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琛 趙佳蓓
摘要:高職工程造價專業致力于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的高素質技術人才,這一目標的定位對構建該專業的教學模式具有明顯的導向意義。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與企業聯合開創了“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文章主要分析該模式的發展現狀以及路徑選擇趨勢。
關鍵詞:高職院校;工程造價專業;專業工作室;發展現狀
中圖分類號:G71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5727(2017)12-0070-05
隨著建筑業的轉型升級,工程造價專業發展迎來了自身發展的機遇,其從業人員的素質是行業持續發展的基礎和核心。作為主要培養一線生產技術人員的高等職業院校,承擔了較大部分的社會需求,然而當前高職人才培養出現了“學生動手能力差”“職業綜合素質不高”等諸多問題。經過多輪教改,現行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學生在校學習理論后再到企業實習半年或一年,以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和職場綜合能力。受制于企業規模、制度等影響,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學生的各項職業能力的培養缺乏合適的土壤,與企業需求要求仍有較大差距。所以,如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校企互融是高職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高職工程造價專業發展現狀
(一)發展歷程
中華民族是認識工程項目管理最早的民族之一。古代大興土木之前需要匠師根據材料消耗量計算工作的天數和用工人數,這使得歷代工匠積累了豐富的建設項目成本控制經驗,經過整理歸納逐步形成了今天工程造價控制的雛形。江西理工大學于1986年率先開辦了新中國第一個工程造價專業。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6年9月,開設工程造價專業的高職院校共92所,一般學制為3年,為社會培養了眾多的應用型技術人才[1]。
隨著人們對工程造價專業認識的不斷提高,專業服務的對象從房屋擴展到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機電安裝工程等方面。每一個項目從立項開始就需要引入工程成本控制的理念和方法,并且要貫穿整個項目的始終,以期達到提高工程建設的質量、控制投資預算的目的。
(二)求職現狀
建筑行業不論是業主方還是施工單位都要進行與造價控制相關的工作,因此一線工程造價人員的社會需求量大,畢業生就業機會多。高職培養的工程造價專業畢業生主要流向施工單位、工程項目咨詢管理機構等,從事的工作內容主要包括:項目招投標、工程預結算的編審、工程項目成本管理、財務管理等工作。建筑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對社會發展的貢獻不斷增長,目前從事工程管理專業的人員超過百萬人,其中有64.42%從業人員來自于高職院校[2]。
(三)人才培養需求
首先,學生必須具備應有的知識,包括本專業需要使用的專有名詞和對應的內涵,國家相關行業的基本情況以及國家在這一行業所頒布的法律法規、政策方針;具有一定的讀圖能力,能夠分清各種類型的施工圖,并熟練的讀懂圖示的內容;掌握相關工作的工作流程以及各種造價控制的基本方法或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此外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寫作知識并積累一定量的人文社科、自然科學相關的常識。
其次,學生需要具備崗位基本技能,包括一定的語言組織能力,能夠完成一般文本的編寫以及熟悉各種專業文件的編寫格式;能夠熟練的使用計算機并利用計算機相關軟件完成工程量的核算,并結合建筑工程、安裝工程、水利工程等施工生產活動完成工程造價計價工作[3]。
再次,學生需要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并獲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因為工程造價專業涉及工程投資,需要處理大量的資金,因此學生必須具有自我約束的能力,避免被金錢誘惑而做出有損企業和國家利益的事情。同時為了提升自己,學生可以考取如助理造價工程師等職業資格證書。
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特點以及師資力量的限制,導致他們在實際工作中無法滿足高質量的計算要求,因此,目前高職工程造價專業教學模式改革已迫在眉睫。
二、校企互融“專業工作室”發展現狀
(一)校企互融“專業工作室”的內涵
校企互融的“專業工作室”是為順應職教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興教學模式,以“知識與技術并重,理論與實踐同步”為核心,通過專業工作室把企業引入學校,真正實現傳統封閉課堂與生產實踐的結合,為高職人才培養問題的解決提供了確實可行的途徑。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產學結合的實施路徑往往是提供學生生產實習的一個機會,強調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團隊合作、溝通協調、職業道德等作為一個社會合格公民的綜合素質在學生職業規劃中的積極作用。同時,學校在尋找合作企業時跳不出圈子過窄的局限,使學生能夠接觸到的企業案例少,不利于高校主體作用的發揮。而“專業工作室”是一種高效的產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將企業的運行管理機制搬進校園,建立以教室為主要陣地的工作室團隊,以項目為載體將教學和生產結合到一起,提高學生理論知識的運用和實操能力,同時又能培養團隊協作、溝通協調、職業道德等職業綜合素質[4]。打破了企業規模、制度等方面的限制,教師能夠在“專業工作室”中根據人才培養需要結合企業項目安排教學內容,而不需要受制于場地的約束。
