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教育教學過程產生積極影響。本文力求找到思維導圖與中職數學“數列”的結合點,并在中職數學“數列”的教學中,構建一種應用模式,促進思維導圖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實現它們的相互融合。
關鍵詞:中職數學教學;思維導圖;數列;應用價值
思維導圖以結構化的方式來展示數列的具體內容,幫助學生快速理清思路。學生在繪制“數列”思維導圖的時候,可以時刻保持頭腦清晰的思路,隨時把握數列的全部知識點,它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數列”知識時提高課堂效率。
一、 思維導圖教學法的重要意義
依據大腦放射性思維特點,研究出了一系列包括放射性圖形的表達和放射性思維的表達的規律,結合學生的筆跡習慣的基礎上得出的一種有效使用大腦的方法,即“思維導圖”教學法。
在實踐中,當人們使用思維導圖時,能同時使用左右腦,使人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效地綜合起來,以此來改變傳統的僅使用左腦進行的思維方式,從而將左腦和右腦的各種功能有效地調動起來,形成結構化的放射性思考模式,符合大腦的結構傾向及運作方式。
思維導圖能調動左腦和右腦不同的思維邏輯因素共同參與記憶與思維活動,其中,左腦一般負責順序、條理、邏輯以及文字等信息處理,而右腦一般負責空間、想象、顏色和圖像等因素,思維導圖把傳統的單向顯性思維變成多維發散的思維。它能改善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行為表現。它將原本枯燥的數學知識變成了容易記憶、有高度組織性的圖像,并且簡潔明了、活潑有趣,在繪制的過程中,不但可以增加對數學知識內容的記憶,而且還能提高思考的技巧,激發創意,從而達到增強中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集中專注力,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二、 思維導圖的制作要有四個基本的特征
特征(一)主題:主題要以圖形的形式表現出來。注意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特征(二)內容要求:第一,運用代碼和符號。第二,箭頭的連接。第三,只寫關鍵詞,并且要寫在線條的上方。主題的主干作為分支從中央向四周放射。特征(三)線條要求:線條的長度大約與圖形大小或書寫文字長度相當。一些不重要的知識點一般附在高層次的分支上,有分支將其最終表現。一個寫在聯想鏈條上的關鍵詞亦或是一個關鍵的圖形都可以構成分支。特征(四)節點結構:不同的分支與分支之間可以由一個節點相互連接。所以思維導圖一般以樹狀圖的形式出現。通過對樹狀圖的分析和理解,學生能夠理清自己的思維,并且逐漸形成一種如樹狀圖般發散式思考的能力,并可以通過圖式回顧整個思維過程。思維導圖不僅是一種實用性很強的圖形工具,還是一種形象的知識表征工具。它將枯燥單調的文字信息以多彩的顏色、圖形、代碼、符號等多種元素形象化表征出來,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不斷刺激著我們的大腦,激發我們的聯想,擴展我們想象的空間。
三、 思維導圖的作用
(一) 幫助學生顯著提高學習效率,增強記憶力
思維導圖的一個主要特點是運用了關鍵詞,它可以與學生的左腦的思維習慣相融合,左腦在關鍵詞的作用下可以聯想到要點知識,同時思維導圖獨特的形狀、圖案以及顏色又與學生右腦的思維方式融合,激發右腦產生聯想,在左右腦共同思考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顯著提高。
(二) 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幫助學生將零散的知識點組成知識系統
發散性思維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具體形象地表達出來,思維導圖中的連接線幫助學生了解外緣知識點以及核心知識點,進而快速地理解知識,將零散的知識體系整合起來,從而為以后形成完整的知識系統提供基礎。
(三) 幫助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同時學習新知識,進而形成系統的思維與學習習慣
思維導圖雖然本身是一個簡單的樹狀圖,但它的伸縮性極強,也就是說可以將簡單的樹狀圖擴展成一套完整的知識系統,也可以將一套完整的思維系統簡化成一個簡單的思維樹狀圖,這樣符合學生大腦的自然思維方法,幫助學生連接新舊知識點,并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
(四) 強化學習能力
思維導圖可以簡化記憶詞匯,使原本需要學生記憶很多詞匯的知識變得簡單化,同樣也幫助學生節省了尋找相關關鍵詞的時間,使學生能夠集中精力思考最主要的問題,并在知識系統的基礎上向外發散思維,進而產生極強的學習能力。
(五) 激發大腦潛能,幫助人們快速掌握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能夠調動大腦中的所有思考區域,使大腦高速運轉,從而產生前所未有的清晰思維,能夠幫助學習者更高效地學習,讓大腦時刻處于最佳運作狀態。
四、 思維導圖在數列教學中的教學優勢
經過研究和分析我們發現,思維導圖在數列教學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改變傳統學習習慣中直線型的邏輯思維模式,傳統的學習中,學習者一般采用筆記法記錄課堂中所學的知識,這種筆記記錄的方式一般比較單調無聊,也不符合大腦的運作習慣,容易讓人形成直線型邏輯思維方法,通過對思維導圖的運用,將主要知識點記錄在思維導圖中,讓學習者感受到了更容易、有趣的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效率。
(二) 思維導圖幫助學習者將關鍵知識點作為學習的重點,有助于使學習者減少學習時間,促進高效率學習。
(三) 思維導圖能對知識進行伸縮與擴張,它可以將簡單的樹狀圖擴展成一套完整的知識系統,也可以將一套完整的思維系統簡化成一個簡單的思維樹狀圖。學習者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思維導圖進行相應的擴展或濃縮,達到有效的記憶和學習的目的,最終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
(四) 以樹狀圖形式出現的思維導圖,在樹枝的末端,知識具有開放性,也就是說學習者可以對末端知識進行拓展,以滿足學習者對知識的渴求,方便學習者補充相應的新知識。
(五)思維導圖促進了知識之間的聯系,促進了對特定主題的理解,所以將其運用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對提高教學效果是有益的。思維導圖的教學增加了課堂上學生的主動性和合作性。在教學活動中要求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思維導圖創作的各個階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自主選擇或分配的教學內容確立中心主題,展開自由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提出支持觀點的實例,建立知識之間豐富且廣闊的聯系,集體創作小組的思維導圖,最后進行展示,并派出小組代表進行發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再處于聽眾或觀眾的位置,聽教師講,看教師畫。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小組間輪巡的方式,與學生交流指導,調動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及教學過程的指導直接決定著教學效果。
