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秋麗
[摘 要] 寫字教學是小學語文課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何充分利用語文課堂的10分鐘,指導學生寫好字,“三步書寫體驗”寫字教學的開展,在這方面進行了點滴探索。學生要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在“三步書寫體驗”寫字教學中,學生整體的生字書寫正確率和書寫水平提高了不少,漢字書寫比賽也獲得了比以往更多的獎項。
[關鍵詞] 寫字教學;三步書寫;體驗;探索
寫字教學是小學語文課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每個學段都把識字與寫字放在了第一位,可見識字與寫字的重要性。在關于寫字的具體建議中,課標指出:“按照規范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要求學生寫字姿勢正確,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
一、 現階段小學寫字教學的現狀及成因
根據課標關于寫字的具體建議,各地紛紛出臺相關的寫字課程,很多地區專門開設了每周一節的書法課程,由專門的書法老師進行相關的書法指導,有些學校還專門聘請書法家來進行軟筆的教學指導。但是,令人遺憾的是,身為語文教師的我們,卻驚奇地發現,學生的書寫水平是一屆不如一屆。有的老師布置的筆頭作業過多,學生天天刷題,疲于應付。學生對寫字提不起興致,一提到寫字,就想到要完成一堆作業,寫字成了他們思想上最大的負擔。加上有些老師忽略了生字的書寫指導,也沒有當堂讓學生進行有效的練習,“每天10分鐘”的課堂練習就打了水漂,久而久之,寫字練字就成了空口嚼舌,鏡中花、水中月了。主要成因如下。
1.重結果輕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對課標提出的“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認識不足,一味地要求所有學生寫出美觀、大方的字來,對書寫水平較高的學生,特別是書法比賽獲獎的學生另眼相待,而那些書寫水平較低的后進生,則經常被當作反面教材,久而久之,班級就形成了“兩頭尖”的狀態,那些寫字相對較弱的學生對寫字完全失去了興趣,寫字經常變成“鬼畫符”,班級學生書寫水平差距越拉越大,局面難以掌控。
2.重練習輕指導
有些老師總會抱怨:“天天讓他們練字,可這字一點提高都沒有。”的確,有的老師非常重視學生寫字,天天讓他們提筆練習,可卻忽略了對學生進行寫字的方法指導,學生握筆的姿勢,寫字的正確坐姿,特別是具體漢字書寫的標準及要求,如果沒有進行正確、有效的指導,學生就會長期以錯誤的寫字態度、寫字方法來應付老師布置的練習,這樣一來,再多的練習,只能把學生本身的不良習慣、錯誤方法進行加深鞏固,想要再改,困難加重。
3.重數量輕質量
學生的書寫水平要通過“多寫多練”來提高,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有的老師矯枉過正,要求學生每天必須完成好幾張練字帖,殊不知,學生除了要完成老師布置的練字作業外,還有語文 、數學、英語等其他學科的作業,作業一多,學生怕完成不了,于是乎,“速成作業”是硬道理,作業沒完成會被老師批評,但書寫不工整最多就被老師說一句“下次字寫好看點”,幾次試水后,學生發現果真如此,長此以往,速成作業,那書寫水平是直線下滑。
二、“三步書寫體驗”寫字教學的概述
2013年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中的教學建議與要求中提出:“合理安排書法教育的教學時間。義務教育階段書法教育以語文課為主,也可在其他學科課程、地方和校本課程中進行。”書法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書法中體現了國人的人文精神。從心理學角度看,在小學語文寫字教學中滲透書法教育,學生不僅能更快更好地進行識字寫字,更能感受書法帶來的藝術情趣,感悟其線條與布局所形成的藝術魅力,是學生提升語文素養、益智養性的有效途徑。