(二)校企融合“專業工作室”的建設
對很多高職院校來講,“專業工作室”還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因此在建設初期需要注意做好基礎工作,包括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制定一系列符合該模式運作的規章制度,申請專項資金建立高水平的工作室[5],等等。此外,為了提高“專業工作室”的高效性和可靠性,要在學校范圍內開展試點工作,抽取某個專業的若干名教師和學生組成一個工作室團隊,給予團隊試運行的充分保障條件,并確定符合實際情況的指標體系(如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專業水平的提高、創新潛能的開發等,要注意指標的選擇需要與專業特點相關),對運行過程及其結果進行評價,以此來衡量工作室建設中的得與失,不斷積累經驗教訓,做好細節處的調整工作,最終形成一套成熟的“專業工作室”建設模式,并在全校鋪開。
工作室中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結合教師的輔導能夠基本完成核心課程的學習,當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真實項目的工作任務,并參照工作崗位流程完成任務成果的提交。此時教師需要為學生的成果提供展示的舞臺,從而讓更多的企業關注到這些學生,為獲取更多項目提供可能,并從真實項目的完成開始擴大校園工作室的影響力。同時,與企業之間建立密切合作,以獲得企業在人力和資金上的幫助,形成良性循環。
三、高職工程造價專業校企互融“專業工作室”實施路徑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滿足社會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6]。在這一大環境下,“專業工作室”應運而生。通過對這一培養模式在高職工程造價專業中的調查分析,得出其實施路徑及發展趨勢。
(一)“專業工作室”在高職工程造價專業中的應用現狀
目前,不少高職工程造價專業在實踐教學中采用了“專業工作室”的教學模式,在校園中建立“校中廠”,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有機結合,使學生處在模擬崗位的學習氛圍中。幫助學生熟悉真實崗位的工作流程,在實操項目的過程中發現不足并加以彌補。整體上看“專業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明顯地提升了學生的技能水平。但是通過現狀分析,發現該模式的具體實施仍存在較多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1.人才目標不清晰
目前,不少高職院校開設“專業工作室”的主要原因是跟風,單純地進行形式上的創新,忽視了該模式建設的本質,沒有發揮“專業工作室”真正意義上的促進學生職業綜合素質的作用,疏于管理使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下養成了懶散的工作習慣,在提高實踐技能方面甚至還不如傳統的教學模式。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學校對“專業工作室”模式的建設目標不明確,理論和實踐教學的交接不到位,教師缺乏在這一模式下教學的經驗,或能力不足導致該模式的教學效果不理想。
2.教師職業素質不高
不論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還是在“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下,教師的綜合素質都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隨著社會對工程造價專業人員需求的不斷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也開始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院校教師由于能力欠缺問題,加之缺少實踐經驗和新知識的引入,使得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得不到專業性的指導,畢業后進入企業很多知識還要重新學習。
3.課程內容與崗位需求不適應
調查顯示,目前高職院校工程造價專業過于重視學生對理論的學習,認為工程造價這種純粹計算而不需要創造性的工作,不需要再為其創造充足的實踐機會[7],即使在“專業工作室”的教學模式下,這一思想依然存在。教師認為學生不需要進行實踐,而片面地增加理論教學的時長,導致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適應職業崗位,阻礙了個人能力的提升和崗位晉升。此外,在“專業工作室”中教師會忽視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導致學生缺少對國家行業規范和法律法規的認知,與目前社會對該行業員工的需求相悖。
(二)“專業工作室”路徑選擇
1.明確思路
“專業工作室”的人才培養模式強調學生知識技能的提高建立在對成功經驗的積累和失誤做法上的反思上,在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后,學生有機會接觸真實的項目,通過做項目了解某一項具體工作的工作流程并學會總結工作中的得失,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專業工作室”的組織特點決定了它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協作性,培養合作精神和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發揮該模式的這一優點,提高學生的預期學習成效。
