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珊珊
摘 要: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教學質量有著深遠影響。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與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相順應,對創設問題情境的措施進行完善,使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能夠自主、有效地學習到知識,賦予課堂更好的氛圍,有效地加強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和討論,進而使數學課堂學習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創設方法
一、進行問題情境的生活化創設
數學本就是來源于生活,最終被應用于生活的一門學科,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將學生日常生活的相關事物引入其中,學生的興趣得到有效激發,與其基本認知規律也非常相符。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學數學知識都可以找到應用和原型,對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生活化情境的創設時,應該多尋找理論知識和日常生活之間存在的聯系[1],并將兩者有效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獲得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思考氣氛,進而促進數學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比如,教師在對“位置與方向”這一知識點進行講解時,可以先引入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常見現象,可以提問學生:“我們都知道太陽的運行軌跡是東升西落,不知道哪位同學知道東方在哪邊?如果我們的生活中沒有太陽,又該怎樣對方向進行辨別?”此類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學生會將自己的生活經驗充分利用起來尋找正確答案,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認真思考,進而對學習的知識有更深刻的掌握,也使學習數學的意義得以充分體現。
二、進行問題情境的實踐化創設
常言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2]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組織開展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使其所學知識在實踐中能夠得到更好的鞏固,并在日后實際生活中能夠充分運用好相關知識。教師在進行實踐情境創設時要依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提出難度適中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進而促進其思維能力的提升。比如,教師在對“年、月、日”這一知識點進行講解時,可以引導學生對一年中的月份、一個月中的天數、一周的天數進行總結和整理,等學生將這些關系清楚地梳理好之后,組織他們以小組形式進行活動日歷的制作。為了激發出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月份、星期和天數在一個木塊上該怎樣體現出來?日歷還可以使用什么材質制作?”學生通過教師的啟發會積極思考,并通過實踐尋找正確的答案,進而提升數學實踐活動的教學效果。
三、進行問題情境的游戲化創設
在小學教學中,教師通常會使用寓教于樂這種教學方式,而且得到了小學生的一致認可。基于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時,可以投其所好,將游戲引入其中,使學生能夠在游戲的過程中得到正確答案,進而實現學中有玩、玩中有學的效果。比如,在對“表內乘法”這一知識點進行講解時,如果只是讓學生單純地背誦乘法表,只會讓他們感覺到枯燥乏味,如果組建一個“我問你答”的小游戲,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出來。“我問你答”也就是教師進行提問,而學生則依次展開回答,教師說:“四六”,學生則說:“24”;教師說:“七九”,學生則說:“63”,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思維能力,能夠讓學生對乘法口訣有更好的掌握。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一問一答,使游戲的開展變得更有趣。
四、進行問題情境的故事化創設
每一個小學生都有愛聽故事的天性,一個充滿趣味性的故事,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注意力。對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多引用一些相關的小故事[3],將學生學習的熱情調動起來,鼓勵學生在一個個小故事中尋找問題的答案。比如,在對“小數加減法”相關知識點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將一些動畫卡通人物融入問題情境的創設中去,如:“喜羊羊和懶羊羊一起去逛商場,買了一副手套花了3.5元,2條圍巾花了9.8元,那么喜羊羊和懶羊羊一共花了多少錢?”對于學生來講,理解這道題并不難,不過掌握小數加減法的運算還并不熟練,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自學,幫助喜羊羊和懶羊羊將問題解決。學生處于故事的情境之中,會集中精力投入其中,進而得到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能否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問題情境,主要是取決于教師的教育機智和教學素養[4],身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不斷地創新和思考,對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能夠有一個全面掌握,如此一來,才能夠更好地發揮出問題情境的意義,進而促進小學數學課堂得到更好的開展。
參考文獻:
[1]羅會瓊.簡析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讀寫算(教師版),2016(37):115.
[2]伍光忠.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讀寫算(教師版),2017(44):189.
[3]史波.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7(1):32-34.
[4]韓立云.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是種藝術[J].中國教育學刊, 2017(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