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摘要:在小學語文中,古詩詞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通過學習古詩詞,不但可以傳承與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合理地運用聽、說、讀、寫的訓練,來加強學生的詩詞閱讀理解、分析欣賞水平,提高古詩詞鑒賞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愛國情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程改革;古詩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總目標中提出語文教育應該培養小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營養,提高文化品位”。古詩詞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積淀。學習古詩詞,是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絕好途徑,古詩詞也是小學生接觸古典文學的最佳啟蒙教材。《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并認為“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在小學語文中,古詩詞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通過學習古詩詞,不但可以傳承與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重視古詩詞教學,對培養小學生的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愛國情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利用情景教學,讓學生身臨其境
在小學生的語文教材中,古詩詞一般包括景色描寫的類型和生活情境的類型。對于后一種類型的古詩詞,我們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通過營造一定的接近真實生活的情境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古詩詞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可以通過情景教學的方法,帶領學生進入古詩詞的世界與意境之中,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和擁抱古詩詞中精彩美妙的意境和靈魂,通過這個方法,可以讓學生巧妙又迅速的領悟到古詩詞里蘊藏的思想感情和人文情懷。關于情景教學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布局和操作,教師要向學生介紹作者,包括作者生活特定時代環境以及作者的人生經歷以及作者的情感故事。
例如: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就是一個典型的關于回鄉的一個情境的例子,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完全還原一個在外多年的人回鄉時雙鬢斑白,唏噓不已的情景。在情境扮演的過程中,學生對于詩中的人物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對于那種近鄉情怯的感情有了更為獨到的理解。
二、運用“讀”的訓練,提高詩詞鑒賞能力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多“讀”歷來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課程標也明確指出:“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象力和審美力。具有良好的現代漢語語感,努力提高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引導學生把握詩句中音節語句的聲調節奏及其變讀,真正體現詩句朗讀中的音樂美,它包括糾正學生的讀音,適時講解古詩的押韻、平仄,以便讀準節奏、讀出語氣和語勢。讀準詩句的節奏,有利于理解古詩的含義,讀出語氣和語勢,則有利于體會古詩的感情和氣勢,表現出詩的抑揚頓挫、跌宕起伏的節奏感。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誦讀,學生必然會被古詩的韻律美、節奏美深深感染,欲罷不能,在不知不覺中加深對詩文的感知。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興趣,而且為學生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葉圣陶所說:“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大聲地讀,夸張地運用表現形式,讀出詩歌的韻律美、節奏美,做到字字分明,節律優美,富有激情。如《詠柳》一詩的朗讀,可采用播放專家的配音朗讀或教師的范讀等形式進行。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給充足的時間盡情讀練,字字明亮,句句成韻。朗讀古詩時,教師的指導很重要。指導學生劃分朗讀節奏,以“二二三”的節拍訓練,采用表演、競賽、接龍等激趣形式,抑揚頓挫地將“詩美”讀出來。
三、通過對詩句進行整體的分析,體會古詩詞中想要傳達的情感
在我國的傳統的文化中,古代的詩詞文化具有悠長的歷史。而且古詩詞的類型也很多,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所以,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解析出詩句中要表達的情感以及哲理,幫助學生理解與感悟詩句中的哲理。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導促進學生對于詩句的記憶與理解,并帶領學生對詩句的整體進行解析,讓學生能夠真正的體會到詩句的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例如,《泊船瓜洲》是一首七言詩,不僅如此,這首詩還是一首抒情小詩,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解析,向學生分析古詩句中的具體情感,在詩句的表面上述說的事作者對家的思念,其實,這首詩一語雙關,還暗示了作者即將登上歷史的舞臺,想推出新政策的心愿。教師通過這樣的引導,帶領學生對詩句進行全面的了解,從而提高自身對于古詩詞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教學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新課標明確地要求我們要“培養鑒賞詩歌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針對古詩詞教學積極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古詩詞的學習效率。中國的古詩詞都來源于詩人的真實生活,能夠體現詩人當時的真實感情。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古詩詞的教學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充滿欲望。在古詩“讀”的基礎上,我們不妨讓學生深入一步,再來“寫一寫”。在“寫”中牢固掌握詩歌鑒賞的答題思路、方法技巧,做到規范答題。
如改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引導學生扣住“送”的過程重點寫,理清六要素;時間:煙花三月,地點:黃鶴樓;人物:李白與孟浩然;起因:孟浩然為什么與李白的相聚;經過:李白送孟浩然(路上——江邊——登黃鶴樓);結果:抒發情感。再結合改寫點:“辭”、“下”、“盡”與“流”串起情節側重想象描寫。這樣改寫,詩的意境闊大,詩人的情深意摯就躍然紙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