高職在具體實施“專業工作室”模式之前,首先要進行充足的調研工作,包括本校該專業畢業生的跟蹤調查以及相關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等,做好分析,對工作室的具體軟硬件配置有一定的認識,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也要突出人文素養和職業素養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其次要做好反饋工作,對采用“專業工作室”模式的學生和教師進行評價,及時發現模式運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改進,不斷提高該模式的效率,為學生和教師提供更好的學習工作環境。
2.構成要素
“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系統的運作需要具備高效而穩定的要素。就高職院校工程造價專業而言,教育思想觀念、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高素質的教學團隊、科學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合理的教學環境與條件都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1)教育思想與觀念。受制于企業規模、制度、工程項目建設周期等影響,現行的“2+1”“2.5+0.5”的教學安排不能真正實現實踐的教學目的。以“知識與技術并重,理論與實踐同步”為核心的工作室教學模式把企業引入學校,將傳統封閉的課堂與生產實踐結合,為上述問題的解決提供了確實可行的途徑[3]。“專業工作室”是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的,采用項目化教學法培養學生各項職業能力,可使其能夠勝任未來工作的崗位。
(2)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根據目前社會對工程造價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高等職業學校應當把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在滿足行業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上,不僅要具備基礎的工程造價專業知識,還要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識,并能夠運用自己所學的技能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按照人才的層次來講,可以將工程造價專業人員分成三類:第一類從事工程造價的基礎工作,主要崗位為工程造價員;第二類一般具有注冊造價工程師資格,從事工程項目造價的技術管理工作;第三類不僅具有必須的資格證書同時具有豐富的經驗,一般從事大型項目的成本決策管理控制工作[7]。又對高職院校來講,學生培養規格應該定位在第一類和第二類人才方面,要求學生畢業后能夠勝任造價員崗位,并在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后考取注冊造價工程師資格,成為工程造價管理崗位上的技術骨干。
(3)高素質的教學團隊。“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的特點是模擬真實的工作崗位情境,在這一情境中培養學生的各項職業技能。因此,工作室中最少需要配備兩名教師,一名由學校專任教師擔任主要負責學生管理;一名由企業工程師擔任,主要進行項目介紹和組織工作。組建“雙師”教學團隊的目的是使學生盡快適應崗位需求,達到學習目標。同時“專業工作室”的教學模式強調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一個項目的完成需要整個團隊協同努力,而作為團隊核心的教師需要具有較高的職業素質,否則很難勝任這一工作。在不少高職院校,學校會聘用企業優秀專家作為工作室的指導教師,這樣的做法能夠幫助教學團隊及時追蹤工程造價行業的發展動態,為學生提供最新鮮的資訊,有效整合社會資源。
(4)科學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課程設置的要求應當同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相一致。通過聘請工程造價專業的一線工作人員和學校教師共同組成教學體系建設團隊,從對本行業狀況的分析開始,結合相關企業的實際需要以及典型工程項目造價控制工作的特色,根據學生的學情,打破傳統教學模式,通過對崗位技能的梳理進行科學合理的項目教學安排,實現教、學、實踐三位一體的工作室運作模式。同時強調對學生學習的過程化考核,打破傳統的筆試考核方式,設計多元的考核評價指標,科學反映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的獲取程度。
(5)良好的教學環境。教學環境和條件是“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運作的基礎。首先,平臺建設十分重要,通過與相關建筑行業企業加深合作,可以為工作室提供良好的師資力量。其次,高職院校需要提供給專業工作室一定的建設場所,并在工作室內營造實際的工作環境,包括各種資料、電腦以及必備的軟件。學生在工作室中能夠借助這些工具在企業工程師的指導下,完成某個真實項目的計量與計價控制,實踐能力得到提升。再次,工作室的運行需要在具體的規章制度范圍內,完整的制度系統需要涵蓋教學管理制度、考核制度、設備管理制度、學分管理制度以及利益分配制度,等等,以保證“專業工作室”能夠完成預期的目標。
四、以某高職院校工程造價專業為例,分析“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構架及實踐效果
(一)校企互融“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構建
2014年,該高職院校在建筑工程造價專業引進了“專業工作室”的教學模式,并與當地的造價咨詢公司、施工企業等建立了合作關系,共同建設了“專業工作室”,進行建筑、橋梁等項目工程造價的管理工作。工作室的建立遵循共贏的原則,設置了管理辦公室,主要負責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建立專門的委員會包括學院代表一名、行業代表一名、企業代表一名,共同商討規劃工作室的運行模式和項目化課程安排,以實現人才培養、科技服務的綜合性功能。整個工作室分成兩個部分,教學區為學生提供日常學習、圖紙會審等工作場所,實操區作為學生的具體工作的場所,進行相關項目的討論和實施。
