準入制度,實現教師發展的專業化。除此之外,還可以制定城鄉幼兒園一對一的幫扶制度,鼓勵和選派優秀的教師去農村或者其他貧困地區支教,讓貧困地區的兒童也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1]崔世泉,袁連生,田志磊.政府在學前教育發展中的作用[J].學前教育研究,2011,(05)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