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連才 劉景宇
摘 要: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課堂教學是否科學是否高效決定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也決定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質量。為了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師就必須要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模式,進行語文課堂的重建,以此來提高語文教學的水平。筆者根據相關文獻,對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提高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語文教學;小學教學;有效性
語文學習是學生進行其他科目學習的基礎,也是其進行知識體系架構和梳理的第一環節,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教師需要不斷地進行教學方法的探索,摸索出適合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通過對教學課堂的重建來提高教學的質量,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 做好開頭,利用對話提問模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為了能夠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要做好語文課堂的開頭。俗話說,虎頭豹尾,只有一個好的開頭才能夠引人入勝,提高學生的探索欲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例如,教師可以根據語文教學的內容來設置合理的問題,并且引導學生來參與和解決問題。首先,為了讓問題教學能夠充分的發揮作用,教師就需要審慎地進行問題的設計,通過由淺入深的富有吸引力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交流,讓學生踴躍地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來,而且問題之間需要內部關聯,能夠達到一環扣一環的效果,并且提出的問題難度要與學生的學習水平掛鉤,難度要適中,既不能過于簡單流于表面,又不能過于復雜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如在學習《蘇武的故事》一文時,“命運對蘇武是十分殘酷的”,作者是如何把蘇武的故事寫得具體的?為什么寫得如此具體?通過層層遞進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交流。其次,需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一方面是保障學生思考的大方向,維護課堂秩序,另一方面是為學生提供思路,以讓學生積極的參與交流,培養他們的對話意識,讓學生在這種積極的引導和鼓勵中能夠勇敢地進行自我意見的抒發,進行深入的交流對話。
二、 充分的尊重學生主體,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
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通過這種雙向的交流來讓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讓學生參與到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這種雙向的互動來讓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讓學生參與到語文的學習中,提高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發現語文的樂趣。教師需要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主觀感受為主,從學生的學習體驗感為切入點來進行教學的規劃,教師需要將教學與現實結合起來,利用現實的案例來進行教學。通過這種現實問題與語文教學的結合讓語文知識貫穿到學習和生活中,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的,讓學生從生活問題的解決中加深對語文的理解。例如在《美德在我身邊》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從課本結合現實來進行學習,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在這種學習和生活的關聯下感受學習的樂趣,讓學生能夠自發、自主地進行語文的探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質量,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三、 層層遞進,將語文教學打造成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一個整體的規劃,讓課堂教學成為一個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的過程。語文的學習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語文教學就需要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營造一個循序漸進的良性學習過程,以此來降低語文學習的難度,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利用這種層遞式教學來讓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地進行學習,由簡入難,由淺入深,讓小學語文教學的難度和內容能夠形成自然過渡,避免由于初始難度過大和中間銜接不佳而導致學生出現厭學情緒,造成教學效果不佳,教學有效性不高的窘境。層遞式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主觀感受,不再是局限在單一的、狹窄的“一刀切”教學模式中,而是更加注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利用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來進行課堂的重建。層遞式教學通過環環相扣的模式來進行教學,各知識點之間的銜接更加的緊密,而且層遞式教學也是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知識點的分層,讓知識點形成一個從簡單到復雜的自然過渡,這就極大的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這種環環相扣的遞進模式相比于橫向教學會給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讓學生真正地掌握語文學習的技巧,提升自身的語文學習水平,切實地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四、 提高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和交流,對課堂進行改革
小學生本身知識體系尚未成型,而且年齡較小,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如果缺乏教師的引導,學習效率必然不高。為了對課堂進行更好的管理,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要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來培養一個和諧的班級環境,通過教師與學生的關聯,二者之間的溝通來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心理狀況,學生也能夠通過這種積極的有效的交流來提高自信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溝通的有效性,真正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最后,要對語文課堂進行改革,要改變教師講、學生聽這種單一的應試教育模式,要利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對課堂進行創新,例如翻轉課堂、協作學習、情景教學等,讓教學形式更加新穎,讓教學方法更富吸引力,從根源上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五、 結語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如果教學仍然還是沿襲傳統的應試教學模式,那么必然會讓學生在這種壓抑、單調的教學中逐漸地失去學習信心,因此而產生的學習倦怠和抵抗心理,導致語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不高。為了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要對語文課堂進行改革創新,并做好開頭,用一個好的開頭來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學習,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切實提高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莫莉.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3,13(4):24-28.
[2] 莫莉.影響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師因素[J].文學教育(上),2012(6):124-125.
[3] 達志卿.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7(8):182-183.
[4] 劉淵源.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方法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2):151.
作者簡介:劉連才,吉林省榆樹市,吉林省榆樹市環城鄉雙井中心小學校。
劉景宇,吉林省榆樹市,吉林省榆樹市環城鄉雙井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