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藝術類大學生英語教學基本情況進行簡單闡述,說明激勵理論應用的必要性。并從英語教學實際入手,說明激勵理論應用的基本方法,總結激勵理論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希望本文能夠對藝術類大學生英語教學的發展起到幫助。
關鍵詞:藝術類學生;大學英語;激勵理論
一、 引言
英語是我國高校開設的公共必修課,教育部也要求高校重視大學生的英語能力培養,但是我國大學生英語能力水平發展得始終比較慢,除了英語專業和其他外語語言專業的大學生之外,其他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提升困難,藝術類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更是難以發展,其中最明顯的問題,在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足。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如何激勵藝術類學生學習英語進行探討。
二、 藝術類大學生英語教學概述
1. 藝術類大學生英語教學現狀
藝術類學生英語基礎水平普遍偏弱,而英語作為公共課,開設的年限不多,且課時有限。因此,很多藝術類學生對英語學習并不重視,認為是在校學習的必修課,僅以修滿學分為主要的目的。而高校英語教師要在藝術專業的英語教育中取得成就,就必須花費大量的教學精力,簡單的課堂教學只能滿足學生“修學分”的要求,對學生英語的應用能力提高助益甚少。因此,我國藝術類業大學英語教學的普遍情況,是教師試圖采用各種方法來完善課堂教學,但是英語教學的質量始終難以提升。
2. 激勵理論應用的必要性
激勵理論來源于心理學在企業管理方面的研究應用,激勵理論的種類有很多,但是,在應用方面,都指向一定的引導方法能夠激發個體能動性。在藝術類大學生英語教學中,教學有效性弱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強,因此,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能動性,成為改變學生學習狀態,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不二法門,而激勵理論能夠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值得應用在藝術類大學生的英語教學中。
三、 激勵理論在藝術類大學生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1. 從學習需要方面進行激勵
激勵理論中應用最為豐富的是需要理論,來源于心理學家馬斯洛對人的需要進行的分層以及討論。馬斯洛認為,了解個體的需要,并滿足個體的需要,能夠激發個體的主觀能動性。這一理論應用在藝術類大學生的英語教學中,就是要從教學內容方面進行改革。首先,教師應該明確藝術類大學生的英語學習需要,除了修學分之外,英語本身對藝術類大學生個人成長的幫助還有很多,例如,掌握閱讀能力,能夠主動閱讀國外時尚雜志,對設計類學生的學習和創作來說大有助益;對于表演系的學生來說,學習國外影視劇作品,對自身的表演能力提高也非常重要。大部分學生希望能夠通過英語學習滿足這些發展需要,而高校英語公共課的教學卻不包含這些內容。選擇貼近藝術生各自專業內容的教材或者教學內容;如果學生的專業為服裝設計,教師應選取服裝類英語教材;但是如果教材已經固定且不涉及服裝設計類內容,教師應該利用網絡搜集關于服裝設計的英文資源,可以是影視作品,對話與詞匯學習,服裝設計歷史故事等等。對藝術類學生呈現這樣的教學內容,直接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投入到學習中的精力更多,則教師的授課也就更加順利,教學有效性能夠明顯提高。
2. 從目標達成角度進行激勵
激勵理論中有一個適用度很廣的增權理論,認為增權是一種精神狀態、一種對權力的再分配、一個過程以及一個目標。增權理論強調了權力分配和個人獲得一定事物的自主權的過程。在藝術類學生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此理論賦予學生一些權利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去實現個人和集體目標,由此產生激勵效果。其中小組學習可以有效地實踐增權理論,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即為學生設定一個行之有效的目標,通過目標的達成,使學生體會到學習過程中個人能力的發揮和權利的分配及應用,以便實現對學生的激勵。例如,在英語閱讀教學當中,將學生分為5人一組的學習小組,設定教學目標為:小組討論閱讀學習的主題,尋找相關材料,閱讀文章之后并出5~10個閱讀題目,小組之間交換閱讀文章和題目,通過做題交流學習內容和心得。這樣的學習目標相當明確,并且,小組成員需要積極參與,合作努力,才能夠完成教學目標。使用增權理論,從目標達成角度進行激勵,能夠充分激發藝術類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 從心理歸因角度進行激勵
歸因方式是一種能夠提供激勵價值的方式,歸因理論認為,人們對于某一事件的結果存在兩種歸因方法,一種是外歸因,認為環境決定事件的結果;一種是內歸因,認為人的主動行為對事件的結果負有直接責任。了解個體的歸因方式,對事件的結果進行評價,能夠有效激勵個體行為。在藝術類學生大學英語教學中,歸因理論用于激勵的最主要表現,在于教師了解學生的歸因方法后,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例如,學生是典型的內歸因,需要教師的肯定才能產生足夠的自信,則教師應該充分肯定學生的努力,并列舉學生在學習中的一些典型的主動行為,加以強調,這樣能夠使學生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更重視個人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四、 結語
激勵理論在藝術類大學生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改善教學問題,提高教學有效性。但是,教師在應用歸因理論時應注意,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選擇激勵理論,激勵的目的要明確,要用學生能感知能明白的方式和語言進行激勵。同時,激勵要有針對性,由于入學后的藝術生英語基礎差異大,個人對待英語學習態度很不同,教師應充分考慮個體差異,對不同的個體采用程度不同的激勵。
參考文獻:
[1]郭洋.激勵理論在藝術類學生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山東紡織經濟,2016(03):120-121.
[2]杜亞靜.基于開發內化理論對高校藝術類學生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實證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03):115-117.
[3]潘子正.基于多元智力理論的藝術類專業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J].考試周刊,2016(04):108-109.
[4]胡月.歸因理論指導下藝術類大學生英語學習行為的實證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曹麗華,講師,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廣西民族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