筆者在自己所在學校進行“三步書寫體驗”的初步探索。所謂“三步書寫體驗”,即在小學語文寫字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易操作、系統、科學的“觀難點”“找易點”“整合寫”的三步漢字書寫體驗,掌握漢字書寫的基本功,同時在訓練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激發學生對漢字書法的興趣,使學生“愛寫字,寫好字”,受到中華傳統書法藝術的熏陶,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逐步挖掘學生的潛能,張揚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發展。
三、“三步書寫體驗”寫字教學的探索
“加強寫字,一要從思想上重視;二要以身作則;三要加強寫字的指導,包括寫字、執筆姿勢,良好的書寫習慣。”筆者和課題組成員,經過全員多次探討,加上多年教學經驗的梳理,從每一冊語文書生字表的每一課中,挑選出平時學生寫得不好或容易寫錯的字,進行編排,每個漢字分為三步走,即“觀難點”“找易點”“整合寫”,“觀難點”“找易點”又分為兩欄——“生寫”與“師寫”。每個漢字都有對學生書寫的水平要求,學生在動筆之前必須先了解水平要求。每一課都安排生評與師評,對學生的寫字進行多元化的評價,以促進學生書寫水平的發展。精心遴選出來的漢字,教師親自用心范寫,再編印成冊,學生人手一冊,既是對《寫字課堂》的補充,又提升了學生的書寫水平。
1.觀難點中個個擊破
很多漢字,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有覺得比較難寫好的筆畫或偏旁,這些筆畫或偏旁,常常成為我們寫好這個漢字的“硬傷”,學生更是如此。在語文課上,識了字,是不是就意味著能寫好字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識字與寫字是不可分割的,很多學生識了很多字,卻總寫不好字,“會說不會寫”“會認不會寫”成了現在兒童書寫的普遍現象。那么,教師在讓學生識字后,接下來要如何教學生把字寫好呢?在《三步書寫本》中,“觀難點”是第一步,教師在讓學生動筆寫字之前,讓他們先觀察漢字,看看自己認為哪個部首或哪個筆畫最難寫好,然后提筆,認認真真地把它寫好,再對照教師范寫的難點,看看自己與老師書寫水平的差距,在這里,允許學生找的書寫難點和教師范寫的難點不一致,因為每個人的書寫水平、書寫方式也不盡相同。
2.找易點里大顯身手
每個漢字中有難寫好的部分,當然也有自認為比較容易寫好的筆畫或偏旁,在《三步書寫本》中,第二步就是找易點了,同樣,讓學生先自己觀察字形,然后在完成第一步“觀難點”的基礎上,找找這個字的易寫點。這一步既是學生對自己書寫水平的肯定,又鍛煉他們的鑒賞能力,提高了他們對書寫的興趣。如二年級下冊的《我為你驕傲》一課中的“傲”字,大部分學生認為單人旁是易寫點,就會把單人旁一筆一畫地寫在格子里。教師在指導書寫時,及時對學生寫得好的筆畫或偏旁進行肯定、鼓勵、展示,學生寫字的自信心自然倍增。
3.整合寫上宏觀把控
書法家顏真卿說過:“欲書先預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穩,或意外生體,令有異勢,是之謂巧。”我們在寫漢字的時候會發現,每個部分感覺都寫得不錯,可是真正完整地組合成一個字時,經常由于間架結構、筆畫位置沒有處理好,而導致書寫美觀度大大下降。因此,在把難寫和易寫的部分寫美觀后,就必須要求孩子對該字進行有效整合,把漢字的筆畫筆順、間架結構寫正確,寫美觀,這就對漢字的書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整合寫”上,讓學生在前兩步的基礎上,對照教師的范字,正確、美觀地把該字寫三遍,教師在學生書寫時,進行巡視及必要的指導,效果立竿見影。
在“三步書寫體驗”寫字教學中,學生整體的生字書寫正確率和書寫水平提高了不少,同時,漢字書寫比賽也獲得了比以往更多的獎項。當然,關于“三步書寫體驗”寫字教學的探索,僅僅是邁出了一小步,在寫字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困惑尚未解決,正等待著課題組成員及所有語文教師去發現,去探索。
參考文獻
[1]林雪芹.整合學科資源,讓低年級識字教學更輕松[J].新教師,2016,(7).
[2]胡碧芬.小學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有機融合的探索[J].新教師,2017,(4).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