(二)在“專業工作室”基礎上,校企互融的主要內容
“專業工作室”的制度建設不僅為學生服務,同時也為學校和企業服務。因此,不論是教學體系的建立,還是各種規章制度的制定,都需要三方代表共同協商討論。以學習內容的制定為例,學生需要在完成某個階段的學習后具備一定的識圖能力,能夠運用國家或地區編制的標準進行工程量清單的計算,完成施工圖預算、招標等工作。就學校而言,希望學生能夠在畢業后謀得一份好的工作;就行業而言,希望新學生的加入能夠帶來更多的生機和活力;就企業而言,希望學生能夠具備較強的職業綜合素質,在進入單位后能夠盡快適應工作強度。
從這些角度出發,該高職院校在“專業工作室”的運作中選擇了項目驅動式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通過整合內容存在重復的課程減少了課時數[8]。例如,將“安裝工程定額與預算”“電氣工程識圖與施工工藝”“管道工程識圖與施工工藝”等課程整合成“電氣安裝工程造價”“消防工程工程造價”“通風系統工程造價”等項目化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向學生布置具體的項目任務以鼓勵他們進行自主組隊討論、共同完成任務。
為滿足企業對學生職業素質的要求,學校在課程的開發設計中要積極引入行業標準評估、職業道德評估,教師在工作室中使用的各種項目的教學流程應當接受建筑行業和企業的審核,注重細節處的設計。同時,教學環節要有針對性地融入以誠實守信、職業道德、法律意識、團隊合作等良好品質培養為目標的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高職院校“專業工作室”建立的效果
經過兩年的發展,該高職院校已經初步建立了結構合理的“專業工作室”工程造價教學模式,組成了包括十多名校外專家在內的工作室教學團隊,培養了眾多具有較高專業素質的學生成為企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術人員。多年來學校工程造價專業學生的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7%以上,企業反饋的好評率也在80%以上。此外,隨著“專業工作室”的不斷發展,學校專業積極調整“專業工作室”的建設細節,建立了更多更專業化的實訓基地,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工作室的構建中來,為學生提供了更好的提升機會。
參考文獻:
[1]黃臣臣.“校企雙主體”模式下工程造價創新工作室創建探索[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9):61-64.
[2]孫麗雅.加強校企合作培養工程造價專業高技能人才[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31-34.
[3]高燕,周利超.基于實踐能力培養的工程造價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價值工程,2016(30):167-169.
[4]閆振林.工程造價專業“專業工作室”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5):68-70.
[5]吳忠誠,郭玉華,吳海.高職工程造價專業開展“教學工作室”模式研究[J].科技展望,2015,12(33):266.
[6]張翠紅.高職工程造價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探析[J].科技信息,2009(29):692-693.
[7]何宗花,裘漢琦,陳利.高職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分析及其實施[J].職業技術教育,2008(26):10-12.
[8]汪洋.基于專業工作室的高職工程造價專業課程體系研究[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9):62-64.
Exploration on the Project Cost Professional Studio Teach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UANG Chen,ZHAO Jia-bei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83,China)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ngineering cost is dedicated to training talents with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 and good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dedication of high-quality. This goa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mode is of obvious guidance significance. In order to enable students to better adapt to the position requirements in their future job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es, the "professional studio" mode of teaching is jointly created through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attern and the tendency of path selec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ject cost major; professional studio; development status