例如:數列的思維導圖一
數列的思維導圖二
通過上面例子,學生的反思:
分析思維導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需要以學生的角度進行相關分析。
學生一:我盡量將預習的內容和自己腦子里的知識點這么一畫出來,突然覺得不再那么枯燥,而是很生動的,以前感覺很難記憶的內容現在也很容易記憶了。
學生二:這樣上課我覺得很好,我以后復習時也要將知識點制作成思維導圖,每當我預習時都要將知識點用色彩和圖形做出特異性標記,用一些簡要的詞將重點知識總結起來,這樣我就不用像以前那樣記復雜的筆記了,我就有更多的時間跟進教師的講課思路了。
學生三:順著大家的討論我的腦海中會浮現出之前想到的或者沒有想到的相關的知識點,然后把這些想到的東西趕緊添置到思維導圖中去,不過由于沒有計劃總感覺到往上添加有時候空間不夠用了。
學生四:之前我們上的課程都是老師在講臺上講,我們在下面聽,聽著聽著會走神,思維導圖的這種方法使我們的思維一直處于思考狀態,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我們還可以將自己做好的圖拿出來展示,感到特別有成就感。
學生五:我很喜歡這樣的討論和交流的課堂氣氛,在相互交流時我們就學到了相關知識。
教師的反思,
教師一:在教學中,對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將章節內容高度濃縮,這樣就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單元重點內容,方便學生理解與學習每一章節的內容,在實現我們的教學目標的同時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師二:自從我在教學中融入了思維導圖之后,我對知識的整合能力就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基于此,我還能根據我們班學生的認知能力與知識結構創設特有的教學情境,自從使用了思維導圖之后,我的備課質量提高了,備課時間也減少了。
教師三:能夠根據學生對思維導圖的創造情況,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做到因人施教,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教師四:運用思維導圖復習和總結知識點時,能夠直觀地看出每個章節的教學內容,并知道哪些是重點以及難點,這樣更好地幫助學生增加了知識的記憶效果,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梳理能力。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維導圖任務,為了完成這個任務,學生會進行相互學習與討論,從而形成了沒有教師幫助下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對解不開疑惑的學生進行單獨指導,促進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有利于形成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互惠。
五、 思維導圖在教學應用方面的價值
思維導圖在教學應用方面的價值:
(一) 思維導圖能促進師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和學習方法,增加了課堂效率。教師和學生創作思維導圖的過程是對重要知識點的復習理解和再次鞏固,加深學生對已學知識點的記憶能力,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二) 如果將所要學習的知識點全部繪制成思維導圖,那么學生和教師都能在腦海中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對于教師來說,有利于他們為學生建立一整個完整的教學方案和計劃,對于學生來說,增強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進而使教學和學習過程變得科學有效。
(三) 教學過程采取互動式,促進師生間的交流與溝通,打破了傳統的一言堂。在應用思維導圖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為主體,教師作引導,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天賦。在進行思維導圖教學的過程中,師生間可以比較自由地交流和溝通,可以讓學生有更大的發揮自我的空間。
(四)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做到關注整體,關懷個體,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通過學生的思維導圖的作品,能夠發現每個學生的知識結構,發現其所教課程的理解和認識程度,從而可以對學生所存在的具有共性的問題做出具體的指導和相應的教學方案。
(五) 建立學習型學校,學習型班級組織,建立團結合作的教學機制,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取長補短,共同學習、成長、進步與發展。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是一個相互學習和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加強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培養了師生之間的合作精神和團結意識。
總而言之,思維導圖教學法作為一種革命性的教學方法引入教學過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較大的推動作用。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反思,證明了使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會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山志云.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J].閱讀與鑒賞(上旬),2011(05).
[2]李振峰.自主互助小組合作——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1(18).
[3]王培林.小組合作學習實施與教學效果[J].職業,2011(24).
[4]史維新.放飛思維激活情趣——淺談話題作文指導[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
[5]張彩轉,鄭俊紅.小組合作學習的特點和策略[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
[6]李叢偉.高中化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實施現狀的調查與思考[D].河北師范大學,2011.
[7]朱春艷.在初中英語課堂環境下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應用[D].上海師范大學,2011.
[8]王芹.中職英語小組合作學習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10.
作者簡介:曾寶林,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第一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